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蕾 郭 蔚 曾晓斌 熊小娟
模拟教学对护生实习护理差错影响的调查
□李 蕾 郭 蔚 曾晓斌 熊小娟
为了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提高护生护理理论和操作水平,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将1042名2005级和1021名2006级护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护生未直接进入临床实习,实验组护生在实习前增加模拟教学后进入临床实习。实践证明,实验组实习护理差错的发生明显降低,理论和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模拟教学的运用可减少实习护理差错,是可取的教学方法。
模拟教学;护理学生;实习;护理差错
护理服务的对象是宝贵的生命,护理差错的发生会给病人带来不便、痛苦、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由于课堂思维与临床思维不同,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有一定距离,未能很好地解决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会导致护理差错发生。有文献表明,在护生实习期间,临床发生的护理差错平均有40%~50%与护生有关[1]。因此,培养具有高度防范差错意识的护生是防范护理差错的根本。
从1990年开始,模拟教学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学中得到逐步推行。通过建设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和模拟医院的方式,架起护理理论通往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培养学生敏捷、正确的判断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及各项护理操作技能,从而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发生[2]。为了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我们尝试将模拟教学方法运用于护生实习前临床理论和操作强化教育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南昌市卫生学校2005级未实施模拟教学的二、三年级1042名护理学生作为对照组,2006级已实施模拟教学的二、三年级护理学生1021名作为实验组。两组护生均已完成在校所有课堂学习,专业理论合格(成绩≧60分),基础护理操作合格(成绩≧80分)。两组护生均为初中毕业生,生源来自南昌市各区,学制为三年,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为17岁,组间智力、年龄、个性及文化基础无明显差异。
对照组护生未实施模拟教学法直接进入临床实习,实验组护生在实习前增加模拟教学8周后进入临床实习,内容为基础、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每周30学时。
1.教学设计。设计模拟教学教案:①重组教学内容,设计临床模拟工作任务。将基础、专科护理操作与理论知识整合,将每项操作为临床模拟工作任务,各编写模拟病例5个。设计时针对临床护理差错常见环节,突出临床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临床工作的严谨性,包括教学时间分配、模拟场景要求、实验用物的准备要求等;②编写学生临床模拟工作手册。列有模拟工作任务、相关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分组要求、完成质量等;③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分析案例,提高学生临床技能运用和综合思维能力。准备场景与器材:学校借助模拟技术和仿真手段营造出一个真实的临床操作环境,缩小模拟教学中心与医院病区的差距。中心根据临床护理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与实践的不同要求,将区域详细划分为多个功能区,设有护士站、模拟病房(包括ICU)、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新生儿病室等。中心强调资源整合和共享,突出实际教学中的实验项目的需要,弥补以学科划分为主的教学单一性。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技能室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以保证系统的临床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
2.师资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教育理念先进,理论教学、模拟教学和科学研究互通相融,勇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明确师资培养规划,进行集体备课,多次组织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
3.教学实施。课前准备:教师安排模拟演练时间、实验室和用物,组织好师资队伍。将临床模拟工作任务与背景资料提前l周公布给学生,下发学生临床模拟工作手册,让学生充分预习,进行查找资料、分组、小组讨论和角色分工。一般护生4~5人为一组,由1名护生扮演医生,2~3名扮演护士,1名扮演病人。模拟演练实施:①小组模拟演练。每个小组按角色分工进行临床模拟工作任务进行演练,实施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或配合医生抢救等,做好护理记录。要求护生以病人为中心,将护理职业道德、护患沟通技巧及护理操作融合在一起,力求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动作协调优美、紧凑流畅。每位教师负责3个小组模拟演练,教师边观察边指导,创设自主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找寻护理问题,组内人员共同分析、相互讨论,充分提供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演练过程中,特别强调任务完成质量和准确性,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②演练结束由各小组代表汇报模拟演练结果,教师针对演练的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③再次模拟演练。护生在总结第1次演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点评再次进行演练,同时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分组换角色练习,直到熟练掌握并杜绝护理差错为止。撰写报告:各小组分析演练各环节的不足,针对理论和操作的欠缺以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撰写演练报告。
4.教学考核。考核由3名教师共同参与,考前教师统一确定评分标准,明确考核程序,选取模拟工作任务。具体过程为:①准备工作:学生抽签模拟工作任务,准备用物。模拟病人由事先经过训练的学生担任或护理模型上进行 (病人语言由监考老师代替表达);②现场考核:学生根据模拟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作出相应决策,完成相关操作,回答老师的提问;③成绩汇总:监考老师汇总评分意见,讨论作出最后评价。
1.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护生实习护理差错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者对63家实习基地发放问卷,统一解释,即时收回。发放问卷126份,回收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100%。
2.实习结束进行护理理论和操作考试。理论采用笔试的方法,操作采取面试考核方法,评分均按100分制。
问卷调查统计描述为差错率,统计推断为χ2检验;考试成绩统计描述为±S,统计推断为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两组护生实习护理差错[3]发生情况比较(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两组护生均未发生严重差错,因此进行一般差错比较。
