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玲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湖南 长沙 410100)
健康是人生快乐、幸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对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心理健康的意义远远超过躯体健康,它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1]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录取分数线较低,心理落差、自卑感较严重,他们较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2]
为了更好地掌握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对象为选修心理健康课程的部分主持播音、国际传播和电广传媒系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实收有效问卷279份。279名有效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女生203人,占72.76%;男生76人,占27.24%。来自农村的学生121人,占43.37%;城镇的学生158人,占56.63%。来自重点中学的学生129人,占46.24%;一般中学的学生150人,占53.76%。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自拟调查表,共15个问题,涉及的回答选项共59个。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调查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选项及调查统计结果(百分比)1对你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家人(父母,兄弟姐妹和亲友)朋友老师同学其他人77.06%12.54%7.53%2.15%0.72%2父母对你要求最多的学习好听话、孝敬大人为人诚实敢于尝试各种事务其他40.50%19.35%26.16%8.24%5.73%3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过于严格过于溺爱民主和宽容不知如何形容11.47%3.58%64.16%20.79%4所上的中小学是否开设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过没有开设过不清楚听过讲座36.92%36.20%5.02%21.86%5是否有过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有过没有不知道20.43%65.59%13.98%
续上表
序号调查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选项及调查统计结果(百分比)6是否咨询过心理老师咨询过没有6.81%93.19%7心理老师对你是否有帮助帮助很大有点帮助帮助不大帮后问题更重不知道6.09%27.96%5.02%12.90%48.03%8中小学老师能像心理老师那样帮助你吗有帮助心情更坏没感觉53.41%17.20%29.39%9有心理问题时如何解决找亲朋好友帮助找心理老师帮助自己调整回避46.24%2.87%46.95%3.94%10何种心理问题最多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认知差情绪调控失控学习就业压力各方面的问题都有22.94%18.28%12.90%6.45%39.43%11哪个阶段心理问题最多大一大二大三一样13.98%15.77%49.10%21.15%12辅导员帮助情况没有帮助有过帮助不知道27.96%37.28%34.77%13希望心理课偏重的内容成败案例分析心理健康知识人生经验不局限6.45%19.71%7.89%65.95%14心理课的效果有很大帮助有一定帮助没有帮助不确定13.98%75.99%3.94%6.09%15开设心理课的必要性非常有必要有必要无所谓没必要26.88%59.14%12.54%1.43%
(一)家庭环境影响。从问题1对高职学生“心理成长过程影响最大的人”的回答结果可见,77.06%的人选择了“父母(亲友)”,12.54%的人选择了“朋友”,0.72%的学生选择了“同学”,2.15%的人选择“其他人”,只有7.53%的学生选择了“老师”,这说明影响高职学生心理成长最重要的人不是“老师”,而是家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亲友。问题2问及“父母对子女要求最多的是什么”时,有40.50%的学生选择了“学习好”,“听话孝敬”以及“为人诚实”分别只占19.36%和26.16%,而选择“敢于尝试各种事物”的学生仅占8.24%。这说明,在当前高考为大学生升学就业主要渠道的前提下,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使父母不得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一切问题的首位。由于过于强调学习好,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如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挫折承受力等,在没能达到父母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不同程度地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问题3问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时,有64.16%的学生选择“民主和宽容”,11.47%和3.58%的学生分别选择“过于严格”和“过于溺爱”,另有20.43%的学生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清晰表达。这组数据说明,大部分高职学生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仍有部分家长因为教育方式不当,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问题。
(二)中小学影响。问题4问及“所上的中小学是否开设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有36.92%的学生选择“开设过”,36.20%选择“没有开设过”,另有21.86%的学生在中小学听过心理健康讲座,还有5.02%的人选择“不清楚”。由此可见,尽管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课,但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却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文献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尽管集中出现在大学阶段,但真正埋下心理问题隐患却是在幼儿、小学或初高中阶段。[3]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教育机构都应该根据在校学生每个年龄段的性格、认知、生理等特点,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平稳度过各个特定的年龄段。问题5在问及“是否曾经有过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严重的抑郁和焦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时,有63.59%的学生选择“没有”,只有20.43%的学生选择“有过”,13.98%的人选择了“不知道”。由于每个人的自我觉察能力不同,各自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多寡也不同,对“是否曾经有过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类问题,每个人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心理问题已经很严重,但因为种种原因仍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相反,有些人的心理问题并不很严重,但本人却可能会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对那些自认为“曾经有过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当问及他们是否“咨询过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时,有93.19%的学生选择“没有”,只有6.81%的人选择了“有过”。