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劲立,汪德龙,张奉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405)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Influenza vitus,IF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其轻则局部爆发,重则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流感在中医学属于“四时感冒”、“时行感冒”和“瘟疫”范畴,多为感受外界邪毒、疫气而发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卫气同病”的症候。由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创制的新加香薷饮,其组方精妙,所用药物种类少且用量轻,但作为湿温感冒的代表方药,常被运用到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治疗当中,且每获良效。本实验利用新加香薷饮及其组方药物进行体内外抗甲1型流感病毒的比较研究,现将实验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1.1 动物 NIH小鼠220只,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粤监证字2008A021),单一性别(均为雄性),体质量13~15 g。小鼠饲料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饲养环境:室温为(23±2)℃,相对湿度为(75±10)%。
1.1.2 药物 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原方(香薷、厚朴、连翘各 6 g,扁豆花、银花各 9 g),参考《中医方剂大辞典》[1]、《方剂学》[2]中的方法进行制备。根据《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3]按照体表面积换算。其含生药量分别为 高 剂 量 0.292 g/mL, 中 剂 量 0.146 g/mL, 低 剂 量0.073 g/mL(以下简称复方高、中、低剂量组)。5种单药用量则按预实验结果以及参考各生药最大用量配制 (含生药 量 为 香 薷 0.188 g/mL, 厚 朴 0.188 g/mL, 扁 豆 花0.188 g/mL,银花 0.619 g/mL,连翘 0.319 g/mL),以上中药均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房,制成100%水提液,间歇灭菌后,以蒸馏水配成相应浓度备用。阳性对照药:病毒唑由肇兴星湖医药销售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51008,配成3.5 mg/mL溶液备用。
1.1.3 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FM1鼠肺适应株 (LD50为3.81),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病毒室提供。
1.1.4 仪器 YJ-875医用净化工作台 (苏州净化设备公司);压力蒸气灭菌器(上海南华医疗器械厂);超纯水器(Millipore);超低温冰箱(Sanyo 日本);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FA/JA系列(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乙醚(天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0.9%生理盐水 (开开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架盘药物天平(福州天平仪器厂);台式离心机(上海万达生物工程公司);解剖剪,眼科镊,24孔血凝板,1 mL一次性注射器,5 mL EP管等。
1.1.5 鸡血球悬液 于公鸡翅下肱静脉采血,离心,用0.9%生理盐水洗涤,洗涤后的鸡红血球用0.9%生理盐水配成0.5%的混悬液。
1.2.1 小鼠肺指数的观察 ①稀释毒种:取甲型流感病毒FM1鼠肺适应株,以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浓度约为15个LD50的病毒液,冰浴保存;②攻毒:取小鼠110只,随机分成11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复方高、中、低剂量组、香薷组、厚朴组、扁豆花组、银花组及连翘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乙醚麻醉后,以滴鼻法感染,每鼠4滴(左右鼻孔各2滴),约0.05 mL/只。空白组以等量蒸馏水代替;③给药:各组均于攻毒前1 d开始以灌胃方式给药。各药物组灌胃量为0.2 mL/次,2次/d。空白及模型组则灌以等量蒸馏水代替,共5 d;④测量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各组于攻毒4 d后处死,称体质量及肺质量,计算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
1.2.2 流感小鼠死亡保护的测定 ①稀释毒种:病毒同上,以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浓度约为5个LD50病毒液,置冰水中保存。②攻毒:方法与病毒用量同上;③给药:各组均于病毒攻击后2 h开始给药,给药剂量与肺指数实验相同,0.2 mL/次,2 次/d,共 12 d,空白组与模型组均用等量蒸馏。④观察:逐日观察动物发病及死亡数,共观察15 d。死亡小鼠解剖观察鼠肺,以有++到++++的病变作为流感病毒感染的判断标准。并根据观察结果计算死亡保护率与延长生命率。
1.2.3 血凝滴度测定 ①毒种准备、感染小鼠及给药:均按照肺指数实验方法进行;②病毒液的制备:各组小鼠于攻毒后72 h后处死,取鼠肺,加入生理盐水,按肺重(g)/生理盐水(mL)=1/9比例配备成鼠肺悬液,经3 000 r/min离心沉淀20 min后,提取上清液备用;③血凝滴度检测:实验步骤及评测指标均按 《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4]介绍方法评测标准进行,并以形成“++”凝集的病毒液最高稀释度的倒数为其血凝效价。
肺指数及死亡保护实验结果,均采用软件包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存活时间用秩和检验,存活率用χ2检验。
