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静 (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产业集群组织范式视角的中小企业创新机理研究
毛文静 (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中小企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创新是当今经济领域内的两个重要课题。企业技术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和活动,而是一个社会的、复杂的、互动的过程。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创新的有效平台和方式。中小企业利用集群方式进行技术创新,这同时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提升。中小企业要想有效利用集群平台以技术创新,需要进行主动性的管理,如知识共享、提高吸收能力、构建分工协作网络等。这些要素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集群竞争优势之间是一个正反馈的不断增强的过程。
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熊彼特不仅认为产业集群是企业创新的平台和工具,而且也将创新视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我们认为创新是产业集群成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中小企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创新是当今经济领域内的两个重要课题。这两者已经成为提高国家与地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但是,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两个问题,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创新的有效平台,中小企业依靠集群这一平台可以促进创新。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基础是群内企业的创新。因为企业是中小企业集群的主体和基本单位,只有群内企业进行创新,才能不断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而企业发展了,由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才能生存、发展。同时群内企业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产品、工艺的升级和换代,才能推动产业集群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增强了产业集群的活力,延长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创新的研究,对于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及其内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要研究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与过程,首先必须明确当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与特征。
1.1 不确定性
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包括对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的寻求和不断探求。创新的本质蕴含了不确定性。技术创新几乎都是从不断的试错测试和修改中发展而来的。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有很多类型。特贾宁·库普曼斯 (Tjalling Koopmans,1957)将不确定性分为主要不确定性和次要不确定性,这两种不确定性对于创新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次要不确定性来源于 “缺乏沟通,即决策者不了解别人同时也在进行的决策和计划”,由此可能产生冲突。主要不确定性来自于 “在偏好一致的情况下,自然界的偶然性事件和难以预知的变化”。威廉姆森又定义了第三种不确定性,即由机会主义导致的行为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依照过去的经验分析所难以预见的意外情况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次要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改变组织边界而加以控制。实际上,主要不确定性与机会主义所导致的技术创新不确定性,与次要不确定性一样,都可以通过融合组织边界及加强相互关系而进行控制。正如理查德森(Richardson,1990)和奥利弗·威廉姆森 (1975)所强调的那样,纵向一体化组织可以通过共享投资计划促进互补性投资之间的合作。因此,不确定性是由组织形态所决定的函数。
1.2 技术相关性
现代企业创新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技术相关性。如果创新要取得成功,就要处理好它和其他技术、互补性资产以及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创新的成功就需要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等组织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紧密、不断的沟通和相互适应。在企业外部,企业创新的成功,也需要与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和协调。真正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的想法往往来自于企业外部 (Pavitt,1984)。已有研究证明,消费者的重要性被看做是创新的源泉,有用功能上的创新有时也是被供应商所支配 (von Hippel,1988)。可见,企业和供应商、企业和其他更广泛意义上的组织机构之间的创新过程都有着高度的交互作用 (Lundvall 1988;Nelson 1993;Morgan 1995)。
1.3 缄默性
企业内的知识通常是高度缄默的,即它是难以表达和编码的 (Polanyi,1962)。由此,我们可以推出,没有技术人员的转移,技术转移是难以实现的,而技术转移又是企业成功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正如蒂斯 (Teece,1977)所说,新技术的扩散通常依赖于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流动。与之相关的是,一个企业的技术不应该被认为存在于一些战略规划中或是一些主要的工程师头脑中,而是存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和企业内外部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协调的结构系统中。能够加强关联和协调的组织结构是传播缄默知识和技能、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技术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和活动,而是一个社会的、复杂的、互动的过程。创新过程方面的研究文献也说明,创新至少有3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特征:第一,需要技术和经济不确定性的持续降低;第二,需要与外界组织进行交互作用;第三,需要面对面的接触,以便在交易中促进交流并创新新的知识。总之,不同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显著特征。
根据上述技术创新的本质与特征,产业集群是能够满足技术创新特征、是与技术创新特征相匹配的一种组织模式。根据熊彼特等学者的观点,创新包括产品的持续改进、使用独特方法将标准部件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创新、过程创新和一些主要技术突破。熊彼特 (Schumpeter,1912)在 《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产业集群是创新的工具、平台和组织形式。实际上,熊彼特很早以前就已经注意到创新集群并指出, “创新不是一件独立进行的事情并且是不连续的。创新趋向于集聚或成簇状的,因为一些成功的创新出现以后,很多企业会相跟随和模仿。另外,创新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也不是呈现出分散状的,反而会在某些部门或相关部门趋于聚集。”所以,对熊彼特而言,创新与产业集群有着紧密关系。时间与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创新说明了产业集群是创新的特征。
