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寻梦(三)
——宁波市流动人口调查

2010-09-29 08:56郝敬堂
中国工人 2010年10期
关键词:宁波爱心

郝敬堂

都市寻梦(三)
——宁波市流动人口调查

郝敬堂

对于漂泊在异乡的打工者来说,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感动的日子。节日,说起来是一个形式,可这个形式所包含的是对人的尊重和对劳动的尊重。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挣钱,春节不能回家看父母,中秋月圆人不圆,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所有的节日统统变成牵挂和思念。可在宁波,在这个远离家乡和亲情的地方,他们却有了自己的节日——外来务工者节。漂泊的心需要安顿,漂泊的人需要归宿,远离故乡的游子们,他们终于找到了归宿地,有了归属感。

和所有节日不同的是,“外来务工者节”不但是热热闹闹、敲敲打打的外在形式,而且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庆典现场,市政府有关部门推出20多项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新举措:市10家大医院组成医疗分队开赴建筑工地义诊,在这里举行出征仪式;“新宁波人信息服务平台”在这里举行开通仪式;法律咨询、维权服务、职业介绍同时在这里进行。

当天,全市11个县、区分设庆典分会场。奉化市发行了1000套展示农民工风采的明信片;江北区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了可免费医疗、体检的爱心健康卡;镇海市民举行新老市民联谊会……

前来参加庆典的有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杨晓霞;“外来雷锋团团长”陈玄光;自学成材技术专家刘武星;“自家大姐”汪忠凤;火海救人的徐义胜;跳海救人的彭乾维……他们都是新宁波人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故事曾经感动过这座有爱心的城市。

寻梦地见闻六:“爱心超市”面面观

说不清天底下有多少超市,“爱心超市”仅此一家。

出于新闻工作者的敏感和对新生事物的好奇,笔者在郭鲜花副主任的引领下,走进宁波市北仑区的“爱心超市”。

北仑“爱心超市”位于新碶街华新路商业区,这里人口密集,交通方便,是一块商家必争的风水宝地。

“爱心超市”的大门口悬挂着醒目的店名,吸引人眼球的是那个独具匠心的“LOGO”设计,既新潮又时尚且有耐人寻味的内涵。

从外表看,这里和许许多多超市没有什么两样,货架上摆满了物品,可谓是琳琅满目。服务台上摆放着电脑、打印机和刷卡机,实行的是无纸化办公。服务人员在忙碌着登记、整理货架上的物品,顾客在认真挑选自己需要的、中意的物品。

笔者仔细一看,看出了这里的与众不同。超市分A、B两个区,A区是日用品,米、面、油、盐、酱、醋、茶一应俱全;毛巾、牙膏、手纸、针头、线脑应有尽有,而且全部是新品。B区是服装区,和A区不同的是,这里的物品全部是捐赠品(半新旧),虽是捐赠品,每一件衣物都经过消毒、浆洗、烫熨,看上去平平展展,和新的相差无几。在服装区里,又分若干小区,标志牌上写着10分区、20分区、50分区、100分区。100分封顶,这里最昂贵的物品价值100分。笔者还发现,这里的物价指数大大低于普通超市。一袋大米:50分;一桶食用油:30分,一箱奶粉:100分;一件毛衣:10分。

超市负责人告诉笔者,来这里消费的个人每人都有一张“爱心卡”,超市的所有物品全部实行计分制发售,各取所需,刷卡消费。货币在这里不流通。

流传了几千年,作为等价物进行交换的货币在这里突然失效和“失宠”,不能不让人大为惊讶!

一位名叫邬志宏的老人推着一辆三轮车走了进来,他是这里的“低保户”,每月都要来一次。他要了一袋大米,一桶食用油,一个暖水瓶,还有洗涤剂和蚊香之类的家用品,消费整整100分。老人高兴地说:政府真好,我们家这个月的生活不用再犯愁了!

另一位中年妇女看上了一件羊绒大衣,标价是50分,她犹豫再三,一直下不了决心。超市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她叫贺国斐,也是超市的常客,她的爱心卡上每年有1200积分,这是她用来维持全家生计的全部依靠。问到她的身世和家庭,勾起了她痛苦的回忆。她哽咽着对笔者说:女儿6岁那年,丈夫离家出走了,工资来源也没有了,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女儿需要读书,自己又没有工作,日子过得很艰难。她用衣袖抹了一把伤心泪,继续说,是“爱心超市”给了我生活的希望。我们家吃的穿的用的全到这里取。女儿今年上高三了,为了给女儿交学费,我出租了家里的住房,家里的日常开销就靠这张爱心卡了。