小鼠肺指数实验结果表明,复方高、中、低剂量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复方高剂量组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组方药物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小鼠死亡保护实验结果显示,复方高、中、低剂量均能延长病鼠生存时间并降低病鼠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复方高剂量的效果尤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高于各组方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2。
表1 新加香薷饮及其组方药物对受感染小鼠体内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n=10,±s)
表1 新加香薷饮及其组方药物对受感染小鼠体内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n=10,±s)
注:若2 d之内死亡者不计。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 *P<0.05,**P<0.01;与银花组比较 #P<0.05。
组 别正常组模型组病毒唑组复方高剂量组复方中剂量组复方低剂量组香薷组厚朴组扁豆花组银花组连翘组药物剂量(g/kg)抑制率(%)— —— —3.529 0.292 0.146 0.073 0.188 0.188 0.188 0.619 0.319肺指数值1.05±0.08 1.75±0.23☆☆1.09±0.19**1.11±0.14**#1.26±0.06**1.31±0.38*1.78±0.02 1.66±0.16 1.70±0.35 1.27±0.52**1.32±0.18*94.29 91.43 75.71 62.86—12.86 7.14 72.86 61.43
表2 新加香薷饮及其组方药物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死亡保护和延长病鼠生命的作用 (n=10,±s)
表2 新加香薷饮及其组方药物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死亡保护和延长病鼠生命的作用 (n=10,±s)
注: 与模型组比较 *P<0.05,**P<0.01;与银花组比较 #P<0.05。
)扁豆花组银花组连翘组1 045 100 40 50 0 60*50*0 13.1*12.1*#0 74.67*61.33*
血凝试验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的新加香薷饮对红血球凝集起到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新加香薷饮血凝滴度抑制率更达到100%,结果见表3。
表3 新加香薷饮及其组方药物对甲1型流感病毒血凝滴度的抑制作用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Influenza vitus,IF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该病常呈自限性,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发病率在传染病中高居首位。由于人群对变异的流感病毒普遍缺乏持久免疫力,所以很容易引起爆发流行。流感每年的发病率大约在5%~15%之间,在人群相对稠密的场所,发病率更可以达到20%~30%。作为流感高发区的我国,每年就有近1.3亿人感染流感。中医治疗外感的三大经典方药之一的新加香薷饮,经大量临床验证显示出,其具有良好的抗流感作用,而且方中的组成药物香薷、厚朴、金银花及连翘,均已通过实验证明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5-8],但是关于新加香薷饮抗病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则少见具体的研究报道。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小鼠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死亡保护实验及凝血试验测定新加香薷饮及其组方药物抗流感病毒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小鼠肺指数及死亡保护实验研究结果所得,高剂量组的新加香薷饮复方在肺指数、死亡保护率和平均存活时间方面均优于各单味药组(P<0.05),其药效与剂量更存在正相关关系,从而提示新加香薷饮复方对流感病毒甲1型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新加香薷饮对鸡红血球凝集作用的实验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的新加香薷饮复方均能减低流感病毒血凝滴度,即减少了流感病毒感染的病毒量,抑制病毒增殖,从而显示了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的新加香薷饮复方的效果最为显著,并呈量效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新加香薷饮复方体内外实验中的抗流感病毒效果均优于方中的单味药物。由于其由多种中药组成,方中起效因素涉及多种中药活性成分,但活性成分间的作用机制复杂,因此新加香薷饮复方的抗流感机制仍不明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词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3.
[2]谢 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3.
[3]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 103.
[4]郭元吉.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
[5]严银芳,陈 晓,杨小清,等.石香薷挥发油抗病毒流感活性成分的初步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2,38(2):155-157.
[6]王承南,夏传格.厚朴药理作用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2,21(3):80-81.
[7]侯冬岩,回瑞华,杨 梅,等.抗病毒草药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4-15.
[8]胡克杰,徐凯建,王跃红,等.连翘酯苷体外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