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峰,欧海燕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蚌埠市IT小企业创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崔晓峰,欧海燕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对蚌埠市IT小企业进行了相关调查,对其创业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利用SPSS软件,选取样本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从实证角度分析蚌埠市IT小企业创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并从中提取了关键影响因素,将对IT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起到有益作用.
信息技术产业;小企业;创业成长;影响因素
任何企业的创业成长都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成长路径和成长速度.IT(信息技术)业小企业作为企业的一部分,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了这些小企业的竞争力,制约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企业的创业成长是一个动态演化的复杂过程,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内部因素,又涉及企业外部因素,是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Low M B和MacM illan IC把创业定义为新企业的创建[1];Timmons Jeffry A指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2];Baron R A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创业不仅仅是创建一个新企业,还包括在新企业创立以后能够不断成长[3].“成长”指的是事物生长、发展的形态、状况、趋势和过程.在管理学视角中,企业创业成长是一个“通过创新、变革和强化管理等手段积蓄、整合并促使资源增值进而追求企业持续发展过程”[4].
在创业和成长影响因素研究方面,Sto rey D J从企业家、企业和战略的角度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他认为,作为影响小企业成长的因素,是这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它们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时,企业才能实现快速、健康的成长,而当某类因素不能起作用或者配合不佳时,企业成长就会较慢,甚至不成长或者衰退[5].Sahlman W A提出人、机会、外部环境以及创业者交易行为4个关键要素作用于企业创业和成长过程[6].梁琴、刘素坤等通过对科技型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度比较大,在前六位中5个因素是企业内部因素,其中企业家能力、财务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融资环境和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科技型小企业的主要因素[7].
近年来,蚌埠市的IT市场在不断发展壮大、增长迅速,一批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小企业开始了基于IT领域的创业活动.企业创业成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创业活动不仅有利于实现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还是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动力,区域、国家之间竞争力的源泉,对增加就业、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IT业小企业创业成长除需具备资本、创业环境等外部条件以外,更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心理素质、个性特征等相关因素.
1.1 指标体系构建
蚌埠市IT业小企业创业成长影响因素的各指标选取,既要科学、客观,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因此,在充分借鉴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1.2 成长影响因素评价指标
企业成长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成长影响因素评价指标
1.3 问卷的设计
影响小企业成长的因素包括技术创新能力、财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企业家能力、外部环境因素7个方面.将归纳总结出的影响因素设计成调查问卷,问卷采用的是李克特五点量表记分 ,用 1、2、3、4、5 分别表示重要程度方面的“很不重要”、“不太重要”、“重要”、“比较重要”和“很重要”,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实际经验做出判断.
此次调查在蚌埠市IT业内发放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36份,回收率51.43%.有效问卷的基本情况如下.
2.1 创业者基本情况
(1)创业者年龄.在 IT创业者中,年富力强的中青年(26~40岁)占很大比重,达到80.56%.
(2)创业者学历.本科学历创业者有12位,占33.33%;专科学历有11位,占30.56%;硕士和博士学历有4位,占11.11%;大专以上学历创业者人数占到有效回收问卷的75%.
2.2 创业企业基本情况
(1)样本企业成立时间.创立时间3年内的有11家,占 30.56%;成立时间在 3~5年内的有 14家,占38.89%;成立时间在5~10年内的有 8家,占22.22%;成立时间在 10年以上的有 3家,占8.33%.根据 GEM(全球创业观察)的界定,本次调查的大多数创业企业处于创业初期和创业成长期.
(2)样本企业规模.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有10家,占 27.78%;100~500万元的有 13家,占36.11%;500~1 000万元的有9家,占25%;1 000万元以上的有4家,占11.11%.可见大部分 IT创业企业属于小型企业.
(3)样本企业主营业务分类.硬件供应商有12家,占33.33%;软件供应商有 5家,占 13.89%;电子商务服务商有5家,占13.89%;系统集成商有4家,占11.11%;软件外包服务商有3家,占8.33%;软硬件维护服务商有3家,占8.33%;IT培训有2家,占5.56%;互联网服务商有2家,占5.56%.
本文的问卷调查共获得36份样本数据,变量共有68个.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考虑在梳理专家学者成长理论的基础上,对变量进行分类,共分为企业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财务能力、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外部因素7类,每一类包含相关二级评价指标(变量),然后通过问卷获取样本数据.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使用SPSS13.0建立7个数据库,分别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对企业家能力的分类数据库进行因子分析.
3.1 变量和样本的选取
企业家能力的数据库最初设定了17个观测变量,这些变量从教育程度、行业经验、管理经验、社会关系网络获取、企业家个人能力等方面反映了企业家能力的最主要特征.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变量进行了筛选,筛选的原则是剔除在旋转因子矩阵中每个因子载荷都很小的变量.被剔除的变量是教育程度、与政府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管理信息系统、人际关系、创业者持续学习能力.
最后选取了12个变量:创业前拥有IT行业工作经验(X1)、创业前拥有相关的管理经验(X2)、与金融机构保持密切联系(X3)、与顾客、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X4)、与大学、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X5)、与中介机构保持密切联系(X6)、激励员工的能力(X7)、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X8)、写作能力(X9)、口头表达能力(X10)、谈判能力(X11)、创业者技术能力与企业专业技术的匹配性(X12).
