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美丽草原上的和谐之花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建镇三十年巡礼

2010-09-28 00:19王振华
西部大开发 2010年12期
关键词:镇党委社区发展

◎文/纪 文 王振华

绽放在美丽草原上的和谐之花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建镇三十年巡礼

◎文/纪 文 王振华

编前语:

俗语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你读完本刊编排的“绽放在美丽草原上的和谐之花”一文后,确信你会更加体会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是乘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的,相比之下,他们没有更多的政治、经济和镇史文化的沉淀;也许正是这样,历届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才没有观望,而是立足区位与自然环境的现状与优势,科学分析,精心规划,终于在这片不大的草地上培育出了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和谐之花。

相比而言,敖勒召其镇没有去占用大片土地上那些能快速拉动GDP的大项目,而是实事求是的组织了一些与民谋利的延伸型农牧区产业链,进而繁荣了经济、富裕了群众,科学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党委书记孙有君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人民政府镇长云高娃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鄂前旗前进的脚步,敖勒召其镇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就是在这瞬间之中,勤劳朴质的敖镇人以建设“宜居宜业”新镇为目标,不断传承与发展“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精神载体,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在这片富饶的草原上,演绎出一个个开拓创业的感人故事,尽显塞北草原的繁华迷人与欣欣向荣。

党建年会中自治区、市、旗三级领导在三段地视察指导工作

春秋三十载 富民生硕果

建镇以来,敖勒召其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顽强拼搏,全镇经济社会得到了持续快捷健康的发展。

在由传统农牧业向生态型、效益型、集约型现代农牧业转变的过程中,敖勒召其镇形成了以特色种植及设施农业、育肥养殖和林沙、苗木繁育等多种形式的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基地,尤其建成了以三段地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为典型的现代高效农牧业示范基地及汇江、亿蒙等10个集中养殖园区,从而实现了全镇农牧业经济规模和效益的双提升。全镇农作物总播面积稳定在9.7万亩,是建镇初的13.2倍,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

俗语说,农业是基础,工业为支柱。在稳步发展农牧业的同时,镇党委、政府以增强乡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为抓手,在经过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以乳业加工、防水材料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为主的规模化工业和以生物制药、农畜产品加工、天然气综合利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发展速度,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园区和产业体系,工业基地的经济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成为经济持续发展和聚集财源要素的有效平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

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敖勒召其镇党委、政府在抓好农牧业转型。工业经济上规模的同时,加快发展具有软实力的第三产业。目前,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正在兴起,民族民间文化异彩纷呈,经营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三段地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大沙头自然风光旅游、“农牧家乐”生态休闲旅游项目迅猛壮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信息、金融、房地产、科技服务、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是敖镇党委、政府持之以恒的发展方针。围绕“环境增绿、农牧民增收、林业增效、创建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坚持建管并重、管护优先的原则,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休轮牧制度,大力实施“环镇30万亩生态圈”、“户种百树”、“道路绿化”、“生态移民搬迁”等工程和禁休牧项目,通过采取飞封造并举,生物工程相结合等措施,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几年来,累计实施禁休牧项目144万亩,植树造林90万亩,培育苗木繁育基地6000多亩,形成了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生态建设朝着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快速迈进。实施了七期“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搬迁转移农牧民3997人,促进了生态和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16%,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按照“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发展战略,运用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的模式,加快城镇化进程,竭力打造中心服务重镇。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1亿元,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工程,核心建成区主次干道实现了柏油路全覆盖,排污、排水、供暖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建成区面积达到7.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2%。居住用地2.2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集中供暖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拆迁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累计修建柏油公路108公里,通村公路200公里,公路通达率100%。建起了220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站,架设高低压线路1018公里,农电入户率达到93%。开通了程控电话、数字移动电话,实现宽带上网和村村通电话。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85%。城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大幅改观。如今的敖勒召其镇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新景象。

无论是实行农牧业转型、工业规模化发展还是造绿保生态,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都始终把握住一个根本——让发展成果更大程度的普惠于民。正是在这一民生根本的指引下,敖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民生得到了大幅改善。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两基”成果继续巩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马文化保护基地、民族手工技艺等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民间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民族风情表演形式多样。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农村医疗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户达1456户、2613人,占全镇人口的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达75%。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324元和7987元,年均增长16%和14%,是建镇时的33倍和49倍。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程,科技对农牧业生产贡献率明显提高。人口和计生工作成效显著,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基本民兵和预备役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平安敖镇”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敖勒召其镇宛若一朵盛开的马兰花在美丽的鄂托克草原上耀眼绽放。

凝心聚力铸基石

敖勒召其蒙古语意为“获物者”。徜徉在敖勒召其镇一条条宽广笔直的街道,你会自然的感受到这一草原新城的发展足迹;看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你会领略到这一塞外明珠的亮丽风采;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来自敖勒召其镇全力打造的一处处文明温馨的和谐社区的行动结果。

近年来,敖勒召其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旗委、政府的各项要求部署,坚持“示范先行,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为核心,以“三有一化”为目标,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注重强化社区服务,不断提升城镇的品位和承载力。

