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平台建设*

2010-10-18 11:37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数据库

柳 霞

(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平台建设*

柳 霞

(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基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阵地,是社会群众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平台。它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实施者,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核心渠道。结合公共文化体系这个社会平台的建设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可以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科学、合理、尚有生命力的部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创造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有创新力的新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平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某些负面因素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和萎缩,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头传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方水土的独特产物,它的文化特征通常只存在于某一独特地域的人群之中。其生存与发展均离不开一定社会生存的文化土壤,离开了、或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那么,艺术和技艺的花朵将会枯萎,这是为历史充分证明了的。

各地文化服务机构是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基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阵地,是社会群众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平台。它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实施者,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核心渠道。结合公共文化体系这个社会平台的建设,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馆舍和技术优势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和网站;通过电视、广播、旅游等多种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和动态保护;设立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和专项基金,举全社会之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传承和发展的平台,可以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科学、合理、尚有生命力的部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创造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有创新力的新文化。以山东省为例,试述之。

一、继续开展普查整理工作

2004年文化部将“搜集、整理、研究、开发民间优秀文化,挖掘、保护和继承民间文化遗产”①《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山东民进网站,2006.09.11.规定为文化馆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这就决定了山东省各级文化馆、群艺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责无旁贷。根据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规定,山东省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领导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国家、省、市、县进行分级保护的要求,到 2008年 7月共有 120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 157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②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年版,第183页。。在此基础上,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尤其两馆 (站)的工作人员还应继续对山东省各地的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拉网式的普查、挖掘工作,坚持普查与问题调查、个案调查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其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及濒临消亡的程度,对其进行确认记录和实物、资料的收集,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重点保护、培养传承人等做好前期工作。

普查只是第一手资料,在普查资料的整理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系统有着工作上的优势。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尤其文化馆 (站)群艺馆的工作人员大多常年在第一线,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较了解当地的舞蹈、美术,以及风土人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因此,在普查、挖掘的基础上,公共服务文化系统工作人员可将整理任务做得更加专业化,如对非物质文化资源在研究、登记、分类方面,能够从专业技术角度对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忠实记录、慎重整理;在科学的分类基础方面,能够做到去伪存真、鉴别定性,组织开展专门的课题研究。并且,还能够在深层挖掘、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二、加强“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能更好地保存一些濒临消失或正在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信息化、商业化经济社会环境下,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等,运用科学手段保护保存中华五千多年留下的灿烂辉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对于承续优秀的人类文化传统,对于扩大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必然结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搜集和购买的民间文化资源种类,分布状况,价值,传承人的记录、调查图表,分布地图集,保护项目清单,记录的相关录音、影像、图片等珍贵实物资料以及普查记录等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但目前这些资料零散于各申报单位、普查专家和工作人员那里,由于各人习惯和申报机构情况不同,其收集、整理资料的手段、格式各种各样,给下一步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格式统一的、可转换的数据库系统,才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整理的资源统一整合,既有利于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工作人员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又利于普通群众学习、传承,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长期保存和保护、世代相承和传播。因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迫在眉睫。

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建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大多数省区也已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仍未着手和启动。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已立项正在筹备中,具体建设还未启动,调查其中原因主要存在资金短缺、数据资源层次不够、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几个方面的问题。

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可在公共文化体系中得到较好的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专题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图书馆可将所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馆藏书籍资料及其它多媒体文献,进行集中收藏、保存和借阅服务,尤其是近几年山东省各大中型图书馆依靠现代化计算机网络设备,已全面实现了业务工作及办公自动化,建立起了各馆的馆藏目录数据库、二次文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等,在数据库建设上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因此,这项工作可依托图书馆现有的人员、设备来完成。同时,图书馆不仅可通过对活态文化采集、保存、整理、交流、传播,拓展自身功能的空间,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可使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方式得到延伸。①方允璋:《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出版社 2006年版,第92页。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步骤和具体内容大致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体系的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共享平台的建设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平台是指存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的软硬件存储系统,包括网络存储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著录、数据整合处理、数据备份、数据检索),存取数据的软件平台,不同保存方式的数据存储方案的确定和实施,以及数据存储系统的升级、维护与持续建设的计划和工作需求等。

为了更好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研究、保护,应在建好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首先启动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共享平台,支持省内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共享在他们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具有内部检索和访问功能的服务平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和普查、研究保护资料得到最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其具体平台流程图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平台流程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后,其目的是促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传承和发展就是要向大众开放,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立后的问题就是共享与安全。

这种共享主要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库技术,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的利用和传播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数据库的使用对象或用户可比以往技术手段大大增加,如可以是进行数据输入、整理的工作人员;有关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项目的传承人、传承群体;感兴趣的普通群众等。这种共享还指数据库不仅能浏览、可观赏,还能参与、互动。但在数据库共享的同时,数据安全存在的隐患也无处不在,这种安全性就是数据共享的有限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资料中有些是可以共享的,是世代相传的全民族所共有的,不存在版权、知识产权之争,如各民族的饮食、生活方式、语言、风俗、节气等,这些都是受自然生态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传统手工技艺等,有着个人或家庭的传承习俗及商业利益在里面,会有知识产权、版权的纠纷,制作过程是不能共享的,需要对系统的不同用户选择不同的安全加密级别的操作权限,以防数据库非法访问、修改、拷贝。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中要特别注意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在满足用户需求,数据共享的同时切实保护某些项目的传承人、传承群体的利益以及数据库的安全。

