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娇,鲍作臣
(哈尔滨医科大学 大庆校区人文社会科学系,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为例
刘春娇,鲍作臣
(哈尔滨医科大学 大庆校区人文社会科学系,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大学生心理压力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主要研究方向.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借助SPSS 11.5软件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释放方式,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况,为大学生自身调适心理压力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大学生;心理压力;压力释放方式
心理压力指的是个体在环境中受到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压力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心理压力释放方式亦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不同的压力释放方式对人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大学生采取积极方式释放心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促进了自身的成长;有的大学生采取消极方式释放心理压力,不仅给自身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也对他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伤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别人看来,大学生应是最健康的、无忧无虑的快乐群体.然而,在校园轰轰烈烈的学生群体背后,许多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本文通过对笔者在2010年4—6月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次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调查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况,为大学生自身和高校调适其心理压力,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问卷”,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的600名各年级大学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04份,有效率84%,并用SPSSFORWINDOWS11.5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问卷均采用4点选择方式,即“从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经常采用”.问卷第一个分量表包括7个项目,主要是采取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方式,释放内心压力,故命名为“内部释放”(F1);第二个分量表包括8个项目,主要描述大学生遇到压力,选择一些具体的外显行为来释放压力,因此命名为“对外宣泄”(F2);第三个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主要是受压者压力大,短期内又无法改变时,通过逃避、忍受、意想的方式转移注意力,让压力得到释放,这一分量表命名为“自我隐蔽”(F3);第四个分量表包括4个项目,主要是有了困惑、痛苦等压力,找心理老师、亲朋好友或同学倾诉,通过交流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此项被命名为“寻求帮助”(F4).
3.1 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以采用积极方式为主
表1调查结果反映的是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的整体状况.总体上,大学生较少采用消极的释放方式,说明大学生在压力释放方式的选择上,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这可能是由大学生认知方式中积极一面所决定的,他们的文化水平较高,思维方式倾向于积极合理,考虑问题的层面较广,自我效能感也较强,所以当面临会给他们心理带来冲击的生活事件时,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应该能妥善地解决问题,随后就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具体解决方法;若感到自己能力不够时,他们更倾向于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或者考虑寻求支持和帮助的主动性,如:70.6%的同学有时或经常采用“向你熟悉的成人(如,父母、班主任或辅导员)寻求帮助”,45.8%的同学采用“以一种幽默对待遇到的麻烦”和41.1%的同学选择“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
表1 自编“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问卷项目作答人数及比率
笔者分析,大学生之所以有上述选择,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接受教育更多的是鼓励迎难而上,这使他们不甘放弃,更倾向于直接、积极面对问题,而不论是否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3.2 获得心理援助成为大学生热衷的心理压力释放方式
从表1调查结果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化,心理保健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大部分同学对心理咨询都拥有正确的认识,当他们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困惑,陷入内心矛盾冲突而难以自我解脱时,往往会求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选择专业心理咨询老师获得帮助,促进自身成长.约有82.3%的大学生经常选择“拨打心理热线或电台热线”,69.8%的同学经常选择“求教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
3.3 大学生选择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个体差异性较大
从表1调查结果可得,大学生从不选择的压力释放方式,排在前二名的分别是:自我虐待或虐待动物(76.4%的被试从不选择)、摔打东西(63.7%的被试从不选择).此外,还有76.4%的同学从未“考虑或尝试过自杀”.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大学生心理压力消极或极端释放方式的存在,如有l.7%的同学面对压力的时候,经常考虑自杀;21.2%的同学选择上网的方式来消极释放压力,9.5%的大学生有时或经常采用“摔打东西”的方式来释放压力,5%的学生会经常选择哭泣的方式释放压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些消极或极端的压力释放方式恰恰是最不利于压力彻底解决的方法.上述问题应当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在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选择上个体差异性很大,部分大学生应对挫折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
3.4 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呈现多样性与分散性特点
表1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的方式主要由4大类型25种方式构成.它们分别为:内部释放、对外宣泄、自我隐蔽、寻求帮助.但从总体看,这几种类型的压力释放方式的集中趋势不明显,并不完全集中在某一类或某一种方式上,含有分散性的特点.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在释放心理压力时,并非完全只通过一个渠道来调节心态,很有可能是采用多行为相结合的方式或是尝试一种行为不适合,再选择另一种行为释放压力的方法,因而在压力释放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多样性与分散性的特点.
基于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笔者欲探寻引导大学生心理压力消极释放向积极释放转化,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提出以大学生自我调整和自助为基础,学校支持为主导的对策.
4.1 大学生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压力释放对策4.1.1正确归因,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内省,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研究自我,使学生认识到自我意识的消极因素及其危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用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去克服消极因素,促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方面有哪些积极因素,研究怎样用心理学知识去巩固和发展它,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这是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自身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由消极向积极转变的有效方法.
4.1.2 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鼓励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使他们体验到人生价值,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心理素质的磨练与成熟.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提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能力.
4.2 学校要为大学生心理压力合理释放提供外力支持
4.2.1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其思想和心理状态,以及适应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和不同群体的大学生施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大学一年级要侧重新生的心理素质普查,以及新生心理适应教育、人际关系、学习方法和生涯规划教育.大学二、三年级应侧重心理素质训练,继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而大学四年级则应该侧重职业心理教育、就业心理辅导.如举办就业指导讲座、模拟招聘会,让学生及早了解社会职场要求,把握面试技巧,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
4.2.2 促使大学生不良情绪合理宣泄
人的压力,尤其是负面压力,是会不断累积的.如果大学生不断累积的负面压力得不到及时地释放,那么,其后果有可能是十分严重的.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配套的心理放松室,籍此化解学生成长的烦恼,给他们提供一处调节自我和舒缓压力的空间.需要指出的是,到放松室来的学生,在发泄之前须先跟心理老师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待心理老师认为可以进入发泄室之后,方可进行宣泄.当大学生感觉筋疲力尽时,他还可以到一旁的咨询室向老师咨询自己的感受.心理老师可以凭借其咨询的内容,进一步确定该生是否需要其他的心理辅助.当然,放松室只能起到示范作用,使进入其中的学生了解怎样才能放松心理.
〔1〕刘建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何少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5〕刘红宁,陈建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C].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6〕孙红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7(1).
〔7〕王志臣,王丽娟.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成功(教育),2007(11).
〔8〕陆华.德育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教育,2005(6).
〔9〕张潇文.在新形势下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06(6).
〔10〕马磊,李雄鹰.浅析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应对措施[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G645
A
1673-260X(2010)08-0185-03
黑龙江省教育厅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