加强社区活动阵地建设,是敖镇党委、政府为推进社区居民服务,提高组织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体实践之举。镇党委、政府克服财力短缺的困难,2008年以来,多方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在全镇6个社区建成了集办公、培训、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阵地,不断开发拓展阵地的综合、辐射、积聚功能,努力满足和适应社区开展工作以及居民就业、学习、生活、休闲的需要,使过去的人少难办事,一举扭转为人少能办事、多办事的局面。

在加强阵地建设的同时,敖勒召其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推行了“党建凝心、阵地固本、活动亲民、服务为本”的社区工作理念,开发社区资源的综合效能,提升活动阵地的服务功能,因地制宜的确定服务主攻方向:三段地社区做到了党员群众教育、管理、服务“一站式”,巴音社区探索了信息发布、就业服务、劳务管理“一条龙”,乌兰社区实施了居民自治、产业扩展、设施完善“一体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切实优化社区服务,在人员力量不足、经费短缺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坚持“配备一个善于管理的班子、打造一支会经营的队伍、选拔一些有想法的能人”的灵活用人机制,将6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和带富能力强的机关干部选任到社区书记岗位,通过公开竞选和考录,21名年轻干部和10名大学生先后被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旗委组织部又选派6名旗直机关干部到社区挂职,有效增强了社区的班子和队伍建设。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管理考核、监督约束、待遇保障、政策激励“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通过开展走出去培训、培训中心培训、党校培训、远教站点培训、挂职锻炼培训的“五位一体”培训,使社区干部一岗多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涌现出了带领农牧民学科技、闯市场的好支书陈文斌;帮人帮到底的女当家辛红霞;召凰引凤、促进一方发展的大忙人刘占芳等一批干事创业的好干部、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服务好是一时,机制促才能长久。敖勒召其镇党委、政府在社区服务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各种服务机制,社区大党建、大统筹、大服务格局悄然形成。

巴音社区通过推行“一引四办五直通”服务机制(“一引”就是党支部引领服务;“四办”就是社区服务由居委领办、驻区单位帮办、物业公司协办、社会组织承办,“五直通”就是热线电话、意见建议箱、家庭信息台账、网站、信息公示栏直通),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生动局面。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把居民创业就业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实行“一引三协八培育”的创业就业工作模式(“一引”就是党支部引领创业就业;“三协”就是党支部帮助居民协贷资金、协办证件、协调处所;“八培育”就是育观念、育技能、育作坊、育市场、育经纪人、育中介、育情趣、育文明),逐渐形成了广大居民起居舒心、发展安心、在家顺心、出门放心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通过社区每天输出灵活务工人员200多名,家政服务公司吸纳务工人员80人以上。年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600多条,中介就业1200人次。通过社区引导和培训,现已发展个体工商户674户,手工艺品制作、食品加工等各类家庭作坊152户,社区居民初步实现了充分就业,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以上。

以统筹“一区六村”公共服务和农牧业产业集约化发展为出发点,在三段地建立了全旗第一个农村社区,设立社区党总支,探索推行了“区协、镇管、旗统筹”党建工作机制,“区协”是由三段地社区党总支负责协管、协调一个社区和六个嘎查村党支部,协助镇党委、政府统筹推进“一区六村”区域产业、社会事业和民生事业发展;“镇管”是指三段地区社区党总支隶属镇党委管理,对“一区六村”党支部实行镇党委直管和社区党总支协管的双重管理方式;“旗统筹”是由旗委组织部统筹协调镇党委、旗直包村部门及社区共驻共建单位,注重投入,凝聚合力,共同推进三段地区、村、企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

目前,在三段地社区这一党建机制的推动下,“一区六村”实行“大集中、一站式、常态化”的联合办公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能,方便了群众办事,集聚了人气和资源。一大批基础项目、产业项目、合作组织纷纷落户社区,目前,已建成2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基地2处,设施种养殖园区2个;新增常住人口400多人,新增市场经纪人200多人,农牧民年直接增收4000多元,成为了全旗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点。

乌兰社区针对居住人员构成多样、发展项目短缺、创业压力大等问题,摸索出了“一签四管四落实”的工作机制,着力建设“民主、富裕、祥和”社区。“一签”是指涉及社区发展、居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事项,由社区居民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参与并协调解决,实行社区事务契约化管理。“四管”是指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居民参与治理和解决的“管创业、管产业、管环卫、管平安”。“四落实”是指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面执行落实以民主推选、党员担当为主的居民创业合作社的“社长”负责制,农业生产以机电井辐射半径为单位的“井长”负责制,环境卫生以小区划片管理的“片长”负责制,社会治安以家庭为主的“家长”负责制。

这一机制极大地促进了居民全力参与“管创业、管产业、管环卫、管平安”的良好氛围。随着农牧业龙头企业的进驻、百家轻型建材商业街的建成、创业合做经济组织的兴起,既催生了创业的动力,又激发了社区的活力,也成为鄂前旗落实“四权四制”、推进居民自治的典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个草原上的靓丽小镇,在独具特色的社区服务点缀下,宛若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街道绿树成荫、环境整洁有序,到处飘荡着欢歌笑语,到处洋溢着和谐美好,草原精品敖勒召其镇,正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鄂尔多斯西部耀眼展示!

猜你喜欢
镇党委社区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平谷区平谷镇党委:“三个完善”做好“接诉即办”工作
房山区石楼镇党委:深入开展“千名党员进万家”实践活动
通州区委永乐店镇党委:党建工作助理员提升农村党建水平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影像社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