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云涛
解剖:精细化管理突破口
■文/司云涛
大庆炼化公司聚合物二厂为克服日常检查全面但肤浅的弊端,创新推行装置专项“解剖”式管理模式,让“精细化”管理的特色和实践在基层开花结果。
风机出口螺栓松了怎么办?疏水器出现砂眼怎么处理?面对这些问题,大庆炼化公司聚合物二厂不仅要分析产生原因,检查包机责任人和管理人员责任,而且要举一反三的全面排查其他同类设备有无类似现象,力求从小问题里挖出大毛病。这是5月20日大庆炼化聚合物二厂在车间进行专项“解剖”时的一幕。
“我们把‘解剖’纳入到生产管理中来,主要是为克服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问题,时刻提醒各层管理人员注重日常管理的精细度和实际效果,从‘全’到‘专’,逐步提升工作标准和管理水平。”该厂厂长陈万忠说。
大庆炼化公司聚合物二厂是一个化工生产专业厂,2005年正式整合成立,主要产品为各种分子量的驱油用聚丙烯酰胺。随着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聚合物驱油方式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大庆油田提出“4000万吨稳产十年”的宏伟目标,对聚丙烯酰胺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聚合物二厂存在一些相对较低的管理标准,如检查走过场、面广方式粗犷等,暴露出了企业管理的弊端。
2010年初,通过深入调研和反复思考研究,这个厂决定推行“解剖式”管理模式,从以往检查整改的皮毛问题中深入进去,以此作为开掘管理“精细化”的突破口。4月份开始,这个厂从安全环保、生产工艺、设备管理和低标准整治四个方面入手,集中力量从一个岗位、一个工段逐步进行“解剖”,要求每一个车间不少于四次,两个同类装置为一组,形成专项检查、横向对比、纵向分析、严肃整改、督促复查的工作流程,确保实现摸清情况、找准差距、定好措施、提高标准的目的。
为将“解剖式”管理模式深入推行下去,这个厂主要针对制度资料、员工操作和现场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层“解剖”,并在推行过程中不断探寻新的有效的方式和做法,让“解剖”式管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眼睛紧盯仪器显示的数据,大庆炼化公司聚合物二厂的员工,精心“解剖”设备问题,实现精细化管理。摄影/ 司云涛
这个厂以各车间和班组为单位,广泛收集全体员工对现行制度、报表等资料的建议。同时,厂管理人员定期到车间和员工代表面对面开展座谈。目前共进行7次座谈,收集到建议和意见68条,梳理后立即进行分析整改,确保资料不冗杂、不重复。5月5日,在聚合一车间座谈会上,全体厂领导和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岗位员工代表围坐在一起,从主控岗到干燥再到包装,直接对现行资料进行逐岗讨论。在和谐的氛围下,员工代表纷纷结合自己岗位的实际情况说出了心中的想法。车间运行三班班长夏红军在现场提出3条意见,均得到满意答复。他高兴地说:“厂里的开展的这次资料‘解剖’真是点到了‘穴位’上,这下子我们班组长记录得到进一步整合,更‘精’了,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精细操作中来了。”
在操作层面的“解剖”上,这个厂一方面进行了以“误操作”排查为主要内容的事前剖析。提前确定了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或很容易出现的“误操作”点37个,并通过分析制定了相应的规避措施31条,进一步促进精心操作。“有关资料显示,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三违’行为造成的,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违章操作或误操作。现场存在的‘误操作’点是安全平稳生产的潜在隐患,更是影响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绊脚石。”这个厂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逯德成说,“为从根本上消除‘误操作’这一隐患,我们按流程、工序对全厂26个生产岗位的现场操作进行逐一梳理,剖析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并逐步实施。目前,我们针对聚合二车间的8个点,已经实施了6项措施,其他车间的措施也将逐步实施,为安全高效操作进一步做好保障。”同时,针对这些“误操作”点,这个厂两级技术人员对岗位员工进行了专题培训,并在日常工作中特意的加强了检查督促,发现问题随时指出并加以指导,形成排查、整改、督促、完善的工作闭环。另一方面则是按岗位进行逐岗操作的定期跟踪式“解剖”。厂生产办主任马天祥是这次活动的“主刀医生”。他说:“既然有操作规程,我们就按照规程来剖析操作,目的就是彻底的消除‘自选动作’,实现操作的完全规范化和定性化。当然,这一层面剖析效果是双向的,我们也能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检验、完善现有的规程。”
对现场管理层面的“解剖”主要是按工序开展,重点指向日常工作中暴露出来的死角和顽疾,涵盖了“低老坏”整治和日常管理漏洞,从表面深入到细节,实现生产现场整洁化和标准化。这个厂聚合一车间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一是每周组织管理人员,分专业对车间进行全面自查,力求将问题暴露出来。二是严格落实干部走动式管理,车间值班干部每天检查的问题汇总后,分专业进行剖析后拿出落实整改意见上报。三是针对车间如对设备卫生、软连接漏料等难点问题,每周坚持进行2到3次的专项检查和剖析。在两周的时间里,这个车间分好坏两个方面剖析问题51项,对40项进行了奖励或考核,力度之大在这个厂近几年的生产管理中属于罕见。
为确保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个厂成立了完备的组织机构,由厂长和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副职领导任各小组副组长,每个小组必须保证每周半天到一天的集中检查和剖析时间。而且不仅是厂级的“解剖”,更多的是要发动车间自己来举一反三的自查和剖析,并逐步日常化,形成长效机制。所以在一个车间的集中活动时间,其他车间主任也要求参加进来,进行横向对比,让车间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这样的剖析活动,我们像戴了放大镜一样,看到了一些在日常管理中看不到的东西,对提高自身的管理标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到别的车间参与问题‘解剖’后,其中折射出的问题驱使我们去不断思考、深入思考,以更新管理思路和方法。” 这个厂单体二车间主任刘东旭参加完在单体一车间的集中“解剖”后说。
对于厂里排查出的问题,由工作小组反馈给车间后,车间进行分析,制定涵盖产生原因及相关注意事项的整改措施,再由机关管理人员进行跟踪复查,监督整改情况。这样做既可促进机关管理人员下到基层,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也对车间自主管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5月14日,聚合一车间第一轮“地毯式解剖”基本完成,厂里召开了“解剖式”管理阶段总结会,他们对102项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剖析后,将原因进行了归纳: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占40%;存在麻痹大意思想及畏难情绪,占31%;硬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占22%;制度不完善导致一些问题发生,占7%。对此,车间制定了4大措施和7项重点治理项目。4月份到5月底两个月时间里,这个车间管理人员对现场检查多了,考核多了,标准更严了;员工对操作、巡检、设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责任心增强了,设备故障率和停线时间均创历史最低水平。
到目前为止,这个厂共“解剖”各类问题256项,对切实提高工作标准、提升生产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