那件羊绒大衣她试了又试,最终还是放在了货架上。我看到她离去的眼神,有希冀,有无奈,有羞赧。笔者不忍心看她带着遗憾离去,当场认购了一张爱心卡送她,想满足她一个小小的心愿,可她没有接受,跑着离去了。

超市负责人介绍说,过去扶困济贫,采取的是上门“送温暖”,每逢过年过节,由民政部门采集大量生活必需品挨家挨户送,常常缺的是米送的是面。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贫困家庭并不喜欢上门“送温暖”这种形式,而是更喜欢根据自己的所需而所取。“爱心超市”就是借助了超市满足个性需求、快捷方便的概念建立的,这样不仅使扶困济贫更加人性化,还能提高扶困济贫的满意度,真正达到“扶困就像及时雨,受助便能润心田”的最佳效果。

据悉,“爱心超市”救助的对象有5种家庭:一是经区民政局认定的“低保”家庭;二是区人口计生局、计生协会“生育五关怀”对象;三是持有残联核发的“残疾人证”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四是持有区慈善总会核发的年度慈善救助卡的家庭;五是外来务工人员需要帮扶的家庭。需要帮扶的家庭,须向所在街道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经成员单位批准后,便可领取“爱心卡”。“爱心卡”自签发当月起,每月最多可领取100分值的物品,直到核定分值用完为止。

“爱心超市”章程规定: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必须是全新的内衣和床上用品,干净整洁八成新以上的其他物品。同时,捐赠人将获得由区慈善协会颁发的“爱心证书”。

一位刚从江西来宁波打工的小伙,一时没找到工作,在无奈无助的窘境下,去街道办了一张“爱心卡”,第一次来超市购物。他诚惶诚恐走进来,左顾右盼,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里的东西可以随便拿,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那天,他选了一箱方便面,心存感动地走了,以后再也没有来。据说他很快找到了工作,把那张没消费完的“爱心卡”退了回去。

笔者问起关于“爱心超市”的资金来源,这里的负责人告诉我,北仑爱心超市以会员制形式存在,成员单位有区民政局、区人口计生局、区残疾人联合会、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联席办公室、区慈善总会、区计生协会等,委托区计生协会主办。资金来源主要有“爱心超市”基金、接受社会捐助、各成员单位定期注入、区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还有社会爱心人士认购“爱心卡”收入和超市义卖收入。

“爱心超市”开办之初,企业捐赠100万元,个人捐赠20万元,政府补贴44.5万元。

2007年6月16日开业,开业第10天,救助受困群众160多人,总价值16000元。

为鼓励持卡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社会,管理部门制订并实行了爱心卡加分制度,持卡人通过积极参与当地社区组织的志愿、公益活动可获取加分分值,每次增加20分,当年累计不超过200分。“爱心卡”实行无记名制,爱心人士可以向超市认购,并可自主捐赠给帮扶对象。

“爱心超市”还不到两岁,近两年来,这里虽然不能用车水马龙、顾客盈门来形容,可这里的工作人员从没有节假日、星期天,他们懂得,来这里持卡消费的全都是处于生活贫困线上的人,能帮他们解一时之需,也是爱心奉献。让来者带着希望而来,让去者带着满意而归。这就是“爱心超市”的服务宗旨。

梦中见闻七:大港之约

来宁波不能不到北仑,这里临海,是全国最大的深水良港之一,有最具活力的新型工业园区,有美丽得让人流连忘返的海滨风光。北仑最让人称道的是它的经济腾飞和迅猛崛起。300多家企业来这里落户,荒芜多年的海滩上建起了座座厂房,数十万外来务工人员蜂拥而至。境内设有宁波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的建立,给经济腾飞插上腾飞的翅膀。辖区内户籍人口33万人,流动人口47万人,成为宁波市第一个流动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的县市区。

流动人口的大量流入,改变了北仑的人口结构比例,给城区建设带来活力也带来压力。

这里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是35岁以下的青年和壮年,他们除了需要工作,需要安居,需要安全,还需要正常人所需要的情感生活。他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远离妻子,谁来关心他们的情感生活、业余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成长?北仑区计生工作人员在调研中发现,300多家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是外资企业,大多数员工从事体力劳动,实行的是机械化大生产和封闭式管理,女员工少得可怜。由于阴阳失调,很多人不甘于在这种“情感沙漠”里生存,郁郁而去。这就是现实。出于人文关怀的考虑,区政府决定成立大港社区人口文化服务中心,投资兴建了1500平方米的“职工之家”。有了“硬件”建设,接着开发“软件”,推出具有“人性化”的服务品牌——“大港之约”。

