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军
陈堡油田“自动”稳产
■文/张 军
陈堡油田利用自动化实现了科学开发、精细管理与安全效益,走出了一条“精细工作、金牌品质”的稳产之路。
美丽的里下河,美丽的水乡,陈堡油田就坐落其中。作为江苏油田原油年产量最高、吨油成本最低的油田区块,陈堡油田保持了连续10年稳产30万吨的水平,目前的吨油成本为115元/吨。
这自然离不开油田耕作者的付出。身为陈堡油田的生产者,江苏油田试采一厂采油九队在这里书写着自己的精彩。所以,如果在采油九队的荣誉室,你看到放满了文件柜的荣誉奖杯请不要惊讶。那块最新的中石化股份公司“金牌采油队”的荣誉告诉来到这里的人们:采油九队在已经参加的四次中石化股份公司“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中,实现了“夺金”四连冠。
能取得这诸多的荣誉,基础设施、人员素质等固然非常重要,但九队人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先进的工艺技术,更为油田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和安全效益等装上了“眼睛”,插上了“翅膀”,走出了一条“精细工作、金牌品质”之路,努力推进陈堡油田的持续高产稳产。
陈堡油田诞生时,虽然各项条件都相对好了,少了人拉肩扛,但队伍管理、油井管理更多的是突出个人作用的发挥。每次油井加药后,各油井承包人都会拿着电流表,录取每口油井的电流资料进行比对,前后需要录取一周时间,来检验加药效果等。
2003年5月自动化来到了陈堡油田,这对于习惯了常规管理的九队人而言是一件新鲜事物,当时没有谁能说出它的好坏,没有人能知道它到底好在哪。负责自动化的副队长陈勇殿和高级技师赵军把所有的能量都放在了如何最快、最直接让大家了解自动化和知道自动化监控的好处。
随着第一批13口油井和联合站自动化监控的完成,陈勇殿和赵军几乎把中控室当成了办公室和宿舍。他们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比对,一口井一口井的过,一台设备一台设备的调试,熬夜成了是家常便饭。赵军说,其实那时自己也不了解,只是想早点让自动化监控的数据与现场录取数据的误差降到最小,这样就能直观掌握生产情况了。
第一批自动化完成后的第一次显威,陈勇殿仍记忆犹新。那时陈3-8井位置信号显示1800次,他心想再快的井也不可能是千次向上。当时还没有自动量油系统,只能根据示功图、电流图来判断故障来源,一看功图和电流图都没有了,但载荷值一直不变,电流也是恒值,通信一切正常,初步判断是接近开关传感器故障或皮带断。当监控员收到班组从报话机中传来的消息时,当时的监控员高兴地跳了起来,开心地说道:“现在太好了,以后故障井我们可以不用到现场就能及时发现了,太神奇了。”
陈堡油田的自动化不仅方便了大家的作业,而且节约了大量时间。传统的油井巡回检查每4个小时一次,当班职工严格巡回检查一次要花费近3个小时,同时无法避免巡回检查间隙中出现的隐患和问题。自动化系统上马后,初期每8分钟就能对所有油井巡检一次,如今也不过15分钟一次。同时班组长和技术人员们再配合产量、电流、压力、温度和示功图等基础资料,就能最直观的掌握每口油井的健康状况。
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已是12点多,中控室值班人员发现陈3平9井巡井异常,立刻通知值班干部顾曙斌和陈3班长李刚,要求他们到现场了解情况。几分钟后,值班干部反馈是该井毛辫子断了。经过值班人员紧张地抢修,不到40分钟,该井又欢快地运转起来。
2008—2009年的两年间,自动化系统及时发现的油井隐患达到了108井次,避免了32井次的检泵作业,不仅提高了油井的生产时率,而且节约了可观的作业成本,同时大大延长了陈堡油田的检泵周期。
数字化与自动化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也切实打牢了油田稳产基础。针对陈堡油田小管网注水调节难度大这个难题,采油九队技术干部连续三个月放弃休息日,自行设计了注水泵变频调节装置,不仅破解了注水压力不平稳的难题,而且使全队日有效注水量增加150多立方米。在大斜度井较多的情况下,分注井层段合格率达80%以上,不但保证了恒压注水,而且降低了注水泵电机的工作频率,减少电耗,年创经济效益约40万元,2008、2009两年相关受效油井年增油1.5万吨左右。
