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艺
【关键词】新加坡 国民教育 我国公民教育
2008年11月1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刊登一篇《中国的公民教育迫在眉睫》的文章,谈到“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无论从对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民众思维还是社会进步的推动都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可媲及的。作为教育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在后改革时代树立起责任,推动公民教育!”我们都知道新加坡是个小国,资源匮乏,但是却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其教育和国民素质在世界上也堪称一流。在了解新加坡国民教育的基础上,借鉴其有益经验,推动我国公民教育。
一、了解新加坡国民教育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华族占到了76.8%,马来族占13.9%,印度族占7.9%,其他族群占1.4%,每一个种族都要保持他们各自的文化、宗教和语言,种族的差异成为国家身份和民族团结的障碍。为此政府努力寻求促进种族团结、国家发展的方法。新加坡独立三十年来,在学校、在国民服役的训练与生活、在社会的各种活动中,一直向年轻一代灌输国民意识。1991年1月政府《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五组核心价值观:把国家摆在社群前、社会摆在自身前;支持社区活动和尊重个体自由;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调解代替冲突;以及种族和宗教和谐。这套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始广泛的宣传和努力成为国民行为的标准。
自1959年实施“伦理学”,1963年实施“公民”,1973年实施“生活教育”,80年代实施“好公民”和“存在与成为”基础上对国家意识的深化和扩展,已从简单的促进种族和谐,国家认同、归属感的培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更为系统的国民教育的阶段。1996年7月,新加坡教育部推出新的全国性教育计划,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感,让每名国人在求学的10—12年内,能全面和彻底了解身为新加坡人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识,进而培养更强的献身精神。通过20集电视教育节目、寻访国家古迹、区域游学计划、国家意识资料,增强小一至高中生的国家意识感。1997年5月,国民教育计划开始正式推行。李显龙说:“我国国情特殊,必须特别重视国民教育,否则无法将下一代凝聚起来。”国民教育作为一个心灵与智力并重的教育目标,目的让从小学到大学的各阶层学生都能够在求学期间受到潜移默化。所以国民教育的目标就定为:培养所有新加坡人的社会凝聚力、生存的本能和对未来的信心。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不同种族团体和不同宗教者彼此了解,把公民价值观植入正统课程。为了国民教育理念的贯彻,新加坡政府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
二、借鉴新加坡国民教育的方法,带给我们的启示
早在2001年,我国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公民道德建设正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教育实践中,也曾长期开设过公民教育课程。对青少年开展公民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民主素质、公民道德、法治意识,使他们了解我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运作过程,积极参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经验。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落实国民教育的保障。国民教育理念的提出,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例如1997年政府定下四大目标给教师和学生定下指导方针,修订某些正规课程,课外学习引进国民教育都离不开政府的决策。可见国家政府制定政策,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落实国民教育的强有力的保障。
2、学校是灌输国民教育理念的主阵地。学校在对公民与道德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和国民的教育。教育要担负起生存所必需的价值观和品质传承给学生,鼓励所有学校继续竭尽所能向学生灌输强烈的国家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3、教师是灌输国民教育理念的有力执行者。学校是主阵地,而教师则是真正的执行者,无论是从前的国民意识还是之后的国民教育,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只有从自身的感情和心里上认识和接受这种理念,才可能言传身教。例如在新加坡1992年,让师范生参加国家意识营的活动,使受训教师清楚国家方针,将来在做教师时成为学生的榜样,并知道自己在建国的路途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具有了国民教育的情然后就能设法激发起学生学习国民教育的情,培养并坚定他们的意志,然后付诸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化感情,增强信念,达成目标。
4、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国民教育理念。空洞的教育往往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种族、学术能力各异的学生从实际活动中积累经验,掌握待人处世之道,培养社会归属感。为达到预期效果,活动内容从各方面着手,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对重大历史有所认识,从而懂得热爱国家,促进民族团结。通过服装表演、教育展览会、艺术欣赏、历史教育等等诸多的形式,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的理解和体验着作为国家公民的责任感,对国家忠诚和成为好公民的责任。
5、其他形式的教育辅助学校教育,共同发挥作用。家庭在协助推行国民教育时占有特殊优势,因为几乎每个家庭中都有国民服役青年或战备军人的成员,因此能在促进家庭成员对国家实力的认识方面扮演一定角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国民教育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公民教育是一件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考虑不同国情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正如在2008年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何悦委员的发言《加强我国中小学生公民教育的建议》中提到,公民教育正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实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通过向中小学生提供公民教育课程,培养更多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合格公民。通过国家政策的指导,学校课程的重视,教师的示范,家庭的配合共同推进我国公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慧萍博士 《国民教育》教材与参考资料
[2]《国民教育》(《联合早报》汇编 )
[3] 何悦 《应加强我国中小学生公民教育的建议》中国网
[4]《中国的公民教育迫在眉睫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