这说明有心理问题而去寻求心理老师帮助的学生,目前并不是很多。问题7问及“心理老师对你是否有帮助”时,只有6.09%的高职学生选择“帮助很大”,有27.96%的学生选择“有点帮助”,还有5.02%的学生选择“帮助不大”,另有12.90%的学生选择“帮助后问题更严重了”,还有48.03%的学生没有做选择或选择“不知道”。由此可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对心理老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在某些情况下,老师若处理不当,不但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反而有可能导致问题加剧。时代对进一步规范我国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加强心理咨询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大学期间的影响。问题10问及学生“何种心理问题最多”时,除了“人际关系紧张”稍高于其他心理问题外,有39.43%的学生选择了“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有点”。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只要某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各个方面。问题11问及“大学期间,哪个阶段出现心理问题最多”时,有49.10%的高职学生认为“大三”期间的就业阶段是导致他们出现困扰最多的阶段。笔者认为,这个阶段导致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多,根本原因还在于学生大一、大二时职业规划、个人成长计划不完善,从而导致大三时就业矛盾突显。根据问题14“心理课的效果”的调查结果,有75.99%的学生认为上心理健康课对他们“有一定帮助”,有13.98%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只有3.94%和6.09%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或“不确定”。问题15问及对上心理健康课的态度,26.88%的学生选择上心理健康课“非常有必要”,59.14%的学生选择“有必要”,只有12.54%和1.43%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和“没有必要”。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在高职学生中采用授课形式,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非常必要。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只有2.87%的学生选择“寻求心理老师帮助”,有46.24%和46.95%的学生选择“亲朋好友帮助”和“自我调整”。目前,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取了诸如建立心理社团、开展“我爱我”心理健康主题月宣传活动、开设心理健康宣传网站、发放心理健康报和在部分学生中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等活动,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所了解。但是,这些活动的宣传力度和学生的关注程度,都很难保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受益。
(一)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大学一年级抓起,以便系统地给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在大一新生中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尽快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技能,正确面对可能面临的失恋、补考等挫折,毕业后勇敢地走向社会,迎接未来的挑战。高职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后,还可帮助同学中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因此,从大一就开始上心理健康课,乃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把好专兼职教师关。一名优秀的心理健康课教师不仅应拥有心理学方面的教育背景,取得心理咨询师专业资格证书,还须具备扎实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是心理健康课教学质量得到保障的必要条件。一名心理健康教师如果不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授课时即使观察到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可能由于授课内容不当或干预不及时,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导致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笔者在为学生上心理健康选修课时,在授课完成后,还对学生进行各种心理健康咨询,经常有学生课后与笔者预约进行心理咨询的情况,有个别属于心理危机干预对象的学生,在笔者帮助下,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或缓解,避免了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提高专兼职教师的业务能力。为保证心理健康课教学质量,可以考虑建立一支心理咨询督导队伍。其职责是对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督导,对教师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予以指导,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开展咨询案例讨论,以提升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此外,督导队伍还应开展教研教改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教改活动,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生命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受学生欢迎,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受益。
(四)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为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有必要定期给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通过培训,使辅导员的各项工作更加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的各项活动更加人性化,在处理各类心理危机事件时,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鉴,尚虹,郭星.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15.
[2] 苏玲. 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态分析报告[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113.
[3] 陶书中,袁海燕.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7):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