然而,采油九队并没有止于此。为了让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创造出更大的效益,该队鼓励技术人员放开手脚搞自主创新。
创新的故事可以信手拈来。技术干部将“自动化系统生成的油井原始数据二次开发”作为攻关课题。经过一个多月反复调试与比对,终于自主设计实现了生产报表的自动生成系统,使以前班组每天需要花三四个小时做的资料工作,现在只需10分钟就能完成,不仅减轻了班组工作量和职工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油井报表,而且使资料全准率从以前的98.1%上升到99.6%。
陈堡油田管理着163口油水井、16座计量房、5座配水间、一座联合站和一座中转站,主要生产区域在3.6平方公里的地面上。管井、管站,工作可谓点多面广,随着自动化的投入,采油九队依托自动化的特点和优势,实现了管理“一体化”,有效提高了生产运行效率。
为了尝试新的生产运行模式,采油九队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自主设计了网络办公软件,组建了网络办公系统。同时,成立了生产指挥小组和九个专项职能小组。依托网络办公系统,生产指挥小组负责统一安排、协调队伍生产,专项职能小组每天下班前将当日工作完成情况、需要队部协调解决的问题和第二天工作计划上传队网络办公系统,生产指挥小组认真汇总,统一安排下步工作。
◎抽油机,采油工,油菜花中舞春风。自动化让陈堡油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以往,每次队上干部到班组,发现问题都是直接告知班组长要求整改,但有时几个干部到一个班组,发现了不同的问题,班组便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况。“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诞生,使发现的问题都归口到网络办公系统,由生产副队长统一协调发布,不仅避免了多头领导造成的混乱现象,而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生产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全队工作信息的统一发布和资源共享,实现了统一目标下的自主管理。
在一体化的同时,自动化也助推油井实现了“一井一策”管理,确保油井最大效能的发挥。采油九队将加药、洗井、作业监督、故障诊断、日常分析等各个环节统筹考虑,将各种数据、图片、参数进行整合,提出井筒综合管理制度,形成日趋完备的“一井一策”经验。
近年来,水平井技术成为江苏油田开发的利器,更成为陈堡油田保持高产稳产的利器。如今在陈堡油田有水平井13口,日产油160吨,占该队日产的20%。九队人认识到:管理好水平井对于提高陈堡油田采收率、保证持续稳产有着重要意义。他们利用自动化系统实时监控优势,从队上的干部、技术人员到相关班组的班组长及管井人,利用自动化系统中的定井、巡井、示功图等,时刻掌握所有水平井的生产状态和健康状况,为每口水平井量身制定合理的加药、热洗制度,最大限度的提升水平井的生产时率。
现在每天早会上,负责油井管理的技术员张福建都会将发生变化的水平井告知班组,要求班组长及时观察分析。班组班长每天也都会利用自动化监控,认真查看所有水平井的相关参数,确保水平井能发挥出最大效能。通过每周功图、电流分析,以及历次作业监督的反馈,把握每口油井的特性,为每口油井量身定制科学、合理的井筒管理。
陈堡油田通过以油井承包人的单井分析、班组长和大班人员的区块与井组分析、资料员和技术员的油层分析为一体的三级分析制度,综合运用各类静态资料,最大限度、全面的掌握每口油井的各项动态,不断提高油井的营运效益,实现了油井运行参数最优化、产量最佳化、运行成本最小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本文图片均由张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