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为燕
人们都说,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严密逻辑和应用广泛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实际生活讲数学,联系实际情况讲数学,把生活中的经验数学化,数学中的问题生活化。平时,更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数学这一学科的趣味性。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只有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来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那么,我们就应该把问题情境生活化。我们可以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某位老师在一年级教学“位置”这节课中,教师让学生体验几排几座时,可以创设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电影院的座位是怎么排列的?”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电影票”在已编号的教室里找座位,使生活中的操作与现实课堂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可以创设一段购物情境的录象,然后结合实际说一说你对人民币有那些了解?虽然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提到课堂中来,就大不相同了。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很自然的进入新课。而且,购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此他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验以及相关知识,提到买东西,孩子们自然会想到人民币,提到人民币,孩子们又联想到了其他一些关于钱的知识,如:各国的钱是不同的,钱的产生及其发展,如何辨认真假等。
其次,我们要增强课程意识,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取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重构教材内容。这样的教材由于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给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因为以前学过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许多学生都会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只是有些同学对“百分率”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和书写格式不规范。我们就可以准备了以下练习题供学生课前练习:①我们班今天的出勤率是多少?②小明的爸爸用一袋60千克的稻谷碾42千克大米,求出米率。③王师傅加工一种机器零件,50个产品中有48个合格,求合格率。在课堂上,首先请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把自己的解答过程上台板演。然后,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看看每题的过程还有什么问题,你认为怎样更好、更规范、为什么?接着指名发言,教师板书,纠正板演过程的不足,对说得好,写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深刻领悟到百分率的意义,并掌握了正确解百分率应用题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们还可以设计了一道实践题,让学生回去后数出若干粒稻谷或黄豆等作种子发芽试验,种子发芽后,求出种子的发芽率。这样,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可见,运用生活素材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第三,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王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巧取生活中的素材,培养现代的数学美感。例如:在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在学习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后,首先出示了课本上的常见的平面图形后,老师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有中国联通的标志、德国大众的车标、宝马的车标、法国的国旗……此时,学生一看到生活中的这些标志,顿时兴奋起来,特别是男生看到这些车标,都来劲了,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高潮。
总之,在智慧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体验生活,让我们将数学种在生活的土壤里,让学生学好数学,更能在生活中应用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