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松
上海市化工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上海 200030)
甲醇生产、市场及竞争力分析
董松
上海市化工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上海 200030)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用于制造甲醛、甲基叔丁基醚、醋酸、二甲醚、低碳烯烃等衍生物。近年来,国内甲醇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很多发展中的问题。对甲醇国内外生产、市场等情况进行了评述,就国内甲醇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甲醇 生产 市场 竞争力 建议
甲醇作为有机化工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其产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及纯苯等基础原料。甲醇衍生物很多,用于制造甲醛、醋酸、二甲醚、低碳烯烃、氯甲烷、甲胺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故称之为 C1化学的基础。近年来,甲醇作为替代能源发展迅速,主要用于甲醇汽油、燃料电池及甲醇制烯烃等。
甲醇的生产可采用多种原料,如天然气、煤炭、渣油、石脑油和乙炔尾气等。世界甲醇生产以天然气为主,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气少油的国家,甲醇生产以煤炭为主要原料。传统甲醇生产工艺为气相合成法,即先将原料转化成合成气,然后在高压、中压或低压条件下生产甲醇。
高压法是使用锌铬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甲醇的流程。高压法合成甲醇由于操作压力高、动力消耗大、设备复杂、产品质量差等缺点,正在逐渐被淘汰。
中低压法使用铜基催化剂,操作压力在5~10 MPa。目前,世界上约70%的甲醇生产工艺采用低压法,主要的甲醇生产工艺有德国鲁奇公司的低压工艺、英国ICI低压工艺及自热式LCM工艺,这些甲醇合成工艺基本相似,只是在天然气转化、甲醇合成、精制和热量回收等方面各有建树。
图1为鲁奇公司低压法工艺流程。
2008年世界甲醇生产能力达到6 859万t/a,各地区的生产能力为亚洲3 059万t/a、中东1 278万t/a、中南美洲1 250万t/a、欧洲903万t/a,分别占世界产能的44.6%、18.6%、18.2%和13.1%。近年来,亚洲的产能增加很快,增长率达到28.5%,远远高于世界9.6%的增长水平,北美降幅最大,达到-26.3%。2008年,全球新增产能3 029万t/a。大多数国家以天然气为生产甲醇的原料。
梅赛尼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甲醇供应商,2008年产能为638万t/a,约占全球生产能力的9.3%。产品主要供应北美洲、亚太地区、欧洲和拉丁美洲等主要国际市场。梅赛尼斯在智利、特立尼达岛、新西兰等地拥有工厂,年产量分别达380万t、190万t、140万t。其次是荷兰Methanol Holdings公司,产能为441万t/a;SABIC排名第三,产能为315万t/a。表1为2008年全球甲醇主要生产商及产能。
表1 2008年全球主要甲醇生产商产能 万t/a
2008年,全球新增产能1 049万t/a,其中大部分新增产能来自于亚洲,特别是中国。
2008年,全球甲醇产量4162万t,新增135万t。2008~2009年世界装置平均开工率为75.8%(不包括中国)。全球表观消费量4 156.6万t/a,其中34.6%用于生产甲醛,12.4%用于生产甲基叔丁基醚(MTBE),10.3%用于生产醋酸,具体消费结构见图2。
据资料显示,预计到2013年,全球甲醇生产能力将达到11 516万t/a,产量将达到6 103万t/a,全球开工率将达到53%,2008~2013年年均增长率约4.5%。
2008年,国内甲醇产能为2 851万t/a,比上一年增长了67万t。但是全年开工率不高,仅为40%左右。内蒙古博源联合化工有限公司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商,年生产能力为100万t,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包括一条40万t/a和一条60万t/a生产线;其次是河南蓝天集团有限公司,产能为80万t/a,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产能80万t/a,煤为原料。2008年甲醇国内主要生产商产能见表2。
表2 2008年国内主要甲醇生产商产能 万t/a
国内目前有近200家甲醇生产商,65%以上甲醇企业以煤为原料,其中又有80%的企业以无烟煤为原料。在国外,甲醇生产几乎都采用天然气,其成本比煤制气要低。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为我国甲醇产能最大的4个省份,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48%左右。实际上,目前国内超过40%的甲醇企业已经停产,绝大多数甲醇装置低负荷运行,产量和供应量不断减少。
国内能够于2010年年底前投产的甲醇在建项目共有25个,合计产能861万t/a。另外,我国还有24个拟建或处于规划阶段的甲醇项目,产能合计2 270万t/a。到2010年年底国内甲醇产能将至少达到3 700万t/a。如果甲醇产能仍然保持现有的扩张速度,到2015年将很有可能超过6 000万t/a。