“大港之约”像一部爱的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青年联谊;第二乐章:结缘谈心;第三乐章:浪漫之旅;第四乐章:集体婚礼。

大港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朱红明介绍说,第一乐章的主旨是给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交流、展示才华、有缘来相聚的场所。里面设有才艺展示厅、游戏厅、图书漂流和闲情驿站等活动室,开展的项目有琴、棋、书、画展示,歌咏比赛,猜谜语,朗诵,智力游戏等,参与活动者每人领取一个编号和缘分卡,每次活动都要投票评选出“才艺奖”和“魅力奖”,如果是“一见钟情”,即可在缘分卡上写上你中意者的编号。

有了“缘分”之后,可以进入第二乐章,以谈心的形式近距离接触。谈心有4种形式:面谈,函谈,密谈,网谈。“中心”有自己的网站,是谈心交友的好去处。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港之约”便进入浪漫之旅的第三乐章。看电影、卡拉OK、郊游、烛光晚餐……意中人在二人世界里享受爱的和谐和甜蜜。

第四乐章是集体婚礼。2008年中秋节,在这个花好月圆的日子,“大港之约”为60多对走进婚姻殿堂的新人们举办了集体婚礼,人口计生局给每对新人送一个大礼包,内有计生用品,优生优育知识,生殖健康知识,还有一条体现温馨关怀的花围裙。

说到“大港之约”,不得不提及“婚育大讲堂”。

“婚育大讲堂”的主讲人叫董丽华。

在宁波,在北仑,在大港,在新碶街道,董丽华的知名度决不亚于于丹。几年来,她栉风沐雨,走村串企,讲课50多场,受众6万余人。

董丽华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大学,当过讲师,主讲过哲学和政治经济学,1993年调来宁波工作,在新碶街道任人口计生专干。

为了达到讲课效果,试讲前,董丽华搞了一个问卷调查:你家里有几口人,是多子女家庭吗?你出来打工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挣钱吗?你羡慕城里人什么,是挣钱多,还是生活条件好?你们家中的孩子有高学历人才吗,是上不起学还是不愿意上学?城里人为什么富裕,农村人为什么贫困,贫困的根源是什么?如果给你一个选择,你是选择留在城市过城里人的日子,还是愿意回家过你的苦日子……

一个问题就是一个道理。

生活中的道理其实并不深奥,一点即明,一拨即通,关键的是要抓准问题把理讲到人的心里去。

在讲“国土资源和人口资源”一课时,董丽华语重心长地说:过去我们常常引为骄傲地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其实这并不是我们国土资源的优势,我们的“地”和“物”在一天天减少,我们的人口却在一天天增多。这一增一减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世界大家庭里,中国还属于发展中的贫困国家,我们为什么贫穷,不是我们不勤劳,而是中国母亲养育的孩子太多了,不能给他们良好的教育,不能给他们健康的营养。同理,家庭也是一样。同样只有一块蛋糕,一个孩子能吃饱,两个孩子每人只能吃半饱,三个孩子分食也只能是挨饿了……如果你是一个母亲,你愿意看到你的孩子在贫困线上挣扎吗?

她接着循循善诱地说:父母是家庭的设计师,不但要规划好自己的一生,还要规划好孩子的未来。一个人站得高,就能看得远。如果你只是站在自家的田垄上,你能看到的也只是那一亩三分地的收成;如果你站在村头的高地上,你就能看到别人家的收成;如果你走出村头,走到更高看得更远的地方,你才会发现还有一个更精彩的世界。国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都应该为国分忧啊!

讲得多实际啊!听起来像是唠家常,可她讲的都是大道理。这就是董丽华讲课让人爱听的魅力所在。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生男孩总觉得比别人矮一截”;“不是我想生,是丈夫要我生”;“丈夫很开通,是父母亲要我生”……每一家都有不同的现实问题,思想工作很复杂,要一家一户去做,要分门别类去做。给父母们讲,给丈夫们讲,给企业领导们讲。

董丽华深有感触地说,讲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每讲一堂课对自己也是一个促进。

中篇 追梦

在宁波采访,听到最多的,是一串串感人肺腑的爱心故事;感受最深的,这是一座充满阳光的爱心城市。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只有经历过寒冬的人,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梦里情怀一:打工妹走进人民大会堂

杨晓霞的人生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坐软卧,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第一次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

2008年3月5日,杨晓霞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这一天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的日子,十分巧合的是,这一天竟然是她27岁的生日。

