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A的黔中城市群产业结构演变研究

2010-09-27 10:15吴建军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遵义市第二产业贵阳市

吴建军

( 贵州财经学院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4 )

基于SSA的黔中城市群产业结构演变研究

吴建军

( 贵州财经学院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4 )

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它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影响着一国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尚处雏形状态的黔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黔中城市群内各区域产业结构,借以促进城市群内各区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整个贵州省的经济发展。

黔中城市群; 偏离—份额分析法; 产业结构

一、引言

城市群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由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城市为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条件,城市之间相互密切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1]目前,发达地区“城市群现象”越来越明显,城市群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随着城市群现象的大规模出现,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国外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城市群经济联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与组织的理论或实证研究;[2][3]国内学者对城市群的研究总体上起步较晚,主要是借鉴国外城市群发展实践与理论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空间结构、协调发展和竞争力等方面的研究。[4][5]综观之,对东部地区城市群现象探讨较多,对西部地区城市群研究较少。但是,不同城市群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在地区和全国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二、黔中城市群概况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99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887亿元,增长了近4倍。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贵州仍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内陆省份,各种主要经济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贵州周边省份先后提出并实施了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如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使贵州的发展空间日益受到挤压。[6]对贵州来说,如果不能认真分析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贵州就有可能被再次边缘化。黔中地区是贵州省内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具备发展城市群的基本条件。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杨建荣在《论中国崛起世界级大城市的条件与构想》中就提出国内可构建8个城市群,其中就包括了以贵阳为中心的贵州高原城市群。

有学者认为,黔中城市群应包括贵阳全境,遵义市、安顺市、黔南州、黔东南州、毕节地区部分市、县城和镇,其范围是以贵阳市为中心,按照城市群构成惯例,120公里~15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路距作为半径有重点地来确定。据估算,黔中城市群区域内人口占全省的30%,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0%左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50%以上,第三产业占全省的50%以上。在黔中地区实施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可以更好地集聚区域资源,促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实现优化配置,对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SSA模型的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最初由美国学者E. S. Dunn、H. S. Perloff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其后由Dunn集各家所长,总结成现今普遍采用的形式。[7]依据该方法,可以通过对区域产业增长情况的分析,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在一定时期内,区域某产业的产值增长速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地区平均增长速度,根据这种差异将其增长量分解为3个变量: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即区域经济增长=份额分量+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这就是SSA模型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SSA模型相关变量满足如下关系:

公式(2)为以增长率形式表示的偏离份额方程,其含义为j区域经济增长率等于全区经济增长率加以增长率形式表示的产业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之和。

四、黔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

云小舟(2008)将黔中地区的贵阳市、安顺市的西秀区、平坝县、龙里县、都匀市、遵义市、金沙县等28个城市列入到城市群的构建范围,利用经济联系强度指标进行剔除,最终确定黔中地区城市群的范围:以贵阳市为中心,包括安顺市的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黔南州的龙里县、惠水县、福泉市、贵定县、瓮安县、长顺县、都匀市,黔东南州的凯里市,毕节地区的金沙县、黔西县、织金县、大方县,遵义的遵义市共17个地区。[9]本文亦采用这个研究结果为黔中城市群的标准区域,以2004年为基期,2009年为报告期,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得到表1、表2。

(一)地区间产业结构偏离份额的比较分析

2004年~2009年的6年间,黔中城市群整体产业增长较快,但各城市增长幅度差异显著。贵阳作为黔中城市群的极核,在经济总增量上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空间极化速度慢。安顺市和遵义市作为黔中城市群的两个次中心,经济增长速度也并不快,没有形成强烈的集聚效应。城市群中的都匀市和凯里市两个极点,经济总增量相差不多,但从发展速度上看,都匀市明显快于凯里市。城市群中的其他县市,总增长量较小,但相对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1.全圈域份额是各地区在全城市群发展速度影响下的增长份额。从全圈域份额与总增长量差异可以明显看出:贵阳的全圈域份额增量(314.97亿元)明显高于实际增量(285.4亿元),说明贵阳的产业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带动,是整个城市群经济社会等各种要素不断向其集聚,推动其产业快速发展的结果。贵阳市实际增长量接近于城市群总圈域份额增量的37 %,在产业增长中具有明显的“龙头”地位。遵义市实际增量也超过黔中城市群全圈域增量的1/3,仅次于贵阳市,其雄厚的产业基础也成为了黔中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动力。

2.产业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是在排除全圈域增长效应后的偏离份额,是衡量地区产业结构性优势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贵阳市、凯里市、都匀市、平坝县、龙里县外,其余地区的产业结构均不具备竞争优势,亟需进一步升级优化以提升其竞争力。贵阳市结构分量的增量、速度高于其他地区,产业结构优势明显。而贵阳市、安顺的西秀区、凯里市、贵定县、普定县、龙里县的产业竞争分量为负,表明这些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较弱,处于竞争劣势。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产业竞争分量较大的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市群中其他地区,这充分说明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作为黔中城市群的核心,贵阳市必须培育起具有本地竞争优势的产业,否则难以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

3.总偏离是产业结构分量与竞争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各地区与整个城市群平均发展状况相比较,其产业经济增长的偏离程度。根据表1,除贵阳市、西秀区、凯里市、贵定县、普定县、龙里县的总偏离率为负数外,其余地区的总偏离率均为正数。城市群内各区域相对整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黔西县总偏离程度最大,偏离率达0.43,其他各区域总偏离量相对较小。值得一提的是,贵阳市产业结构增量为22.18亿元,而产业竞争分量为-51.7亿元,表明自身产业结构存在一定比较优势,但由于产业发展规模、投资力度、政策环境等竞争力不足,抵消了其产业结构带来的优势。