中小企业创新需要合作或者与其他相关企业与单位相联系,以取代孤立性创新。这意味着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成功创新的有效平台与方式,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创新的成功率。沃耶 (Voyer)在对60个位于知识性地区、大城市、技术中心及其边缘区域进行了调查之后,强调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创新,是因为集群具有如下3方面的主要特征:第一,技术支持与基本设施之间的强关系有益于创新及产业集群的发展;第二,企业、教育机构、研究组织、金融及其他一些组织在某一地理位置上的聚集有利于提高创新效率;第三,产业集群的规模越大,其自我增强效应就越大。这意味着产业集群所需要的外部服务就越少,集群内部企业间技术创新成功率就高。马歇尔 (Marshall)在 《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产业园区内的 “行业秘密不再成为秘密,似乎是公开了……新思想会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波特 (Porter)曾强调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创新率及创新成功率。波特 (1998)认为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创新: (1)集群企业可以较为方便地吸收供应商和客户参与其创新过程; (2)集群企业与其他组织协调创新,可以降低创新成本; (3)集群企业与相关组织可以面对面沟通,可以获得创新机会; (4)集群中的竞争可推动企业不断创新。
综合不同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平台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业集群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资源。例如,聚集在一起的大学、研究机构可以提供创新必需的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相邻着的各种机构能够提供企业间合作的机会、信息和服务;聚集着的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中介组织及公共设施。 (2)产业集群便利形成创新环境。密切的联系和持续的合作不仅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学习费用,而且还能够形成学习与创新环境。 (3)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分享、技术扩散及模仿而有助于创新。在产业集群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一项技术创新很容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其他企业通过对此项技术创新的消化、吸收与模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技术改良,又导致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发生。 (4)产业集群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转移。因为隐性知识对于企业创新的至关重要性及远距离的隐性知识转移的成本不断增加,使交流的空间的接近性变得非常重要,产业集群的地理接近性是有利于群内中小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 (5)产业集群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创新。在产业集群中,很多相似的企业面对着相似的市场、使用着相似的技术、面临着激励的竞争。在严峻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集群企业必须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为此,集群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降低成本、生产和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因此,产业集群加强了企业间竞争,而竞争强化了企业创新的动机。
中小企业如何运用产业集群这一平台提升创新水平呢?群内中小企业创新行为不是自动能够实现的,需要集群企业主动、积极地进行创新管理。具体地讲,群内中小企业创新必须积极实施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及行为,构建如下条件和基础。
3.1 企业间知识共享
很多领域的学者都论证了,组织间学习和知识共享是创新成功的关键。组织通常在与其他组织的合作中学习(Levinson&Asahi,1996;March&Simon,1958;Powelletal,1996)。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更多地不是群内企业的孤立创新,而是企业间的互动模式,是企业间知识的传输、再结合或新知识的创造 (Grant,1996)。
许多学者把知识分为两种类型: (1)information; (2)know-how (Grant,1996;Kogut&Zander,1992;Ryle,1984)。information是可以按照一定的语句法则完整地传递的可成文的知识,包括事实、常识以及象征符号 (Kogut&Zander,1992;Nelson&Winter,1982;Szulanski,1996)。而know-how则是默许的、粘性的、并且是难以成文、难以模仿和难以传输的。know-how的这些特点也暗示了,相比information而言,know-how更有可能有能力产生竞争优势。所以,传输know-how知识特别有效的企业及其所形成的集群将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我们知道,information知识的传输可以脱离地理空间的影响,但know-how知识的传输、再结合及新知识创造都依赖于企业间面对面的相互作用,面对面的接触的价值是在交换隐性知识时体现出来。因此,集群中小企业创新需要与其他企业间知识共享和知识传播。如美国硅谷企业间的劳动力高度流动、人们利用诸如酒吧、俱乐部等公共场所交流,促进了知识在硅谷的传播,促进了硅谷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
3.2 增强企业吸收能力
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吸收知识的能力的函数。Cohen和Levinthal给吸收能力下的定义是:企业认识新生事物价值、获取外部信息、吸收信息并最终应用于商业目的的能力 (1990:128)。他们的定义也暗示了如果企业具有吸收知识的能力,那么他们同样有能力从别的组织那里吸收知识。所以,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取决于群内企业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对别人知识和信息的学习和吸收能力。Cohen和Levinthal(1990)提出的专门性吸收能力就是指企业如何提高从合作伙伴那里找到可为我所用的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成员企业共享资源和知识,并可以跨越组织边界把知识传输出去和吸收进来。专门性吸收能力是合作伙伴已经完成的知识交迭的程度和合作伙伴间互动程度的函数,是企业是否把知识来源交叉使用的函数 (Mowery,Oxley,&Silverman,1996;Szulanski,1996)。知识吸收能力与集群企业网络位置的互动关系影响着企业的创新绩效。为了成功创新,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所处的位置与吸收能力呈现正比例关系,即越是处于集群中心位置,企业越需要具有高强的知识吸收能力,企业才能成功进行创新。
3.3 有效的非正式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集群创新需要有效的治理安排,因为它影响着创新成本,也影响集群成员的创造的意愿。创新将会使最先进行创新的企业暴露在机会主义的威胁之下 (Klein et al,1978),将面临着 “搭便车”的危险。集群中小企业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选择一个治理结构来降低创新成本然后加强效率 (North,1990;Williamson,1985)。
根据文献资料,集群中小企业有两种治理结构形式:第一,依赖第三方契约强制 (比如法律合同)。第二种是自我强制契约,不用第三方介入裁决是否有违约的发生 (Telser,1980)。相比而言,自我约束契约更强调自我控制。在自我强制契约的治理机制中,我们进一步区分了 “正式”的保护和 “非正式”的保护,前者如财产和投资抵押品,后者如善意的信任和优良的信誉。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法学家论证认为非正式的社会补充控制手段现在经常代替正式的控制手段 (Black,1976;Ellickson,1991;Granoveteer,1985;Macaulay,1963)。因而非正式的自我强制契约可以依靠个人的信用关系或声誉作为治理机制。集群中小企业创新需要群内企业间的信任、承诺与合作机制作为治理机制以降低创新的机会主义行为。