上午9点,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听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8点半开始入场。

第一次带着人大代表的胸卡走进人民大会堂东门时,杨晓霞突然觉得眼睛不太够用了。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过去只是在电视里和书本上看到的、向往已久的景物,却近在咫尺,目所能及,如梦如幻,熠熠生辉。她轻轻地呼唤着自己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地向自己发问。杨晓霞,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

华灯初上的京城,是一个霓虹灯装点的世界。抬头是灯,俯首是灯,流动的是车灯,静止的是路灯,色彩斑斓,变幻无穷。来京城的第一个夜晚,杨晓霞陷入深深的陶醉中。

杨晓霞入住的是位于北京西郊的新大都饭店,刚进房间,服务台告知有客人求见,杨晓霞起身相迎。

“晓霞,祝你生日快乐!”一个熟悉的身影向她走来,手里抱着一束鲜花。

“蒋书记……”杨晓霞接过鲜花,和客人紧紧拥抱,那激动的声音有些颤抖。“蒋书记,您怎么来了,真的没想到。”

“你没想到我,可我想到了你,还想到今天是你生日,是特意来给你过生日的。”蒋书记机智而幽默地回答说。小小的房间里顿时充满暖意。

27岁的浙江代表杨晓霞是本届代表中为数不多的“80后”代表,自然也是浙江和“80后”年轻人的骄傲。

前来慰问和看望她的蒋书记,是宁波维科家纺集团的党委副书记蒋微萍。杨晓霞是从这里走出来的纺织女工,同样是“维科家纺”的骄傲。

“娘家”来人,杨晓霞感到格外亲切。她真诚地对蒋书记表示说:“宁波是我的第二故乡,维科是我成长的家园,感谢宁波,感谢维科。

杨晓霞出生于江西铅山县鹅湖镇凤来村。这凤来村的名字由何而来,没有人考证过,人们只知道这里很穷,很落后,很封闭,祖祖辈辈人谁也没有见过“凤凰”来。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上个世纪末,杨晓霞带着不安于现状的人生追求,离开家乡那块贫瘠的土地,来宁波打工。这一干就是10年,从普通女工成长为技术能手,多次获得“质量明星”、“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6年她被评为宁波市第二届“十大外来务工明星”;2007年她成为首批落户宁波的优秀外来务工者之一;2008年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凤来村真的飞出了“金凤凰”。杨晓霞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在她的老家江西铅山,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诞生的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1998年那个夏天,家乡突然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一夜之间,家园、房屋、梦想全部“付之东流”。也就在那个夏天,她随着失去家园的父老相亲们开始了人生之旅的第一次远行,那是无奈的选择。这次远行,是她人生一次真正的转折。

一切比想象得顺利,通过考试,杨晓霞被宁波服装七厂录用,这家厂就是维科集团的前身。宁波是全国有名的服装生产基地,服装七厂是宁波家纺的“龙头企业”。这里有正规化的生产秩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剪裁、缝制、包装、出厂,这里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杨晓霞定岗在“第二道流水线”。起初,工作不熟悉,师傅耐心施教,她虚心学习,很快成了行家里手。

“不论干哪一行,只要肯吃苦,才能干出成绩来,只要肯吃亏,才能让人喜欢你。”父亲的教诲她一直铭记在心。

工夫不负有心人。入厂不到两年的杨晓霞在集团组织的技术比武中名列榜首,荣获宁波市“操作能手”称号。在以后每年一次的技术比武中,她总是当仁不让地捧走“状元”杯。靠着灵感和悟性,杨晓霞练就了一手缝制技术的绝活,使操作更加简便,制品更加美观。她创造的这手绝活,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每年为企业创造上百万元的效益。这一操作法被公司命名为“杨晓霞质量法”,这是国内家纺企业中首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质量法。在维科集团的样品室里,那些供中外客商看样订货的多数产品,都出自杨晓霞之手,她出手的产品,成了维科的“形象工程”。

这就是杨晓霞,一个普通的制衣女工,她用那双精巧的手,缝制出美丽的人生。

2008年1月21日,杨晓霞荣耀地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压根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普通的打工妹会得到这么高的政治荣誉,没想到宁波市人民会给她这么大的信任和鼓励。

人大代表,中国最高决策机构的成员之一,这不仅仅是个人荣誉,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对她说:“杨晓霞,你是我们浙江代表团最年轻的人大代表之一,也是我们团中唯一的一名外来务工者,你身上的担子不轻啊!”杨晓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不仅仅代表浙江,代表宁波,还代表全国近2亿外来务工人员,我来自他们中间,最知道他们渴望和需求,我一定当好他们的代言人。”

