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娟
(集美图书馆,福建 厦门 361021)
阅读是人与社会联系的主要途径,读者通过报纸、简报、图表、电子文献等载体获取知识和信息,并综合信息作出决策,从而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让阅读成为一种幸福的人生体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网络阅读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开始进入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数字化阅读必将成为人类网络化生存的重要手段。
目前,网络技术在我国得以广泛应用,文本的电子化、网络化带来了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PDA、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等。
网络阅读、电子阅读、手机阅读,这些基于数字基础的阅读方式都属于数字化阅读,从读书到读屏,数字化阅读体现着视、听、读3个层面的深刻含义,具有便于查询检索、易于存贮、开放共享、节省空间、经济环保等特性,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数字化阅读正在改变着我们的阅读习惯,丰富着我们的阅读生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和电子文本部分取代纸质文本之后,阅读的含义就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还包括图像和声音的接受。有人认为,阅读含义在数字时代的扩大,是因为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立体传播方式和互动性特点决定的。更有人预言,人类正逐渐走进一种全新的读书时代,那就是“读网时代”。
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能力和网络的互通性使得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为数字阅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内容。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都可以找到,各种观点都能看到,内容包罗万象,覆盖古今中外,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在这里得到完美的体现。除了文本,网络还拥有图像、声音、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资源,为数字阅读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方式,其虚拟性可以为阅读者营造出各种模拟真实的情境,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在数字阅读中,阅读内容的可选择性更广,以资讯阅读为主,新闻、娱乐、体育、财经、博客等是大众阅读的重点,时尚图书、小说等电子图书是阅读的另一重点。
数字阅读突破了时空限制,在网络世界里,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互联网是一本向着全世界打开的“书”,全球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言语交谈、文化思想传播、技术成果交流等等。这种开放的阅读环境使网络信息资源传播更加广泛,利用价值更高,便于读者按需取材,真正达到了不受时空限制、资源共享、自由交往、随意阅读。
互动性是数字阅读的重要特色。由于数字阅读是一种超文本阅读,读者只要点击文本中加标注的一些特殊关键词或图像,就能打开另一个相关联的文本,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迅速地、跳跃式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大大增加了阅读内容的可选择性和自主性。网络阅读者不仅可以浏览全球的信息资源,还可以针对阅读内容通过电子邮件、在线交流、博客以及实时聊天工具与其他阅读者进行交流,使阅读过程具有互动性,更有利于激发阅读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数字阅读强大的即时双向互动功能,形成了网络阅读消费与生产的共时性特征。Web2.0时代让每一个网络阅读者轻松成为了网络创作者,当你在网上阅读(阅读消费)后,发表在BBS或是博客上的内容(阅读产品)又成为他人阅读的对象,这样使得网络的内容精彩纷呈、层出不穷,如此循环往复,使得网络阅读长久不衰。
撇开资讯阅读后,读者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资料查找。为完成特定任务或研究,在传统文献查找方式之外,人们往往会求助于网络,网络的熟练使用者能够借助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搜到与其需求十分接近甚至完全吻合的内容。通过方便快捷的网络检索方式来寻找资料,这种实用性阅读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
正是基于这种对阅读发展趋势的判断,许多公共图书馆正逐渐调整自身的服务内容与形式,在馆藏采购计划中大幅增加购买数字资源经费的比重,加快电脑、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建设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设备,以适应数字化阅读在技术上的要求。还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行列,如集美图书馆从2005年开始就加入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行列中。
图书馆网站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订一个科学而详尽的建站规划,要结合本馆的特色,以及馆内文献资源,还要提供读者最直观、最快捷的检索途径与导航功能,提出网站建设的总体目标,不断充实本馆网站建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公共图书馆应迎合读者网上阅读的习惯,通过购买或联合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利用图书馆自身在信息收集、整合和组织过程中的优势,不断收集、筛选和有序化网络上的数字资源,来丰富自身的馆藏电子资源,以便为读者提供更丰富、更健康、更有序的数字资源,读者只要登录图书馆网站,就可以从网上得到这些信息服务。例如集美图书馆目前网站上的数字资源包括中国期刊网全文资源、万方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全文资源、中国立体图书馆资源系统、中国讲座网视频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系统、浩宇知元医药数据库平台。
提供的读者在线服务也包括了图书馆公告、读者园地、书目检索、新书推荐、网上自助续借、读者留言等内容。
图书馆可根据本馆信息资源的收藏情况,并考虑各类具体用户的信息需求,把具有鲜明特色的信息资源从馆藏中、网上收集起来,进行分类建库,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信息产品,提供给读者使用,以特色资源吸引读者。
表1 厦门市部分公共图书馆网络特色资源及服务调查