2008年,我国甲醇产量1 126万t,比上年增长4.6%,表观消费量1 233万t,比上年增长11.6%,进口143.4万t,出口36.8万t。2008年,进口甲醇超过一半来自中东地区,剩余大部分来自新泽西和东南亚地区。大部分出口甲醇的目的地为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见表3。
表3 国内近年来甲醇供需情况 万t
我国甲醇消费结构与国外类似,最大消费领域是甲醛生产,消费比例为40%左右,其次是二甲醚、甲醇汽油和醋酸,分别占消费总量的18%、10%和9%。近年来二甲醚和甲醇燃料方面的消费量发展较快,二甲醚生产及甲醇燃料消费已经成为驱动甲醇需求的主要动力。随着国内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甲醇制烯烃(MTO)是未来消费的另外一个驱动力。
近年来,除了甲醛、醋酸等传统应用之外,车用燃料、二甲醚、烯烃、煤制油等新型甲醇衍生物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甲醇用量的增长。2008~2013年间,甲醇的总体消费年均增长率约15.2%,届时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 502万t/a。随后甲醇的需求量将会有所降低,2013年至 2018年,增长率将下降至10.1%,2018年表观消费量大约为3 320万t。未来几年,甲醇下游产品的发展情况分析如下:
何花和奚陈莲从英法德日四国的煤矿关闭案例中,探讨国外煤矿关闭退出及矿区转型的经验,为我国的煤矿关闭工作提供相应的启示。总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点:
二甲醚:作为国内煤化工产业发展龙头产品之一的煤制二甲醚,近年来投资呈现井喷之势。2008年二甲醚生产企业50家左右,产能约432万t/a,产量约150万t,消耗甲醇量约225万t。目前在建的二甲醚项目,大多是以车用燃料和民用燃料为目标市场,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国内二甲醚、液化石油气(LPG)及进口液化石油气等。预计到2013年,国内二甲醚对甲醇需求量约为728万t。
甲醛:甲醛是甲醇的主要下游产品,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用于木材加工、室内装饰装修的三醛胶仍是中国甲醛最大的消费领域,其对于甲醛的需求量将稳步增长。此外,MDI、POM产能的增长,对甲醛的需求量也将有所提高。预计到2013年对甲醇的需求量将达到575万t。
燃料甲醇:发展醇醚燃料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是近期替代能源工作的重点。2009年10月,《车用燃料甲醇》和《车用甲醇汽油(M85)》两个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意味着甲醇作为能源替代品,有了市场准入依据。国内甲醇制汽油规模化生产顺利的话,预计到2013年,我国将有2 000万t汽油掺烧甲醇,若比例按15%计算,则需要300万t甲醇。
醋酸:近年来,我国醋酸工业扩张迅速,2008年我国以甲醇为原料的羰基合成法生产醋酸的产能为400万t/a,占世界总产能的22.8%,产量171.3万t,消耗甲醇约117万t。2008年国内多套醋酸投产,使得进口量减少40%,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生产国。预计到2013年对甲醇需求量为250万t。
甲醇制烯烃:目前国际油价仍处于高位运行,相对于石油法烯烃而言,煤制烯烃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同时,煤制烯烃也符合我国“少油富煤”的能源形势。预计“十二五”期间甲醇制烯烃将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共有6个甲醇制烯烃在建和拟建项目,烯烃产能合计为325万t/a,共计消耗甲醇996万t/a。但是由于这些甲醇制烯烃项目自身都有配套生产甲醇装置,所以不会外购甲醇,对我国的甲醇市场需求不会产生影响。
与国外甲醇产业不同,我国甲醇产业并非单一产业,与氮肥产业、焦化产业、煤化工产业紧密相连。甲醇产业的兴衰将对其伴生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影响到作为最基本化工原料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中国巨大的需求量又必将使我国成为世界甲醇生产上的目标市场。
(1)国外甲醇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 近几年,由于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煤制醇醚产业显现出原料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煤化工原有成本优势正在经受挑战。据测算,中东、中南美地区由于拥有丰富、低廉的天然气资源,甲醇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成本85.7美元/吨,折人民币587元/吨。国内天然气甲醇的生产成本在803~1 350元/吨之间,煤制甲醇的生产成本在1 154~1 969元/吨之间,焦炉气甲醇的生产成本约为1 224元/吨。由此可见,国外甲醇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国内外不同原料制甲醇成本对比见表4。
