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杨媛珺
2010年的春运已经结束近三个月了,今年春运期间最轰动的莫过于火车票实名制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和成都铁路局的37座车站的试行。
从重庆2003年实行火车票实名制开始,关于实行实名制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息,赞成的一方主要认为这是民意的体现,打击了黄牛党,保证了老百姓购票的公平;反对的一方认为火车票实名制成本高,同时不能解决我国春运难的问题,火车票泄露了公民的隐私,缺少法律的支持等等。同时在这期间,“民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在2010年春运前,铁道部对实名制一直持反对的态度,理由有软硬件设施不足、增加检票压力、让车站变得更拥挤、给群众买票带来种种不便、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黄牛党”等等。
现在,关于实名制的讨论也已经基本平息了,并且实名制的效果到底如何也已经很明显了,并且事实证明,铁道部当时确实考虑到了实名制实施中的难点。关于实名制利或弊的争论已经没有意义了,但是实名制的试行确实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第一,政府部门越来越关注民心、民意和舆论的呼声。自从铁道部门宣布试行实名制,舆论都认为这次实名制的试行代表着民意的胜利。的确如此,火车具有公共交通的性质,任何公民都有权利购票乘车,老百姓对于如何购票是最有发言权的。在这几年的有关实名制的讨论中,不难看出老百姓对于实名制的大力支持,都希望铁道部可以做出这一尝试,因此说铁道部的决定的确顺应了民意。
在火车票实名制问题上,民意的持续推动和民意代表的督促的确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如果没有铁路部门付出的诸多努力,这一理想仍难成为现实。
第二,在关于实名制的讨论中,最多的争议在于实名制能不能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实名制目的是打击“黄牛党”,解决购票的公平问题,而不是一票难求。造成春运难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铁路的运力不足,是铁路运输能力供求之间的矛盾,再加上一定时间段内大量人流的集中转移,使得春运成为了我国一大“难题”。一个社会无论怎样发展,相对的“短缺”问题总还是会存在。比如铁路运力再提升,也总存在乘坐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在这种情况下,对短缺的社会资源进行尽可能透明公平的分配,就是一个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火车票一票难求,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铁路的运力暂时不能满足春运时骤然增加的乘车需求,但同样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票贩子从中作梗,使本来就有限的火车票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进人旅客手中,增加了交易成本,破坏了公平的购票环境。火车票是公共资源,公平分配是第一位的。而实名制,就是保障公平,防止倒票牟利和权力寻租的最有效手段。在某谈话节目中听到过对是实名制的这样一种描述,我认为很恰当——“一种药能治一种病,不要希望它能治各种病,实名制解决的是一个公平问题,不是一个有没有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解决的是分蛋糕的问题而不是做蛋糕的问题。”
资金、时间上的成本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时间上,一般来讲,一列客车就有约2000名旅客,就算每检查一个旅客身份证用时两秒,那么这2000多人也要增加近1小时。在春运这个运能和运量高度紧张的时段,任务量之大、交易成本之高,不问可知。既然这部分成本是必须投入的,那么,能否在其他方面增加收益呢?在实名制这一具体的例子中,最大的收益莫过于老百姓对于买票信心的增加,虽然最后肯定还是有很多的人买不到票,但是却降低了人们买票的成本,为整个社会营造了一种公平购票的环境,老百姓买票的权利得到的最好的体现。
关于收益成本的问题,铁道部内部有一笔账,老百姓的心里也有一笔账,但是,这两者孰重孰轻不言而喻。
第三,不管怎么说,实名制是铁道部的一次尝试,既然这次铁道部能够迈出试行实名制的一步,那么希望铁道部在以后能够进行更多的尝试,充分考虑民意以及现实的各种约束条件。为了实现最终的目的,即创造更加公平的购票环境、缓解我国的春运难题,有必要做出更多的尝试,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找到最适合我国的方法。
实名制不能解决运力的问题,也就不要奢求通过其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难的问题。因此火车票实名制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当然为了更好的实施这一政策,需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
春运是我国特有的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和尝试,比如调整运输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安排客货流、企业可以参与帮助外地的员工解决购票问题作为奖励等等。
“人多,车少,路远,情深”,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人们回家的路,相信我们的政府一定会充分考虑老百姓的所需,替百姓所想,完成老百姓每年顺利回家过年的心愿。
[1]王毅.火车票实名制:顺应民意的权宜之计[J].综合运输,2010,(2)
[2]洪良.多一点火车票实名制这样的改革尝试.北京日报,2010
[3]宋时飞.帮火车票实名制算算账.中国经济导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