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2010-10-30 07:02
科学中国人 2010年8期
关键词:结核病胸部肺癌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栉风沐雨,铸就辉煌。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是以胸科疾病和结核病患者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创建于1955年,原名“中央结核病研究所·中央直属结核病医院”,兼设“WHO结核病研究培训合作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国CDC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北京肺癌诊疗中心”、“北京骨关节结核诊疗中心”,是国家首批结核病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所院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现有职工9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95人,高级职称人员130余名,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所院结核病、肺癌两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扶植学科,建立了北京市高技术实验室——北京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肺癌分室。目前设有临床、医技科室25个,基础研究室8个。具备MRI、螺旋CT、符合线路SPECT、DR成像系统、直线加速器等胸科疾病和结核病诊断、治疗的全套设备。总体规划床位数900张,目前实际床位数533张。

所院始终坚持临床与科研结合,不断开拓创新,在国内率先开展结核病短程化疗研究、开展第一次国内耐药结核病基线调查、完成国内首例人体肺移植、首次建立了国内人体肺癌细胞系、较早开展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系统血管的外科治疗,20余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攻关”和“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等研究项目。自1978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部、市级及局级成果172项,培养研究生187人,为全国培养结核病、胸部肿瘤防治专业骨干15000人次。已24次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2007年更名胸科医院以来,所院转变管理理念,积极倡导建立学习型组织,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医院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代表首都胸科专业水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现代化胸科医院的战略目标而努力拼搏。

结核防治 成绩斐然

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 承担全国结核病控制规划、临床技术咨询、基层人员培训等管理工作。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研究培训合作中心依托临床中心,组织实施全球及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

自1981年中心成立以来,依靠具有临床技术优势的国家级专家队伍,组织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组织实施全国首次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及第五轮全球基金耐多药项目;举办国内外结核病临床技能培训班,为基层培养医务人员近万人,获得卫生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多项,为国家结核病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面对国家耐药结核病控制的艰巨性,临床中心将加快耐药结核病控制、结核病诊断新技术及结核病治疗新方案的实施性研究,加强医防合作,建立结核病专科联盟;促进耐药基地和示范点建设;加快远程会诊、临床培训和技术评估验证平台建设;推动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胸科技术 享誉同行

胸部肿瘤学科 自上世纪70年代末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北京市重点扶植学科。老一代著名胸外科专家辛育龄、赵志文教授在国内首次运用针刺麻醉施行肺切除手术获得成功;完成我国第一例同种异体肺移植手术,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胸外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20多年来,以著名胸外科专家许绍发教授为代表的胸外科团队,勇于探索创新,敢于问鼎禁区,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系统血管的外科治疗,解决了胸部肿瘤侵及上腔静脉系统血管外科治疗难题,填补了我国中、晚期肺癌手术治疗上的空白,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近期完成了国内首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性切除术。肿瘤内科参与国内外多中心肿瘤临床药物的试验研究,小细胞肺癌及癌性胸水治疗独具特色。2009年北京市卫生局、北京护理学会正式授予我所“北京地区肿瘤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承担中华护理学会肿瘤专科护士临床教学任务。放疗科引进了新一代三维适型和精确调强治疗设备西门子PRIMUS直线加速器及最先进的Prowess治疗计划系统,为患者提供了高精度、高疗效、低损伤的个性化服务。综合科、麻醉科、ICU、肿瘤免疫研究室等科室在胸部肿瘤的治疗和基础研究方面各具特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为发挥学科人才优势,成立了胸部肿瘤多学科协作中心。在开创胸部肿瘤血管外科治疗多项技术基础上,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临床与基础集中攻关,为培养代表首都胸科专业水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更好发挥首都胸科专业职能,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目前胸部肿瘤学科正朝着国际胸部肿瘤研究前沿方向快速发展。

结核学科 铸就“王牌”

结核病学科 为北京市重点扶植学科,具有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及临床和基础组成的专业技术队伍,已形成结核病诊断治疗的完整体系。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以著名结核病专家明安宇、严碧涯、马屿、朱莉贞教授为代表的强大结核病专家队伍,在国内首创0.75克替代1克链霉素治疗肺结核获得成功并在全国推广;利福定、利福喷丁等抗结核新药研究获国家发明奖;首创结核病短程化疗研究,开创了中国结核病短程化疗的里程碑,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多项,为我国防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7年医院更名后,为扩大学科优势,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成立了结核病多学科协作中心。发挥临床与细菌免疫研究室、结核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药物研究室、临床免疫研究室等多学科优势,临床与基础携手攻关,在耐药与重症结核病的治疗及基础研究方面独具特色,诊断治疗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结核病协作中心的建立,拓展了人才快速成长的空间,学科优势逐渐显现,人才梯队正在形成。近年承担国家“十五”攻关耐多药结核病综合治疗研究项目,获得“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的研究课题多项,涉及经费六千万元,促进了所院结核病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北京骨关节结核诊疗中心 成立于2004年,该中心承担骨结核、骨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自建院以来,中心前身骨外科完成全国首例胸椎结核开胸病灶清除术,在国内首创“经胸病灶清除及前外侧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并发截瘫”获卫生部奖项。在骨结核耐药、复发、窦道经久不愈等疑难病例的治疗方面独具特色。九十年代率先在国内应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骨结核获得成功。对骨关节结核的免疫监测、结核菌耐药基因的检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该中心积极探索脊柱结核和骨肿瘤的微创技术及关节置换等新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医学影像中心 拥有多台高频及数字X线机摄影系统(CR和DR)、多排螺旋CT机器2台和1.5T高场强最新磁共振成像系统等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中心承担胸部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和介入治疗,技术力量雄厚,已建立一支人才梯队合理、临床经验丰富、朝气蓬勃的专家团队。由著名医学影像专家谢宝屿教授主持开展的“微细结构摄影诊断早期肺癌”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近年来,学科带头人周新华教授主持开展的支气管动脉栓塞、药物灌注治疗、内膜支架置入治疗独具特色。其中CT导向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并发症少,阳性率高。多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获得科技成果奖9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胸部疾病的诊断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科研攻关 务实创新

