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的家电下乡政策效应调查与评估

2010-10-20 13:24尹建华何景娣
中国商论 2010年18期
关键词:家庭收入比率补贴

尹建华 何景娣/文

基于农户的家电下乡政策效应调查与评估

尹建华 何景娣/文

家电下乡自2007年12月1日起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以来,其政策效应就一直是媒介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但覆盖全国的大样本实证调查还非常缺乏。基于此,本文拟利用华工校团委在2010年寒假开展的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的以家电下乡政策效应调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所获得的数据,从农户的政策感知角度对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国推广的家电下乡政策效应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家电下乡要实现其政策预期任重道远

首先,农村现有家庭收入水平表明,家电下乡要实现拉动内需的政策预期,并非易事。我们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确立并在2009年实施的最新扶贫标准为人均纯收入1196元、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网站统计数据显示的2009年农村每户家庭常住人口为4.3人三项数据,结合学界关于农村基尼系数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调查中将家庭年收入自定义为四个档次:5000元以下(低收入家庭),5001元—20000元(中低收入家庭),20001元—50000元(中高收入家庭),50001元以上(高收入家庭)。统计结果显示,农村家庭大部分(63.78%)处在平均线(20000元)以下,高收入家庭(50001元以上)并不是太多,仅占10.3%。这表明,在现有的农村家庭收入水平下,期望通过13%的财政补贴拉动农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及以下家庭购买动辄上千元的下乡家电,难度不小。

其次,农村现有的家庭收支特征显示,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家电消费在农村家庭主要支出中的地位非常低。这表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降低的大背景下,家电消费最容易成为农民收入减少的牺牲品。因此,选择家电下乡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实并不可取。这一点,完全可以从受访对象在回答“在家庭收入减少时,您会先后缩减如下哪些费用?”时选择缩减家电消费的最多的结果中得到印证。

最后,家电下乡的政策实效显示,家电下乡并未实现拉动内需和带动生产等政策预期。图1显示,虽然家电下乡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家电消费欲望,但最终实现家电消费意愿的比率并不高——不仅远低于刺激后的比率,且比本来就有购买意愿的比率还要低2.83个百分点。进一步对购买者的购买原因进行调查,发现决定其最终购买了下乡家电的主要原因是“家里正好需要”,其次才是有“财政补贴”。这些都表明,家电下乡虽然刺激了农民的消费需求,但和其拉动内需和带动生产的政策预期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图1:了解政策前后的购买意愿变化及实际购买情况

家电下乡仍然不愧为一项次优的政策选择

虽然上述表明,家电下乡并不是最优的政策选择,但其政策正效应还是得到一定程度的显现。首先,农民在了解家电下乡政策后,家电消费意愿上升34.8个百分点,这表明家电下乡在刺激和提升农民的家电消费需求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次,最终实现家电消费意愿的比率并不高,但其仅比本来就有购买家电打算的比率低1.83个百分点,这表明,家电下乡政策在释放和实现农民因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工资性收入下降而被抑制了的急需性家电消费需求、稳定因危机导致的出口受阻和生产萎缩的我国家电生产企业的生产还是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的。最后,调查还发现,和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建材下乡等其他几项惠农政策相比,家电下乡受欢迎度最高,达到了49.20%,比排名第二的农机下乡的受欢迎度(21.6%)还要高出一半以上,这说明家电下乡是一项深受农民喜爱的惠农强农政策。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家电下乡,虽未完全达到其政策预期,但短期来看,仍不失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项次优的政策选择。