3.4 与外界的交互作用
真正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的想法往往来自于企业外部 (Pavitt,1984)。已有研究证明,消费者的重要性被看做是创新的源泉,有用功能上的创新有时也是被供应商所支配 (von Hippel,1988)。除此之外,集群企业间也可以联合创新,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参与者作为最终创新的一份子,都将发挥作用。因此,集群中小企业创新意味着企业和基础科学机构之间、制造商和企业级的用户之间、企业和其他更广泛意义上的组织机构之间的创新过程都有着高度的交互 (Lundvall 1988;Nelson 1933;Morgan 1995)。需要强调的是,中小企业集群内的核心企业引领着创新前沿,集群内部如果无法满足其创新需要,龙头企业就需要突破集群本地资源的限制,与集群外部的组织进行信息、知识的交换与互动,以便进行前沿性技术的探索式创新。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可将已经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外包给集群内的其他组织,采用横向一体化的组织结构进行以改进和深入发展为目的的开发式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集群中小企业创新要受到多种影响变量的影响,其中有前置变量、内生变量、媒介变量。前置变量包括集群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互动作用和信任、承诺等非正式治理机制。内生变量包括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知识吸收能力。媒介变量包括技术创新机会、创新动机和创新能力。这些变量内部构成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集群企业与其他企业或组织间的互动和信任、承诺等非正式治理结构的前置变量是企业间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知识共享和吸收新知识,从而也是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集群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和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等的内生变量。而内生变量是通过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创新机会、创新激励并提高了创新能力而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前置变量、内生变量、媒介变量与集群企业创新、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之间都是一个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正反馈过程。例如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程度越高、知识吸收能力越强,集群企业所获得的技术创新机会、创新动机就越多,技术创新能力就越强,技术创新就越多。反过来,集群企业创新越多,企业间知识共享越多,知识吸收能力越强。在各种影响因素不断增强的正反馈过程中,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集群竞争实力也不断提高。如图1所示。
图1 集群中小企业创新机理分析
本文的研究表明,集群企业边界的融合、合作可能对于集群企业新技术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集群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合作的合同安排,将集群企业之间的同互补性的创新资产和创新能力联系在一起,这是现代企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进一步地,便利技术创新的集群企业间合作网络的构建和管理不应是事先指定的,而是需要较多的水平交流和融合。这些技术性融合与技术合作不仅促进集群企业技术创新速度和方向及成功率,而且加快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的新步伐。
[1] David J.Teece.Firm organiz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1996,31(2):193-224.
[2] Aldrich,H.E.and Mueller,S.The Evolution of Organizational Forms:Technology,Coordination and Control[C]//In B.M.Staw and L.L.Cummings (eds).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Greenwich,C.T.:JAI Press,1982.
[3] Baldridge,J.V.and Burnham,R.A..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Individual,Organiz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5,20(2):165-176.
[4] Justin Tan.Growth of industry clusters and innovation:Lessons from Beijing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21):827-850.
[5] 吴国林.广东专业镇: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与生态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6] 王琛,王效俐.集群组织技术创新的协同过程及机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2):84-87.
Study on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MSEs Based on Industry Clusters
MAO Wen-ji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stitute of the Inner Mongol,Hohhot 010051,China)
MSEs clusters and M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re the two issues in the economy now.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n't a isolated action,but is a social,complicated and interactive one.Industry cluster is an effectual platform and mode.SMEs utilize cluster mode to do technology innovation.And it improv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MSEs and industry cluster.But this will need SMEs in the cluster to act forwardly,such as knowledge sharing,knowledge absorbing and net building based on the division labor.And these actions will form a positive feedback loop with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SMEs in clusters,industry cluster's competitive strength.
industry clusters;MSEs;innovation
F270
A
1002-3100(2010)12-0029-04
2010-10-20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9MS1007;内蒙古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重点项目,项目编号:ZJD090004。
毛文静(1968-),女,山东平度人,内蒙古财经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组织理论与管理变革、中小企业、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