3.2 因子分析的条件检验
在因子分析之前,首先对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进行检验.根据已经得到的数据,利用SPSS13.0软件,选取主菜单分析选项下的数值缩减,选择因子分析,选好变量.在描述选项下选择初解、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在抽取选项下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在旋转选项下选择方差最大法并显示旋转结果.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
KMO统计量是用于比较变量之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一个指标.KMO值越接近1,则越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越小,则越不适合作因子分析.根据 Kaiser给出的 KMO的度量标准:蚌埠市IT业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企业家能力分类条款的样本充分性 KMO(Kaiser-M eyer-OlkinMeasure)测试系数为0.725>0.5,样本分布的球形Bartlett卡方检验值 P=0.000 00<0.001,可以对它做因子分析.输出结果如表3所示.
变量共同度的含义:第一列是企业家能力的12个变量名;第二列是根据因子分析初始解计算出的变量共同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12个特征值,它们
表3 变量共同度
是因子分析的初始解,利用这12个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计算出因子载荷矩阵.这时,每个原始变量的所有方差都能够被因子变量解释掉,于是,每个原有变量的共同度都是1;第三列是根据因子分析最终解计算出的变量共同度.根据最终提取的n个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计算出因子载荷矩阵.这时,由于因子变量个数少于原有变量个数,于是每个变量的共同度必然小于1.
3.3 因子提取结果
运用SPSS13.0的因子分析法提取因子,提取了5个新的因子,这5个因子的总解释率为76.686%,接近80%,说明提取的2个因子包含了问卷原始观察数据的足够信息.如表4所示.
表4 解释方差总和
表4中各列数据的含义是:第一列至第四列描述了因子分析的初始解对原有变量总体的刻画情况.第一列是因子分析的12个初始解的序号;第二列是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特征值),它是衡量因子重要程度的指标,第一行的3.157表示第一个因子变量刻画了原有变量总方差12中的3.157,它刻画的方差最大,下面各因子刻画的方差依次减少;第三列是各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表示该因子刻画的方差占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比例;第四列是因子变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表示前m个因子刻画的总方差占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比例.
第五列至第七列是从初始解中提取了5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刻画情况.这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指定了提取5个公共因子.各列数据的含义与第二至第四列的含义相同.可见,如果提取5个公共因子,那么我们可以描述原变量总方差的 76.686%,接近80%,可以认为这5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3.4 提取因子的载荷矩阵
提取因子的载荷距阵如表5所示.
表5 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为了便于解释每个因子的含义,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这里选取方差最大化(VARIMAX)旋转方法.因子载荷矩阵解释了各个变量在公共因子上的相对重要性,根据相对重要性可以识别出各个因子的含义.根据旋转因子载荷矩阵,X3、X5、X6、X8在因子1上具有较高的载荷,分别为 0.603、0.685、0.708、0.635,根据变量的含义及相关性,用社会关系网络获取为因子1命名;因子2主要包含变量 X1、X2的信息,因子载荷分别为0.634、0.621,将因子2命名为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X7在因子3上的载荷为0.587,将因子命名为激励员工的能力;因子4主要包含 X4的信息,载荷为0.615,所以可将因子4命名为与顾客、供应商的密切联系能力.X12在因子5上的载荷为-0.712,命名为创业者专业技术与企业技术的匹配性.
3.5 企业创业成长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由表4可知,因子1到因子5的方差贡献率依次为 26.311%、18.331%、12.686%、10.670%、8.688%,因子重要性呈降序排列,可见因子1即社会关系网络获取与其他4个因子相比是比较重要的.
按照以上的步骤分别对其他6个数据库即技术创新能力、财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外部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得到在本分类里比较重要的6个评价指标,分别为企业技术人员素质、有效的融资渠道、有效的产品推广和促销方式、招聘到合格的员工、战略计划制定、政府支持,如表6所示.
表6 关键评价指标
本文主要依据企业成长理论和蚌埠市IT小企业的特征,在理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蚌埠市 IT小企业创业成长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然后依据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针对蚌埠市 IT小企业的创业者、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进行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取了对蚌埠市IT小企业创业成长影响比较关键的因素.根据调查结果为政府营造良好创业成长环境、IT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本文受蚌埠学院2010-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0sk02zd)基金资助)参考文献:
[1] Low M B,MacM illan IC.Entrep reneurship: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J].Journalof Management 1988,(14):139-161.
[2] Timmons Jeffry A.The Founders[M].New York:Irw in M cGraw-Hill,2002:66.
[3] Baron R A.创业管理:基于过程的观点[M].张玉利,谭新生,陈立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13.
[4] 张玉利,陈寒松.创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2-35.
[5] Sto rey D J.Understanding the Small Business Secto r[J].New York:Routledge.1994,12(2):415.
[6] Sahlman W A.Some Thoughtson Business Plan.The Entrep reneurial Venture[M].Boston:HBSPublication,1999:77-86.
[7] 梁琴,刘素坤.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5):25-27.
Study of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e Starting Business Growth of Small IT Enterprises in Bengbu
CU IXiao-feng,OU Hai-yan
(Bengbu College,Bengbu 233030,China)
Throug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design questionnaire,Bengbu IT related surveys of small enterp rises in their business grow th facto rs were studied.U sing SPSS software,samp ling data is analyzed.From the empirical point of view of IT small business venture in Bengbu City,the impact of grow th factors is also analyzed,and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extracted w hich w ill p lay a useful role fo r the sustainable grow th of IT small businesses.
IT industry;small enterp rises;the staring business grow th;the influential factors
F272.3
A DO I:10.3969/j.issn.1671-6906.2010.04.017
1671-6906(2010)04-0065-05
2010-07-28
崔晓峰(1972-),男,安徽蚌埠人,实验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