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图书馆信息不对称研究综述

2010-10-23 05:32:12李跃臣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1期
关键词:论文领域期刊

李跃臣

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史宾斯(Michael Spence)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3位美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揭示了不对称信息对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因此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图书馆作为一个收集、整理、储存和开发信息的场所,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和发展。笔者利用文献计量法,通过CNKI中的高级检索方式,以“信息不对称”[1]、“道德风险”[2]、“逆向选择”[3]为检索词进行精确跨库检索,查找2001~2009年期间所有发表的关于图书馆信息不对称方面的文献135篇,经过仔细筛选比较,最后用于统计的文献为113篇。对这113篇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回溯研究,揭示了其年代分布、著者情况、来源期刊、著者所在机构和研究主题分布情况等,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论文发表时间统计

对于某一学科领域一段时间内发表论文数量的统计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该学科领域研究的速度变化与发展高峰期,也可展示该学科学术理论水平的发展情况。113篇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情况如图1。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图书馆领域的年代分布应用研究在2001~2008年这7年间呈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篇到2008年的22篇达到研究的鼎盛时期。2009年18篇是因为数据库中论文的录入存在滞后期,检索时只检索到2009年11月,故此并不能表明该研究已进入衰退期。

2 作者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2.1 合著率统计分析

由于一篇论文有适度的合作者,在研究问题的理论深度、科学方法及作者本身具有的知识结构方面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群体智慧,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水平,所以研究论文的合作情况是衡量学科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学科交叉、渗透,以及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广度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合作研究的论文比一般独立完成的论文要获得更多的引用。

图2 合著率比例图

经统计,2001~2009年这9年间共有139位作者、147人次参与了113篇论文的创作,论文合著度为1.30篇/人,其中独著论文86篇占论文总数的76.11%。从图2可以看出论文的合著率不高。

2.2 个人发文量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论文作者的系统分析,可以了解该学科的核心作者,确定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人士。核心作者对推动学科发展、开拓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表1

9年间共有139位作者参与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113篇,作者统计如表1。从表1可知,绝大多数作者只发表了1篇论文,占作者总数的94.96%;发文两篇的作者占总数的5.04%。根据洛特卡定律[4]和普赖斯定律[5]可知,在该领域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核心作者,大部分作者只是偶而涉及,没有后续研究。

表2

3 论文来源期刊统计

113 篇文献发表在53种期刊上,这些论文大多数刊登在图书情报类刊物上,另外一些论文零散地分布在大学学报、其他专业类和非学术类期刊上。其中82篇文献(72.57%)发表在24种期刊(45.28%)中,31篇文献(27.43%)发表在29种期刊(54.72%)中,依据核心期刊评定方法中的累积百分比法,可以认定这24种刊物为近几年来信息不对称研究的核心期刊,见表2。

在“信息不对称”研究论文中,排在前24位的期刊,核心期刊有12种(加*号者),共计发文42篇,占发文总量的37.17%,其中《情报杂志》为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来源期刊,说明信息不对称已成为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

4 论文作者所在机构分布

对作者所在机构进行研究可以确定该课题有没有形成集中研究区域,通过作者所在机构可以了解其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在信息不对称领域发文较多作者所在的机构中,以图书馆为主,共发文67篇,占总数(113篇)的59.29%。说明图书馆是研究信息不对称在图情领域应用的核心群体,同时也表明该研究群体分布的局限性。

表3

5 论文研究主题分布

论文主题是确定论文内容的直接标准,对论文主题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掌握我国“信息不对称”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水平,了解当前人们对图书馆信息不对称研究的热点和方向,认识现有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通过对113篇论文的统计分析,大致可以划分以下几个研究主题(见表4)。

表4 论文主题分布示意图

图3 论文主题分布折线图

信息不对称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的论文有71篇,占全部论文总数的62.83%。可以得出,信息不对称在图书馆界的应用主要是改变服务方式,具体体现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上。从图3可以看出与文献采购相结合以及与馆员素质相结合呈上升态势,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模型及系统很少有人涉及,目前没有深入研究。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不对称在图情领域应用研究的文献数量在9年间的直线增长趋势说明我国对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方兴未艾,并日趋激烈,表明这一学科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而文献量的逐年增长率先快后慢,从2006~2009年的增长趋势渐缓,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处于成熟阶段。通过对论文主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6.1 研究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信息不对称在图情领域应用研究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呈明显的集中与分散态势,图书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集中区域,高校紧随其后。当前,我国专业的信息情报研究机构也相继出现,如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但其对该领域的研究相对缺乏。

6.2 缺乏高质量的综述文献

对信息不对称文献的主题和关键词词频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信息不对称与图书馆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国内综述与基本理论类文献数量明显偏多,但缺乏高质量的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综述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方面的甚至为零。

减少图书馆信息不对称,既是一个理论课题、又是一个实践课题。从113篇涉及图书馆“信息不对称”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实践探索多于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多,空泛而谈少,但内容重复多,高水平研究少。因此,图书情报界的学者们应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实践调查,研究方向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寻求各种方法和途径,建立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相结合的合作机制,成立图书馆联盟[6],并积极与信息弱势群体[7]及时沟通,努力探求创建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新思路、新方法,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担负起图书馆应有的责任。

[1] 靖继鹏.信息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赵伯兴.论非道德现象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和规避研究.情报杂志,2003(9).

[3] 孙国霞.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现代情报,2007(3).

[4] 张贤澳.洛特卡分布拟合方法的比较研究.情报学报,2000(4).

[5] 刘婧.文献作者分布规律研究——对近十五年来国内洛特卡定律、普赖斯定律研究成果综述.情报科学,2004(1).

[6] 梁晓天,陈岚,周弥.网络环境下馆际间横向资源共享的问题与对策.图书情报工作,2005(12).

[7] 宋立娟.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图书馆建设,2004(3).

猜你喜欢
论文领域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新闻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 22:10:06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