表1 黔中城市群产业整体结构偏离份额分析(单位:万元、%)

(二)地区产业结构内部偏离份额分析

1.2004年到2009年以来,黔中城市群中各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增长中,全圈份额分量的比重明显大于结构分量与竞争分量,说明整个经济圈经济增长“整体性”发展是带动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各地区产业的整合效应明显体现,以政府为主导的黔中城市群建设对整个城市群中各县市起到“共荣共促”的推动作用。从三次产业份额比较来看,大部分县市第二、三产业份额分量明显大于第一产业,产业升级换代趋势相当突出。遵义市、金沙县、福泉市第一产业结构分量与竞争分量为负值,第二产业结构分量与竞争分量均为正值,说明第二产业发展整体上具有结构优势,具备较强的产业竞争力,第二产业增长呈现“质量型”增长趋势,对城市群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较强拉动力。

2.城市群中各县市第一产业增加量基本上是整个城市群第一产业增长效应作用的结果,其结构分量出现不同程度损失。从全圈域份额看,第一产业增量最多的是遵义市,贵阳市名列第二,其他各县市相差并不大。从结构份额看,出现损失最多的也是遵义市,其次是贵阳市。从竞争份额分量看,第一产业竞争增量只有遵义市、凯里市、金沙县、福泉市、贵定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说明这些地区6年来第一产业的竞争优势在逐渐减弱。在各地区的第一产业发展中,尤以遵义市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分量损失最多,分别达345,574万元、132,501万元,一定程度上说明遵义市第一产业已经失去竞争优势。

3.城市群各县市的结构分量都为正,说明各县市第二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升级。但是,各地区的竞争分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以遵义市为最高,贵阳市最低,贵阳市第二产业的竞争优势明显不如遵义市。遵义市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都明显高于城市群中其他县市,说明遵义市区位条件优越,工业基础雄厚,产业联系紧密,工业化程度较高。而作为黔中城市群极核的贵阳市,第二产业竞争力则不强。

4.城市群中所有县市的结构分量均小于整个城市群平均份额分量,表现出明显的以城市群平均份额分量带动效应为主的产业发展趋势。而城市群中所有县市第三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分量均不同程度低于第二产业的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可见工业化仍是当前黔中城市群中各县市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贵阳市和遵义市第三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分量均小于第二产业的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且第三产业竞争能力还很弱。因此,应大力发展以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等产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形成强竞争优势,使其不断加强在城市群中的“极核”地位。

表2 黔中城市群各县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单位:万元)

五、结论及建议

(一)核心地区贵阳市的经济增量处于黔中城市群的领先地位,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优化。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基本相同,但第三产业的竞争优势不如第二产业。作为黔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贵阳市想要发挥出辐射带动作用,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建设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磷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以铝为代表的原材料基地,着眼于泛珠三角区域,增强贵阳市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带动整个城市群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群第二产业呈高速增长态势,表现出明显的工业化拉动效应。贵阳市第三产业总量增长迅速,呈现出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态势;两次中心遵义市、安顺市第二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拉动城市群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能力还是较弱。其他地区自身的第二产业比较优势无法充分发挥,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以提升其竞争力。

(三)从城市群产业结构演进上看,城市群整体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城市群内第一产业整体效益偏低;第二产业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地区第三产业竞争能力在增强,但整体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总体上看,黔中城市群正逐步形成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演进,整合效应比较明显,但各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明显,区域产业经济联系较弱。因此,应充分利用贵阳市的“极核”地位和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为整个城市群的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支撑和动力,带动其他地区发展,促进城市群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应着眼于黔中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第一产业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做大做强工业,以发挥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为重点,通过融入国际、国内产业价值链,增强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为城市群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劲拉动力;在贵阳市和遵义市服务产业化大力发展的前提下,带动其他中心城市有层次地发展现代服务业。

[1] 赵映惠.辽中南城市群、哈大齐城市群、吉林中部城市去经济发展比较[J].城市发展研究,2010,(5).

[2] GOTTMANJ.Megalopolis: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 of the United States[M].Cambridge: The M.I.T PRESS,1961.

[3] BOGUEDJ,CALVINL.Beale economic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M].New York: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1961.

[4] 周一星.中国大陆对外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J].经济地理,2000,20(1).

[5] 刘承良.武汉城市圈产业经济的系统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

[6] 李博,田超.关于构建黔中城市群的一些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4).

[7] 崔功豪.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 刘风朝.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产业结构分析——基于大连的视角[J].经济地理,2007,27(1).

[9] 云小舟.黔中地区城市群等级规模分型特征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3).

Abstract: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s an advanced phenomenon of regional spac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t can produce enormous economic benefits of agglomeration, as well as influence level and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s urbanization. It also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Middle Guizhou which are still in embryonic state, and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ll regions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based on the SSA theo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he area and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hole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Middle Guizhou; the shift–share method; industrial structure

(责任编辑 毛志)

A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Middle Guizhou Based on the SSA Theory

WU Jian-jun
(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Underdeveloped Areas, Guizho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Guizhou 550004, China )

F419.9/F062.9

A

1673-9639 (2010) 06-0072-05

2010-11-02

吴建军(1985-),男,浙江台州人,贵州财经学院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化与产业布局。

猜你喜欢
遵义市第二产业贵阳市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Couple's dance helps lift spirits of millions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