公共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在网络上的开发和利用,是公共图书馆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一个优势和突破点。上述表格罗列了厦门市一些公共图书馆创建的特色资源数据库,这些特色资源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各具特色的服务,使广大读者和用户能够快捷、有效地了解到行业最新资讯,满足其需求目标,也将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虽然国民的网上阅读率在连年增长,但大部分人的数字化阅读却并非通过图书馆来实现。目前,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化阅读服务主要有电子书刊的借阅、数据库检索与下载、视听资料阅览、上网服务等。虽然服务形式多样,但由于实际操作中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导致数字化阅读难以在广大读者中顺利推广。根据集美图书馆对2009年馆内数字资源使用情况所作的统计显示,即使是利用率最高的CNKI系列数据库,去年的日均下载量也只有2.5篇,与去年馆内日均接待读者500人次比较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
目前,公共图书馆界引进与建设的数字资源虽然众多,但大都缺乏统一、跨库提供协同服务的技术平台,各类资源的分散与异构,导致读者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面对不同的登录界面和不同的检索方式,难免会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并且大部分的数字资源供应商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维护,都会要求公共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只能在限定的IP范围内使用,由于公共馆与高校馆读者群体的不同,公共馆在支付了同等费用之后,其实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却远远低于高校馆。这种不公平待遇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也降低了读者数字化阅读的热情。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来自社会各阶层,年龄、职业、知识背景等的差异都会影响到个体的数字化阅读能力。在纸质文献阅读时代,读者从图书馆获取文献信息几乎没有技术门槛。然而,进行数字化阅读却需要读者会用电脑,又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还要懂得利用信息检索工具。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中包含了大量的少儿读者、中老年读者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读者,他们和学生读者、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读者相比,不但缺乏数字化阅读的主动意识,而且还欠缺所需的基本技能。然而,这一部分读者,恰恰是对图书馆的基础性服务利用率最高的群体。以集美图书馆为例,虽然有持证读者约9000人,日均接待读者500人次,而且持证读者与不持证读者都可以免费上网和使用馆内的数字资源,但据不完全统计,经常使用本馆数字资源的读者不到100人。通过对本馆读者群体构成的分析,发现少儿读者占了将近1/3,外来务工人员又占了将近1/3,而剩余的读者群体当中,中老年读者又占了较大的份额。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本馆近年来花大力气进行数字化阅读的宣传推广,收效却不尽如人意。
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包括了对读者的阅读意识、行为进行引导和对阅读习惯、方式、内容进行指导两层含义。鉴于数字化阅读日趋流行的态势,公共图书馆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数字图书馆,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开展网络信息导航、网上好书推荐、网上咨询、网上读书讨论等服务和活动,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平台,引导这些读者正确地运用网络这一工具,达到自己的阅读目标。
首先,应通过本馆数字资源门户或建立数字资源统一检索平台等方式,将各种分散、异构的数字资源集成到一起,通过简单、统一的操作界面对外发布,使读者能更便捷地获取各种数字化信息。
其次,还应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的数字化阅读需求。这类读者在进行数字化阅读时会遇到较多的困难,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阅读形式的存在,因此有必要给这一类读者提供专门的引导与帮助,协助他们从最简单的操作做起,给予他们更多的阅读关怀,使他们和其他读者一样能感受和进行数字化阅读。
面对海量存贮的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要当好信息的导航员,建立网络导航系统,有针对性地对网上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链接,为读者提供积极、有益、健康的信息资源。其具体做法是在网上选择相应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电子报纸;选择内容准确、更新及时、检索方便的权威数据库和联机数据库服务商;分别描述其内容特色检索利用方法,记录其网址,建立网络信息目录;为读者提供集成化本专业信息检索界面;提供读者常用的数据库地址,将收集到的目录存档在自己的网络中再向读者提供目次通报服务;提供网络浏览导航,避免读者在网上盲目浏览,节省时间,这是一种使网络资源增值的重要方法。
可编制推荐书目或导读书目,其书目要能充分体现文献信息的经典性和及时性,结合读者的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最优秀的、最基本和最必需的文献信息,有针对性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还可以通过举行专题读书讲座,对有关经典书籍和流行热潮进行剖析,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网络推荐书目是书目导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通常是采用浏览目录的方式将新资源或热点资源及其有关信息展现在用户眼前,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超级链接技术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查看原文服务。个性化推送技术的出现更是为网络书目导读提供了便利,它具有自动推荐功能,能通过跟踪用户在信息空间中的活动,自动捕捉用户的兴趣爱好,然后建立用户档案,主动搜索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推送给用户,并注意动态跟踪用户需求,修改和完善用户档案,及时改进推送策略。目前网络个性化推送服务已成为推荐书目的应用主流。
[1] 麦敏华.公共图书馆数字化阅读的困境与思考.公共图书馆,2009(12).
[2] 马飞.数字化阅读让阅读更精彩.新世纪图书馆,2008(4).
[3] 朱学武,霍晶.公共图书馆应构建全民阅读的平台.图书馆学刊,2008(5).
[4] 王敏.网络阅读与图书馆的对策.图书馆学刊,2008(6).
[5]宫平.数字目录学的功能拓展——网络阅读指导.图书馆学研究,2007(10).
[6] 刘波,张妍妍.关于数字目录学研究内容的思考.图书馆学刊,2008(6).
[7] 袁建娟.论网络时代图书馆对大学生的阅读引导.新世纪图书馆,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