三、利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搭建传播平台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中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提供传播服务。利用图书馆、文化馆的馆舍优势,可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平台。如可在图书馆、文化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和论坛,这种公益讲座,是指通过主讲人有声有色的讲演,把各学科各领域的知识以及最新的思想带到广大群众生活之中,它扮演的是中国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宣讲者、播种者、释疑者。图书馆、文化馆作为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阵地,它所举办的公益讲座可成为建设文化中国、创建和谐社会、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市民素质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利用图书馆、文化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学习氛围,结合图书馆、文化馆的社会职能,邀请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举办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公益性讲座是图书馆、文化馆与时俱进的创新服务,通过这种服务方式可以引导人们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弘扬优秀的传统艺术和各种娱乐活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运用博物馆馆舍、设备、人才资源优势,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成果展,也是搭建传播平台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这就要求山东省内的博物馆系统在收藏和保护文物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以展览的形式展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博物馆的特长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例如“生、长、婚、丧”是人生最受重视的四件大事。博物馆可以收集山东各地人民在每逢这些生活大事时用到的一些针织绣品、饰品、窗花、生产生活器具、年画等实物,按上述四个主题布展,用不同的生活礼俗片段来体现中国家庭习俗和山东特有民俗,用现场制作、实物及工艺水平来反映山东高超的手工技艺,向世界各地人民展示齐鲁文化风采。

除了静态的展览之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进行活态展演。近年来,首都博物馆尝试新途径展示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昆曲扮装及演出昆曲经典折子戏等,观众可参观演出以及演员化妆的过程,收到很好的效果。山东省博物馆也可借鉴这种方式来弥补博物馆展示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不足,将文物的静态陈列与戏曲表演的动态展示结合起来。山东的戏剧演出习俗,有些与全国一样,有些带有山东地域色彩,如山东棒子戏、柳子戏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像首博一样,博物馆在展示厅内将演员的化妆安排在前台,观众可以看到演员化妆的全过程,换装后,随着大弦、二弦、板胡、二胡等伴奏的响起,演员登台表演,整个过程都采用开放式的展演形式。这样的展示还可用在民间器乐演奏等方面,通过这些生动的形式表现濒临消失的剧种、山东民间器乐,向世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增强社会参与性。又如工艺精湛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中国一绝”的高密扑灰年画,构思精巧、造型雅拙淳朴的民间剪纸,选材讲究、扎工精巧的潍坊风筝,风格高雅、清巧新颖的鲁绣,造型美观、工艺精巧的草编等山东民间工艺是山东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表达心愿、情感和信仰的艺术形式。博物馆可利用馆舍优势,将代表性传承人请到博物馆建立艺术展厅,采用文字展板、实物展出和现场演示的方式,将各自的绝技和丰富多彩的山东文化遗产呈现给社会公众。如果观众喜欢,还可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制做些简单的工艺品带回收藏,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为公众与山东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表现形式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

建立专题网站,也是公共服务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较好方式。网站建立前期,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cn域名是关键,如“中国紫禁城.cn”。目前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大部分在中文域名注册上存在很大漏洞。当互联网成为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时,缺少了中文.cn域名等于失掉了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保护的最佳载体。在端午节被韩国申遗后,“端午节.cn”域名被韩国人抢注,一位中国互联网域名投资者以 3万美元价格才将端午节网站的中文主域名买回。中文是互联网上的第二大语言,中文域名的使用人数和影响力在日益扩大,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域名被别的国家抢注,那么带来的经济、文化损失将无法估算。因此网络域名专家表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说,中文.cn域名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地址是不可缺少的。山东省有关政府部门应重视这个潜在的重大危机,抢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域名,保护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网站是网络宣传的主要载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互联网走进人们生活的最好形态,从网站互动性来说,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网站加大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对外交流,让全社会的专家、工作人员、普通百姓都参与利用网站交流信息,资源下载,阅读欣赏,参与互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谋划策,研究讨论,把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并发扬光大。

以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年画为例。将杨家埠木版年画设为数据库总主题,其传承人、代表作、口述史、历史演变等设为分主题,分主题下再有若干子集。建库图书馆应以充分的文献资料的收集和保存等前期工作为基础,深刻挖掘本地区该年画的民间文化信息资源,构建出一个具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这个网状结构图是由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众多子集连接而成,众多子集又构成分主题,分主题在总主题框架下相互联系,从多层次、多角度来展示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目的是共享,通过共享才能更好地保存、传播和服务。有关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普通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观赏,还可以参与、互动,与遗产传承人、专家定时定主题地在网上交流。

四、设立山东“非遗”保护基金会和专项基金

目前,世界各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政府在国民经济预算中逐年投入和运用政策引导、税收优惠等方式推动市场保护;二是突出社会参与,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投资,捐助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在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成绩卓著的法国政府,通过文化部对其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管理和指导,再辅之以行政和立法手段,其中法国政府每年在国民经济预算中用于文化预算不少于 1%;并且长期坚持发挥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的作用,由文化部牵头决策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具体事务则基本由文化部所属的历史纪念物基金会、文化艺术遗产委员会、考古调查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完成。

山东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政策方面,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办发[2005]18号文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由省政府制定地方性的法规,给予政策、税收方面的支持。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专项资金制度,负责确定保护计划和重点项目,通过广泛而严格的募集和使用资金,资助、扶持和奖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的各项活动、项目及先进个人。由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审计部门对资金用项负责审计,由公共文化服务部门负责动员和协调社会各界力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样就能形成推动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启动形成社会各阶层 (特别是企业)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

(责任编辑:红星)

G120

A

1003—4145[2010]05—0038—04

2010-03-20

柳 霞,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数据库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数据库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