2008年的春节,杨晓霞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她进工厂,下车间,开座谈会,搞调研,倾听群众呼声,认真准备议案。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杨晓霞紧紧围绕“外来工合法权益,享受同城待遇”问题提交了4项议案:一是外来工社保全国转移议案;二是外来工子女教育议案;三是外来工融入城市的议案,四是提高外来工工资待遇议案。

杨晓霞在论述她的议案中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为城市和企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造成外来人口流失,那将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杨晓霞,一位身后站着近2亿人的“打工一族”的人大代表,她的议案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2008年10月5日,这个日子又一次改变了杨晓霞人生的轨迹。这一天,杨晓霞离开她工作了整整10年的车间,走进了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成为时代骄子——大学生。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杨晓霞来说,她又是一个没想到。

说起杨晓霞大学圆梦的经历,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杨晓霞在北京开会期间,和浙江纺织服装学院王院长住隔壁。同为一个代表团,接触也渐渐地多了起来。王院长喜欢这个年轻的浑身充满阳光的女孩,她们很快成了莫逆之交。畅谈中,得知杨晓霞心里始终藏着一个遗憾,那就是没能上大学,由于缺乏文化的支撑,很多事情做起来很艰难。

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王院长这个“近邻”得知晓霞有一个未圆的大学梦,当即作出一个特殊决定,了却她心中那个美好的夙愿。王院长说,杨晓霞是个特殊人才,对特殊人才就要有特殊政策。一旦给她插上知识的翅膀,她会飞得更高、更远……

从初中生到大学生,这是一步艰难的跨越。28岁的年龄成了同班同学的“大姐大”。底子差,年龄大,社会工作忙,自己能不能闯过这一关?面对这一个个不利因素,杨晓霞犹豫过,彷徨过,可她却没有放弃过。

纺织服装学院为她敞开了校门,维科集团为她作出带薪脱产学习的决定。这关心,这厚爱,给了她巨大的精神支撑,给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

从机声隆隆的制衣车间,到安静温馨的大学校园,用拿惯了剪刀的手重新拿起那不听使唤的笔,杨晓霞真的是难以适应了。她最怯场的是英语课,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的她,听老师上课如同听天书,每堂课下来,冷汗淋淋,面红耳赤。她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大,和同学们拉近距离的唯一办法就是快速赶队。

知识来不得半点虚伪,她从字母开始,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求教老师,求教同学,她还买来复读机和电子版教材,强化自己的听写能力。多少个晚霞衔山的黄昏后,她一个人躲在教室里补作业,多少个月高风清的静夜里,她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戴着耳机听课文……

杨晓霞的进步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了。一个月后,杨晓霞能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了。两个月后,她能适应语言环境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了。半年后,她顺利通过英语三级考试,给自己也给老师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做最好的自己!杨晓霞喜欢商业巨子李开复的这句名言。经常用它勉励自己。

入校之初,她身边也有异样的目光和声音:她不是来上学的,是来镀金的;初中文化底子上大学,那是麻袋片上绣花……止谤莫如自强。如今,她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找到一个证明:我能行!

杨晓霞不但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形象,而且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身边的人,这就是她的人格魅力。

院领导说,杨晓霞所在的班级是课堂纪律最好的,只要杨晓霞在课堂上课,大家都在认真听讲,没有人打瞌睡,没有人逃课,就连晚自习,也是全院最安静的教室。

院党委书记毛大龙说,当初接收杨晓霞入学,是为了能达到双赢的目的:一是为了满足杨晓霞继续学习的愿望,二是希望她能在学院为同学起到表率作用,现在看来,真的实现了“双赢”。

班主任老师说,杨晓霞是专业技术能手,又是年龄最大的学员,为了发挥她的作用,我们聘请她任“技术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自从杨晓霞来到学校后,她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大家。同学们在实践课上遇到难题请她帮忙,在生活上遇到难题也请她帮忙。过去有的同学找工作眼光很高,盯的是大城市、大企业,从杨晓霞的身上,同学们转变了就业观。杨晓霞用现身说法对同学们说: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又能踏实工作,不论在什么企业,都能做出成绩,都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杨晓霞常说的一句话是:人说乡情难忘,我爱江西,但我更爱宁波,宁波不仅让我学会技艺,更让我在政治上日益成熟,我愿为爱我的我爱的宁波的父老乡亲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未完待续)

栏目主持:吕燕英

猜你喜欢
宁波爱心
宁波第二激素厂
难忘的爱心义卖
狗的爱心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爱心树(下)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