表4 国内外不同原料制甲醇成本对比表 元/吨
(3)目前国内甲醇产能大量过剩,再加上进口甲醇的冲击,甲醇生产企业处境艰难。
国内甲醇产业膨胀如此迅猛但又存在产能大量过剩现状,跟竞争情报的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内企业一定要长期跟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建立竞争对手的数据库,及时了解国内甲醇生产环境、国内外竞争对手发展动态、技术研究进展等,做好与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的各类数据的对标工作,从而了解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找到自身发展的机会,为竞争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从甲醇生产的发展趋势看,装置的大型化已成必然,一些技术落后、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的装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逐步被淘汰。新建装置应该以规模化为必要条件,未来“大甲醇”的趋势是装置生产能力5 000 t/d或者180万t/a。
建立大型甲醇生产装置,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开发甲醇下游产品,使之向多元化、系列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除了调整甲醇的生产结构和规模,还需大力发展甲醇下游产品的生产及应用,实现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以促进甲醇工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减轻甲醇市场的压力,在甲醇产能较为集中的地区,建设大型甲醇制烯烃装置,减少甲醇商品量,生产国内短缺的石化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能力。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里,竞争力将会更多地取决于成本、营销方式、结算信用条件、运输服务和技术服务等因素。企业应在这些方面制定正确的策略,采取完善的措施,再凭借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确立自己对国外产品和国内产品的竞争地位。国外甲醇依靠其低廉的原材料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尤其相对于目标市场,有价格、区域、销售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国内甲醇企业只有进一步整合上下游,通过科学管理,实施纵向策略,方可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由于环境问题,正在大幅缩减甲醇产能,甚至关停很多国内工厂,但是其国内企业对甲醇的需求仍然存在,我国甲醇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发这些潜在的国际市场,为过剩的产能寻找出路。
因为进口甲醇对国内甲醇产业造成很大损害,2009年6月24日,商务部发布2009年第35号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的进口甲醇的倾销、倾销幅度及其对中国内地甲醇产业的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调查。这是我国首次启动甲醇反倾销调查,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口甲醇数量当月减少了25%左右,这种反倾销手段势必对我国甲醇产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企业的壮大赢得时间和空间,而国内甲醇产业也需要利用这样一个有利时机,制定更加完善的发展策略,提高整体竞争力。
[1]任立鹏.甲醇发展现状及方向.安徽化工,2008,34(1):5-8.
[2]谢克昌,李忠.甲醇及其衍生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
[3]Methanol.world petrochemicals,2009.
[4]石油石化产品市场年度报告,2009.
[5]中国甲醇市场面临双重挑战.石油化工应用,2009,28:107-108.
[6]任景民,曹凤中,王如松.煤化工替代能源产业急需理性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1):61-63.
[7]杨传玮.金融寒冬国内甲醇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化工信息,2009,14.
[8]刘志光.国内外甲醇生产成本及中国甲醇产业竞争力分析.中国石油和化工,2009,9:8-10.
TQ223.12+1
董 松 女 1972年生 硕士 工程师 目前从事化工情报研究工作 曾发表论文3篇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