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创建于1978年,2001年成为北京市高技术实验室-北京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肺癌分室。以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细胞生物研究室汪惠、赖百塘研究员为代表的科研攻关团队,共承担国家、北京市自然基金及北京市科委课题11项及北京市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肺癌分室等重点课题,共获研究基金855万元。研究室在国内首次建立人肺鳞癌细胞系,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建立了多种类型的6个人肺癌细胞系,研究了五个人肺癌易感基因对肺癌发生危险的影响;获卫生部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9项,获国家专利1项。在国内外发表文章115篇。于1983、1995年获卫生部及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9人。目前,研究室与中科院、医科院、武汉大学建立了密切协作关系,并正在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研究及培养博士后。研究室还将致力于肺癌抗体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努力为创建国内一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地做出贡献。

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 为适应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NTP)的需求,于1991年建立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在国家的结核病网络实验室中处于领导地位,是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全国结核病实验室规划、实施实验室网络质量控制,负责制定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标准和操作规程,开展结核病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对结核病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评价等。近年开展的全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及第五轮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为国家制定结核病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作为II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承担了包括“十一五”重大专项在内的一大批研究项目,在制定全国结核病实验室参比标准和参与国际对照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病理解剖研究室 作为我所最早成立的研究诊断科室,主持病理科研项目、完成临床各种标本、病理活检诊断项目,承担全国及北京市胸部疾病疑难病例病理会诊。近年开展的免疫组织化学用于胸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使大部分患者术前得到明确诊断,且分型准确。目前开展的分子病理学肿瘤基因检测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共获得北京市及局级科技成果奖10项,发表论文40余篇,培养研究生6名。胸部疾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居国内领先。

流行病学研究室 主要从事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著名流行病学专家裘祖源教授1979年主持开展的“全国第一次结核病流行病抽样调查”, 首次为国家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肺癌监测方法的研究,获卫生部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培养研究生10名。目前主持承担“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预防相关制品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技术研究”,探索我国BCG接种后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指标和接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结核病控制和肺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兴院 人才强院

北京胸科医院以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创新、学院型医院为发展方向,所院结核病、肺癌两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扶植学科,建立了北京市高技术实验室——北京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肺癌分室。医院兼设“WHO结核病研究培训合作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国CDC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是国家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建院以来,所院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学科发展实力雄厚,科研成就硕果累累。在国内首创针刺麻醉施行肺切除手

术获得成功;完成我国第一例同种异体全肺移植手术;首创利福定、利福喷丁等抗结核新药研究获国家发明奖;首创结核病短程化疗研究,开创了中国结核病短程化疗的里程碑;在国内首次建立人体肺癌细胞系;率先开展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系统血管的外科治疗; 20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自1978年以来所(院)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172项,培养研究生187名,为基层培养医务人员近万人。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攻关”等研究项目。获得“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耐多药结核病新方案的治疗研究”、“复发肺结核治疗方案的研究”“耐药结核病临床发生规律及预警模式的研究”等课多项题,涉及经费六千万元,为所院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至今,所院与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选派学科带头人赴国外学习

以学促进 交流提高

多年来,北京胸科医院为促进学科建设发展,提升所院科技创新和整体实力,先后与美国M·D·Andson肿瘤中心、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TBAlliance)、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梅里埃基金会、日本、韩国、蒙古等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通过专家互访、人才交流,建立技术平台、开展国际合作研究。1981年以来,医院先后选派600余名学科骨干赴40多个国家进修和学术交流,并吸引国外专家学者来所进行专业讲座、手术示范等学术交流及合作。扩大了医院的影响,提升了医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培育胸科文化 打造服务品牌

近年来,所院积极开展胸科文化建设,努力打造服务文化品牌,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品牌服务文化不断成长,“胸心港湾”、“微笑脸”服务,在细雨的浸润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所院综合科“胸心港湾”是2009年创建的特色品牌项目,其服务理念是:“变同情为共情,用真心与您沟通,以心灵温暖心灵,让我们一路同行。”通过对患者身(生理)、心(心理)、社(社会)、灵(信念)的照顾,患者不仅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还得到了心灵上的慰籍。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为患者解除或缓解病痛,更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起生活的信心,使患者感受到这里就是他们最安全的依靠,这里就是他们可以信赖和依靠的港湾。医护人员用真诚、责任和知识,在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之间架起了一道心灵沟通的桥梁。“胸心港湾”服务品牌,获得北京市总工会授予的优质服务优秀集体奖。受到广泛关注。

微笑服务创品牌。微笑是人际交往之中最富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微笑是对患者的关爱;微笑是医治患者心灵的良药;微笑是沟通医患的语言;微笑服务更是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应具备的素质。为了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使微笑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并付于实践,所院在获得多年“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的胸外二科开展了“创优质服务、做微笑天使——评选微笑脸”活动。一张张医护人员在工作时灿烂微笑的瞬间,定格在精心制作的微笑脸展板上,这些以投票形式由患者出院时选出的群英微笑脸谱成为所院青年文明号病房的标杆形象,使微笑服务成为青年文明号病房标志性服务。

猜你喜欢
结核病胸部肺癌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