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M P分析的“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旅游开发研究

2010-09-29 06:17:04马丽娟柏玉芬
关键词:旅游圈青海湖青海

马丽娟,柏玉芬

基于RM P分析的“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旅游开发研究

马丽娟,柏玉芬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是国家体育总局20个全民健身著名景观之一,将“民族体育、传统体育、高原体育”与青海特色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对促进青海特色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RMP分析视角,针对当前“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对资源、市场、产品进行分析,提出“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旅游开发的对策。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RMP;分析;旅游开发

一、引言

体育旅游以更具个性、更加注重参与性、体验性与冒险性的特点迎合了当前个性化旅游市场的需求。体育旅游把体育与旅游相结合,倡导人们选择先进、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概念的提出,结合了青海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以环湖赛为龙头,依托已具备一定品牌优势的青海三大体育赛事: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国际攀岩赛,“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得到有力的推广传播,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旅游开发思想,“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作为一个旅游品牌在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观念滞后、品牌意识不强、资源的旅游产品转化思路不明确、市场定位过宽泛和模糊等。本文基于RMP分析视角,针对当前“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资源、市场、产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旅游开发的对策。

二、“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RMP分析

针对目前中国区域旅游开发所面临的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吴必虎教授提出了昂谱(RMP)分析的理论,即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性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和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1]。“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是以青海湖为核心,以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西宁东出口宁湖为起点,多巴、互助、循化、贵德和珠峰等地区为内圈,辐射青西北祁连山地区、柴达木地区、青南高原地区、青东河湟地区,以该地区世居的主要民族——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龙头开展的各种体育游览活动而形成的体育文化旅游圈[2]。

(一)资源(R性)分析(Resources Analysis):资源评价与转化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和旅游形象塑造的实体。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资源的调查评价和资源的旅游产品转化。首先,通过对资源的全面调查,充分了解资源丰度情况,从多层面对资源进行评价,对资源问题进行诊断和整治,使得旅游资源得以优化组合和利用。其次,通过之前的资源调查、分类评价,加深对资源的了解,深入挖掘将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是有很大差别的[3],只有经过开发加工包装之后能够呈现给游客的才是旅游产品。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地区有众多的体育旅游资源。“随着青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藏铁路的开通以及环湖赛、国际诗歌节、国际沙雕节等大型赛事、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青海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青海湖基地目前已经有海燕飞机、三角翼、沙滩摩托车、动力滑翔伞等众多室外项目,有我国第一家房车露营基地。以“环湖赛”为龙头,发挥环湖旅游资源的优势,以西宁宁湖为起点,以青海湖151景区、沙岛、金银滩为中心,延伸到互助土族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循化体育水上运动项目、贵德黄河品牌旅游区、格尔木玉珠峰登山基地,寓体育于旅游、休闲、娱乐之中,引导更多的群众进行体育旅游消费,扩大了体育旅游在青海旅游收入中的份额。同时,利用环湖旅游资源开展自助游活动,以及赛马、射箭、赛牦牛、滑翔、登山、攀岩、漂流等体育项目,扩大了青海湖体育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依托高原独特的体育和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民族旅游项目和体育旅游项目,丰富景区旅游内容,增加吸引力,提高游客参与度。

(二)市场(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旅游产品弹性与旅游者的产品偏好选择

体育旅游市场细分具有潜力大、大众性强、市场面广、年轻化和前景好等特征[4]。以市场为导向的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拓展了“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旅游开发思路,又能紧密把握地方文脉特点,紧密跟踪旅游市场需求,尽显民族地域鲜明特色,有利于塑造环湖地区良好体育旅游形象。在游客目标市场定位方面,“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要坚持以中近距离市场游客为主、远距离市场游客为辅,国内游客为主、国外游客为辅的原则。

一般地讲,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多为中短途旅游产品,弹性较大的为文化旅游和长途旅游,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制约,对于一般旅游目的地来说不是主流[5]。根据近10年青海旅游统计资料分析,青海国内游客数量持续增长,但仍存在对省外游客吸引力弱、游客逗留时间少、旅游基础设施差、服务质量低的问题[6],这表明,从近期看,“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旅游产品弹性偏低。但随着青海湖赛越来越为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所熟知,省外游客和国外游客的数量逐年增加,逗留时间也有所延长,这表明“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旅游产品的弹性增长逐渐加大。为了增强“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的旅游弹性,开拓市场发展空间,要加强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体育旅游产品的丰度。

(三)产品(P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产品特色与创新

旅游产品是一种复合概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吸引物、交通,住宿、娱乐、购物、服务等的组合[7]。随着产品的竞争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形式也在不断地增减改变。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众多部门的合作。产品的构成不仅与旅游吸引物本身的开发、建设有关,也与区域经济结构、基础设施、政府政策支持等密切相关。“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旅游开发要以产品为核心和终端,RMP分析法的落脚点就是旅游产品的分析。旅游产品是旅游吸引物、交通、住宿、娱乐优化配置组合的结果。“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的P性分析主要体现在体育与旅游的优化结合及产品特色与创新等方面。