家电下乡政策自身及执行还有亟待改善之处

首先,农民家电消费的价格偏好显示,在提高最高限价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的补贴政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的家电消费需求。大部分(约六至七成)受访者的家电消费价格偏好在2009年的下乡家电的最高限价范围内,少部分(约二至三成)受访者的价格偏好处在2009年最高限价以上至于2010年最高限价之内,仅有5%左右受访者的价格偏好2010年最高限价以上,且家庭收入的高低与其价格偏好呈现同方向变化。这表明,2009年的最高限价基本满足了大部分农民的消费需求,但的确也抑制了部分农民的消费欲望,要最大限度地拉动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提高最高限价势在必行。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如果在13%补贴比率的基础上顺应农民的家电消费需求而提高了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不仅会因为单件家电的补贴额增加而增加国家财政负担而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且还会因低收入人群获取政策红利机会减少而形成“帮富不扶贫”的负效应。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是政策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提高限价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的补贴政策,即对低收入农民、低价格的下乡产品适当提高补贴比率和对高收入农民、高价格产品适当降低补贴比率,将会更加有利于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2010年家电下行政策调整,在提高了最高限价的同时,对提价产品采用按2009年最高限价值的13%固定补贴额进行补贴,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探索。

其次,对未购买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增加下乡家电的种类和提升下乡家电产品的供给质素是当前进一步促进政策效应有效发挥的关键。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农民未购买下乡家电的最主要原因是其理性消费心理和家庭收入状况,且大多数农民只会在提高补贴额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购买下乡家电,表明了要实现家电下乡的政策预期,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农民的家庭收入和合理引导农村的家庭消费心理,但众所周知的是,这些根本性对策在短期内,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是难于实现的。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家电下乡政策实效的关键在于解决导致农民未购买下乡家电的第三位原因——“没有自己想要的产品”和实现未购买者的第二转化条件—“增加产品类型”,即增加下乡家电的种类。另外,统计结果显示,基于家电保有水平演绎的家电需求与农民的实际需求间存在巨大反差:保有水平最高的彩电(91.13%)和手机(84.39%)在农民最想拥有的家电产品排序中分居第六和第五位,其产品升级和换代的需求并不明显;保有量排名第六的电脑(39.23%)排在实际需求的首位,表明了其在农村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体现了农民拥有强烈的信息化需求;保有量排名第七的空调(28.20%)占据了实际需求的次席、冰箱(57.26%)和洗衣机(63.39%)的需求排序较为靠前等结果表明,农民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整体在逐渐提升;保有量较低的热水器(39.38%)、微波炉(22.93%)、电磁炉(22.92%)在农民的实际需求中排序同样较低,说明这些产品列入下乡家电并不受到农民的欢迎,其中缘由,应与农村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这些都无疑对下乡家电的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在满足和引导农民家电消费需求之间寻求平衡,达到既能满足实际需要又能促进农村家电消费结构升级的双重效应。

最后,家电下乡的政策执行存在着不少有待提升的空间。虽然有83.4%人选择了听说过家电下乡、仅有4.7%的受访对象认为去销售网点购买下乡家电不方便或者很不方便、农民对其购买的下乡家电产品的满意度(含适用性、质量、价格、环保、节能等五项指标)高达九成、有一半以上(54.78%)的购买者选择了购买过程中未遇到过任何问题等调查结果表明,家电下乡政策总体运行良好。但调研中也发现政策运行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政策宣传不够细致和深入;销售网点服务离《家电下乡操作细则》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领取补贴的手续繁琐且成功领取补贴时间超过政策规定期限;相关政府部门监管缺失和服务态度不尽人意;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民的购买需求;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所占比率不高,且也不会对其政策预期构成根本性危害和影响,但如不及时处置,仍然会制约其政策效应的有效发挥。因此,各级政府要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的基础上,通过简化补贴手续和程序降低农民获得政策福利的成本、加大对家电市场尤其是中标企业和销售网点的监管力度维护交易公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下乡家电产品的适用性、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等措施,促进家电下乡的政策效应朝其政策预期方向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9JDSZK044)资助)

(作者:尹建华,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讲师,博士生;何景娣,工商管理学院2007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家庭收入比率补贴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十三五”渔民家庭收入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比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以步步高及永辉超市为例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