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遗迹》书评

2010-10-23 03:02夏东兴
海洋科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雪线崂山寒潮

《中国东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遗迹》书评

《中国东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遗迹》一书, 著者赵松龄, 于2010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自从李四光先生1922年首次提出我国山西存在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以来, 已历时88年。在这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内, 关于我国东部是否存在过第四纪古冰川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作者20世纪6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做研究生时, 发现了北京西山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樑

但观点与导师王乃 教授相佐, 师生意见不一致, 且各不相让, 作者为此付出了代价, 没能读到毕业就提前分配了, 此后大家对此事近乎遗忘了。改革开放之始, 樑我邀王乃 教授来青岛讲学, 王先生说出了多年来心中对作者的牵挂和不安, 还托同来的任明达教授代表他去看望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的作者, 并表示对往事的歉意。作者随后也看望了老师, 师生前嫌尽弃。此事在同学中一时传为佳话。

赵松龄教授退休后, 不顾古稀之年, 带着学生寻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高山峻岭, 追寻着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之梦。历时七八年, 在大青山、白云山、崂山、昆嵛山、沂蒙山、泰山、庐山、武夷山、云台山、雁荡山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所觅证据资料颇丰, 并重返新疆与现代冰川遗迹相对比印证。作者将他们收集的证据完整鲜活地展示在书中, 几乎囊括了冰川区能找到的各种地貌类型, 在我国的东部低山区, 像山东沂源县芝芳沟内的古冰斗冰川终碛堤、浙江黄岩上郑乡下苗村的山谷冰川所遗留下来的古冰川舌遗迹、山东德伟山的山口外的三个终碛堆积群、泰山东侧的冰碛剖面、圣经山附近的终碛、牙山的两条侧碛、峄山的石摞石、崂山的“U”型谷与古冰川擦痕应有尽有, 特别是崂山的冰碛海岸, 是我国现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的、也是惟一的一段由冰碛物组成的海岸, 江苏云台山一带的劈石和福建雁溪多次冰消期所遗留下来的冰臼群等也都是最新发现的古冰川遗迹。

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的形成环境, 该书提出了新观点认为:制约中国东部低山丘陵区的古冰川活动, 其核心问题是雪线的高度。中国的雪线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为自然梯度型, 如青藏高原一带; 其二为寒潮入侵控制型, 中国沿海低山地区当属后者。中国东部低山丘陵区的雪线高度主要受寒潮活动的控制, 特别是冰期时代更为强大的北方冷空气的频繁侵袭, 不能简单地把青藏高原的雪线高度引到东部地区, 从而否定东部存在古冰川活动遗迹。值得指出的是, 该书提出了冰期、间冰期寒潮路径的变化, 特别是东路寒潮的加强, 给中国东部低山丘陵区, 带来异常的低温, 从而导致低海拔型古冰川的发育环境。这一新的论述为中国东部存在古冰川活动的论点, 找到了环境依据。

该书共分十章, 第一章为国内外关于古冰川遗迹的研究; 第二章为低海拔地区典型的古冰川遗迹;第三章为阴山、北京西山的古冰川遗迹; 第四章为山东峄山古冰川遗迹; 第五章为鲁中山地丘陵的古冰川遗迹; 第六章为胶东半岛一带古冰川遗迹; 第七章为崂山的古冰川遗迹; 第八章为苏浙皖赣古冰川遗迹; 第九章为福建的古冰川遗迹; 第十章为雪蚀地貌与冰消期对渤、黄、东海陆架环境的影响, 而后为主要的参考文献; 最后为后记。全书共有图片611幅, 392页, 精装版。

该书图文并茂, 摆事实讲道理, 使一些多年对中国东部存在第四纪古冰川持怀疑甚至反对的学者改变了态度。毫无疑问《中国东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遗迹》的出版为我国第四纪环境变化研究开辟了更多的路径。

本人诚挚地向国内同行和青年地学爱好者朋友推荐此书, 她会带你在一般旅游景点看不到的奇峰(角峰), 异谷(U型谷), 天盆(冰臼)和怪石(羊背石、劈石)。另外作者对科学的执着精神, 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做事原则更是吾辈应该效法的。

猜你喜欢
雪线崂山寒潮
超级秀场 寒潮来袭
雪线上的金刚
——致敬其美多吉
雪线上的金刚
崂山茶事
登崂山
编制崂山
崂山又日新
2016年寒潮来袭,湿冻模式开启
2016年乌兰察布市一次罕见寒潮天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