表1 两组护生实习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2.两组护生护理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比较(P<0.0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护理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比较(±S)
两组护生的实习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和护理理论、操作成绩比较表明:通过模拟教学,护生的实习护理差错和护理理论、操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1.提高临床环境适应性。模拟教学缩短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4]。通过模拟各种临床工作任务,让学生感受到护理是动态连续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多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临床实践的复杂性,培养学生养成安全护理的意识和思维习惯。通过模拟“护士”,学生感受到课程的实用价值和临床实践对自身期盼的要求,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专业角色的转换,最大限度地达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5]。
2.提高专业操作规范性。通过模拟工作任务训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查对意识,能发现并解决查对错误,从而熟练了操作技术,避免了临床护理差错的发生。同时,利用模拟教学系统,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统一病例和标准化评分,在培训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估,对学生临床技能给予客观评价,兼顾了教与考两项功能,且提高了考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6]。
3.提高工作程序严谨性。模拟教学是具有严谨的工作程序训练,是一种用行为强化来逐渐形成其正确行为意识的方法,它使学生对错误发生的成因及相关环节印象深刻,使学生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养成严谨的操作习惯、发现错误的敏锐素质以及细致的工作态度,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4.提高临床思维灵活性。情景模拟教学实现了意识培养和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临床处理的灵活性[7]。医学模拟教学可通过模拟场景、模拟病房、模拟病人等贴近临床真实情境的方式,对护生进行护理综合能力及临床护理思维的训练[8],在护理训练的过程中“病情”可以不断的变化,学生必须根据病情变化需要,当机立断、有条不紊地为病人提供各项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思维、病情观察、应急应变能力。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加满足了学生今后终身学习的要求,使其逐步成长为能独立思考、熟练学习和有效合作的开放型现代化护理人才,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本的提高教学效果的研讨式教学[8]。
5.提高技能训练主动性。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调动护生对临床实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与学习主题有关的、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情景,能够调动护生的好奇心,引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带教老师对每个护生做出即时的评价,给予正面的肯定、鼓励与赞赏,能使护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9]。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思考和参与教学活动:在一个仿真情境中,学生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大大激发了其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技能训练的主动性。
总之,模拟教学作为实习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习前期中增加模拟训练内容,可为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水平奠定基础并可及时弥补临床实习过程可能产生的不足[10]。因此,模拟教学是提高护生实习临床护理技能和质量的重要手段[11]。学校在护生实习前运用医学模拟教学,减少了临床实习护理差错的发生,是学生从学校学习到临床护理工作良性过渡的可靠“桥梁”。
[1]庄以漳.浅谈不同时期护生心理与差错防范[J].宜春医专学报,2001,13(1):97—98.
[2]郭彦铮,岳建华.谈医学模拟技术的发展[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6):429-431.
[3]赵美玉主编.护理管理学[M].北京: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170-171.
[4]刘艳平.仿真人模拟教学在急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1):29-30.
[5]梁珍红.病案导入——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8):73-74.
[6]刘生梅,王延梅.模拟教学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的利弊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5):608-609.
[7]付蕾,杨英,何利.《上消化道出血》两种教学法的对比[J].护士进修杂志,2006,2l(3):252-253.
[8]杨玉南,张介卿,王政.运用医学模拟教学创新护理技能训练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2008,12(9):78-80.
[9]陈小娟,江桂素,郑秀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和研究,2008,5(6):56-57.
[10]李燕娜,佟秋红,朱光发.模拟教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16-117.
[11]李文兰等.网络多媒体急救医学模拟教学系统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8):96-97.
李蕾(1979-),女,江西省南昌市人,南昌市卫生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模拟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郭蔚(1966-),女,江西省宁都县人,南昌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模拟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曾晓斌(1982-),女,江西省都昌县人,南昌市卫生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模拟教学的实施和临床护理差错的调查;熊小娟(1972-),女,江西省新建县人,新建县人民医院护师,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差错的调查。
G715
B
1001-7518(2010)02-0095-02
责任编辑 何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