为打响“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这一旅游产品,让游客真正体验旅游圈的魅力,“151景区”、“鸟岛和沙岛景区”、“金银滩景区”建设步伐加快。“151景区”着重建设了三星级宾馆、游客中心、餐饮服务中心、环保厕所、垃圾与污水处理设施和二郎剑观光白塔等项目;保持青海湖南岸10Km2油菜种植面积,构建蓝天、碧湖和金色油菜花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鸟岛和沙岛景区”着重建设了鸟岛三星级宾馆、观鸟塔、环保厕所和环卫设施。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向游客开放海心山和沙岛,建设浮动码头、步行栈道等,适度开发沙岛滑沙、沙雕、沙漠探险、游泳、划船等项目。“金银滩景区”着重挖掘原子城和王洛宾音乐艺术的内涵,开放部分厂区和设施,利用原子城已有的38.5Km铁路网线,开通观光小火车,逐步恢复原子城全景游,规划和提高金银滩草原风情游的档次和品位。通过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市场的定位、产品转化等工作,形成“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的多层次旅游产品(如表1),满足目标市场游客的需求。

表1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系列体育旅游产品

三、基于RMP的“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开发对策

(一)加强宣传,推广“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品牌

青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随着“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系列赛事的不断深入开展,青海也为更多的游客所了解。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加强宣传,借助旅游圈各项体育赛事,推出区内设计优良的体育旅游线路,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旅游和体验;通过充分利用区内优势景观资源,积极开展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性的体育活动,树立区域体育旅游形象,增强游客体验感知,形成良好的“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品牌。

(二)依托“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体育产业发展链条[8]

围绕“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品牌发展与建设,根据省体育局发展思路,未来要初步形成四条体育产业发展链:(1)以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上海三甲港基地、三亚体育训练点为主的专业化体育发展链。(2)以玉珠峰国家高山训练基地、金银滩青少年体育训练营地、西宁“宁湖国家水上训练基地”、青海湖151房车营地等为主的“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验性体育链。(3)以“环湖赛”、“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中国青海世界杯国际攀岩赛”为主的体育赛事发展链。(4)以体育彩票、青海绿茵公司为主的体育相关产业发展链。

(三)准确定位“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目标市场,推出个性鲜明的专项产品

由于青海特殊的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与内地其他地区体育旅游圈相比在发展充裕度上还有一定的差距。青海的旅游市场淡旺季差异非常明显,冬季时间比较长,旺季主要集中在7-9月,而这几个月也就是“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赛事比较集中的时间,而到了冬季,游客就寥寥无几了,大量旅游设施和体育设施闲置。因此,在对“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市场定位时,要以旺季市场为重点,辅之拓展淡季市场。旺季市场可以推出“三大赛事”观摩体验游、登山探险游、徒步游、漂流旅游等,淡季市场可以推出冬季高原雪域风光游、冰上运动体验游等项目。

(四)加强政府引导、监督,促进“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的可持续发展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所在区域海拔较高、生态较脆弱,因在促进“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体育旅游环境的承载能力,树立环境意识,保持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与人口规模相结合,严禁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衰竭性开发和掠夺性利用[9]。政府在环青海湖体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引导、监督职能,突出强调区域体育旅游与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顾当前经济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的情况出现。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40-242.

[2]殷生宝,邓彩兰.“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7(3).

[3]吴必虎.区域旅游开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1).

[4]汪德根,陆林,刘昌雪.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分析[J].旅游学刊,2002(17).

[5]张俊.安徽省黄山市体育旅游产品开发RMP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8(5)

[6]蒋贵彦,张俊英.1999-2008年青海省国内游客调查分析与建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

[7]于可红,顾兴全.基于RMP分析的城市体育休闲旅游开发与管理:以杭州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5)

[8]王保胜.青海省体育产业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9]杨冀.青海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8(3).

F590.3

A

1673-1999(2010)22-0080-03

2010-07-20

者简介:马丽娟(1986-),青海西宁人,女,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08级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

猜你喜欢
旅游圈青海湖青海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圈构建的原则、目标与设想
那美丽的青海湖
小读者(2020年2期)2020-11-26 09:34:07
轻轻松松聊汉语 青海湖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7:10
大美青海
《青海湖》
散文诗(2019年21期)2019-01-21 12:03:20
青海行七首(录二)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6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4
御风而行的朝圣之旅——青海湖骑行记
学生天地(2016年22期)2016-03-25 13:12:12
青海“闯关”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18
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老区建设(2015年18期)2015-10-26 16: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