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彤,胡 明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
朱 彤,胡 明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实验室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场所和必备条件,实验室管理是高校的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管理工作,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的人才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完成的好坏。
研究实验室的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使实验室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加快学校的发展。管理是一门学科,有着自己的特性,它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高校实验室管理也是管理的一种,也具有管理的通性,本文运用管理的基础知识,对高校实验室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实验室管理的基本框架。
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分析研究
高校实验室管理也是管理的一种,也具有管理的通性,依据对管理的研究,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管理的基本特点,对高校实验室管理进行优化,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通过对管理职能的深入研究,了解了整个管理的过程。尽管每个组织的目标不尽相同,但管理的过程却是相同的。整个管理过程是从分析所处环境,确立管理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方案,并包括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直至任务完成的全部活动。根据这个过程,编制出管理的流程模型(图1):
图1 管理流程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把对以前活动的纠错和调整归入“制定新目标,开始新的管理循环”这一模块。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高校的管理模式也在发展。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各自有各自的管理模式。通过调查,基本存在以下几种管理模式[1]。
(1)“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图2)
图2 三级管理模式图
这种管理模式把实验室划归教研室管理,实验室按课程来设置。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师关系紧密,工作比较容易协调。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实验室服务面太窄,功能单一,封闭管理,各自为政,投资重复,资源浪费,管理人员分散,不利于学校的总体规划与发展。
(2)“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图3)
图3 二级管理模式图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其中提出“各高校实验室管理要逐步实现‘校—系(院)’二级管理模式”[2],从此,“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开始在高校中出现。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由系直接管理,系实验中心独立建制,与教研室处于平级地位。实验室的设置打破了按课程分类的特点,由系统一规划,实验教学任务由实验中心集中安排。这种管理模式对当时高校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的专业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管理模式也已跟不上高校的发展,实验设备的配置与管理体制不能够适应和满足创新实验教学的开展,也无法完全开放实验室,学校对实验室的设置不能统一规划,造成实验室的设置与设备仪器的重复与浪费,实验管理人员分散等。
(3)校一级管理模式(图4)
图4 一级管理模式图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由学校直接管理,校实验中心独立建制,与系处于平级地位。实验室的设置打破了按系分类的特点,由学校统一规划,实验教学任务由校实验中心集中安排,实验中心对实验室全面负责,包括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这样,学校对管理人员和设备仪器等统一调配,利于教学与科研的使用,实验室也可以实现全面开放(包括对校内与校外),整个资源就全部整合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与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相关,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随着高职院校进一步的发展,校一级管理模式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越性,是今后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基础工作的完善决定了管理水平的高低。实验室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实验室管理科学性和现化代的基础,没有完整的基础工作,就无法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水平。在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在这框架图中包括了管理基础工作中的标准化工作、规章制度和定额工作,但没有包括信息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领导决策的根据。实验室管理框架图中(图5)所有产生的信息都应该及时、准确地归档,完整的档案是建立在完整的基础信息的基础上。
图5 实验室管理框架图
要提高管理水平,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何进行实验室日常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使得资源共享是实验室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验室管理优化的重要保障。实验室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度与管理方面的资料;实验教学改革计划的信息资料;实验讲义和教学方面的资料;实验设备方面的资料;如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报告等。将这些信息存储、发布并加以统计,使资源共享,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
创建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将各实验室简介、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和实验室详细资料等基本信息,以及仪器设备账目等信息放入系统。根据在实验室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包括学生、教师、实验室主任、学校管理部门和系统管理员等不同的用户,可以拥有不同的使用权限与使用方式,有效地替代人工管理模式,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3]。通过信息系统平台,教师、学生可以申请实验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审批。学校管理人员可以对已进行的,正在进行的,将要进行的实验项目等情况全面掌握,方便了管理,也便于监督与控制。这样学生和教师只要登陆网站,就可以了解全部内容,使用自己的权限,既减轻了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又方便学生、教师的使用。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将一些在正常的教学中利用率很低的仪器设备信息发布到网上,有利于向学生、教师和社会开放,达到资源共享。
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有专职人员负责。在信息系统中,要建立完善仪器设备的资料,资料要齐全;在仪器设备的情况发生变更时,要及时更新调整相应的数据库,随时记录仪器设备的增减变动。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让所有的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实验内容等实验室情况一目了然。对于实验室人员等也应可以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加以管理。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参考了其他高校的模版,从内容上涉及到实验室介绍、仪器设备、实验项目、面向专业、使用时间等;从功能上要求有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设计了一个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块(图6)。
图6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块
由于学校的类型不同,职能也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同,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同。此外,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高校,发展重点也将不同。因此,并不存在绝对的最优实验室管理体制。各高校在实验室管理体制上不宜照搬其他学校的具体做法,其他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只应作为开阔思路的参考,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探索和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需要的实验室管理体制。要使实验室工作适应新形势,不仅要总结经验,而且要不断解决新问题。运用管理学知识,对学校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基础文凭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实验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建设具有跨学科、跨专业功能的综合实验中心,将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大势所趋;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信息系统,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保障。
[1] 蔡久评,熊中侃,李莉.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研究[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2] 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Z].1992.
[3] 沈秀,龚方红,戎红仁. 高校教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2.
Research on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U Tong,HU M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aboratory is key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an important compliance requirement for personnel train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is a complex and crucial that play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rained human resources and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personnel training target to be completed.
The ultimate aim on laoratory management research is to improve laboratory efficiency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laboratory personnel to better serve the teaching, fostor the comple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tasks an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Management is a discipline whi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es to any type of organization. Based on management study methods, we utilized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to analyze the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models and basic contents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to form a systematic laoratory management framework.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research
G71
A
1008-7427(2010)10-0032-02
2010-06-25
数控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作者朱彤系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