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0-09-26 09:36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女童少数民族云南

高 鑫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071)

云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高 鑫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071)

对于少数民族女童来说,受教育权既是一项公民权利,也是一项民族权利,保障这一权利的实现,对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旨在对云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尝试思考相应对策,以期能为云南省女童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云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

一个民族是否兴旺发达,取决于诸多因素,但其最根本、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还是民族人口的素质。女童作为全民族的一部分,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国,适龄女童入学问题不解决,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而言,都是很困难的。

一、云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现状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生活着 52个民族,其中 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就有 2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云南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民族教育。[1](P1518)因而对云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

由于历史及自然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云南女童教育呈现以下特点:

(一)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基础总体水平低,和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相比差距大

到新中国建立前,哈尼族、傈僳族、拉枯族、侗族、德昂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尚无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实施传统教育的方式和内容都很落后;傣族、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虽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但一般只是应用于宗教活动中,民族文字在教育过程中仅有四、五十年的历史。

(二)少数民族男女童受教育比例仍然相差较大

到 2006年为止云南的女性人口中,文盲人口在15岁及以上人口中比重为 23.42%,男性文盲人口在 15岁及以上人口中比重为 9.89%,而全国女性人口中文盲人口在 15岁及以上人口中比重为13.72%,男性中文盲人口在 15岁及以上人口中比重为 4.87%。[2](如图 1)从中可以看出云南地区男女 15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比率同全国相比差距较大。

图 1 2006年云南和全国 15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对比状况图

(三)不同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不均衡

白族、纳西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早已通行汉文字,并像汉族一样采用私塾教育或学校教育的形式。不同的少数民族由于自身的传统和文化的不同,造成教育发展不均衡。

(四)女童受教育层次低,适龄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现象严重

到 2006年,在 6岁及 6岁以上人口中,全国未上过学的男性有 26886人,占 2.40%,女性有714448人,占 6.39%,云南男性有 1842人,占4.83%,女性有 3902人,占 12.25%。[2](如图 2)云南地区女性未受过教育的比率明显高于全国地区,入学率低下。

图2 2006年云南和全国6岁及以上未上过学人口对比图

而在云南“直过区”教育严重落后,人均受教育仅为 3.95年,受教育的层次低,文盲率比全省高20.71%。云南民族的“直过区”是指 20世纪 50年代初,中央政府对云南边疆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13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特殊的“直接过渡”方式,直接、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3]

在低入学率、低升学率、高辍学率的影响下,受教育的层次往往很低。一般来说,条件好一些的女童可以完成小学层次的学业,家庭条件较差的女童,其教育水平基本停留在小学层次以下,很少有女童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女童入学率低,流失率高,造成妇女文盲率高,母亲素质差,伴随而来的是贫困愚昧,人口盲目增长,又陷入了“女童就学难——母亲素质差——贫困愚昧——多胎多育——女童就学更难”的怪圈。

二、云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传统观念、民族习俗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女性教育发展一直比较落后。云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困难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贫困是影响女童教育机会获得的根本原因

云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较慢,贫困成为普及基础教育的一大障碍。经济贫困意味着村民对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非常微弱,疲于应付家庭眼前生计的家长往往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一种投资与未来的事业,家长在子女教育投资上产生性别差异成为可能。

云南是稻作生产的发源地之一,各民族妇女是稻作生产的直接承担者,繁忙的农活和沉重的家务,将妇女束缚在土地和家务上,使妇女失去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4](P301)。母亲肩上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会分散到女儿身上,当家庭人手紧缺的时候,让女童辍学回家显得比男童辍学回家更有意义。[5](P158)

(二)传统落后观念的禁锢是影响女童教育机会获得的主要原因

封建传统的女性观,男女教育不平等。在现在文化环境比较封闭的地区,性别观念很难得到更新和变迁,控制着家庭财产和金钱的男性大多会固执地认为男人读书才是重要的,女人读书无用。在有限的教育资源竞争中,男性总是处于优势。[5](P154)

云南部分苗寨有着这样的习俗:生下女婴,则把胎盘埋在灶下,象征女婴以后的主要责任、工作与角色是煮饭;而男婴的胎盘埋在房柱下,象征他以后成为顶梁柱,为家庭建房子。[6](P21)在我们这种父系社会中,女孩子被认为是讨债鬼,不但在教育上得不到和她们兄弟同等的注意,甚至在出生时也有即被溺死,或很小时候就被抛弃或被出卖的。女孩子在社会地位上的低落,无疑是导源于这种歧视的。[7](P243)重男轻女思想在云南各民族中的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女童入学。

(三)民族宗教文化和传统是影响女童教育机会获得的直接原因

民族传统文化以其潜移默化的巨大介力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进而作用于民族成员的价值取向。[8]宗教的影响带来的怯弱心理。回族信仰伊斯兰,如贫困地区的回族母亲从小就受到宗教的影响,相信男人比女人更尊贵,是女人的主宰者。女童也因此常常自觉自卑,闭门自守不求进取,不思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地位。

在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受传统习俗的影响,早婚早育过早的结束了少数民族女童的受教育过程,一些少数民族女孩上学本来就很晚,过早的怀孕、抚养孩子使得很多女孩过早的脱离了学校。

(四)现有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女童教育机会获得的客观原因

云南少数民族地方聚集区地方多财政拮据,致使对边远山区的学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基础薄弱,给女童教育的普及带来了一定困难。其次,教育资源匮乏,学校缺乏课桌椅凳和必要的教学设备,实验器具不齐全。第三,学校办学形式单一,对于失学、辍学女童缺乏补救性措施。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教学脱离了当地的生产实际和女童的生活实际的需求,使得女童失去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第四,教师力量薄弱,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较差。尤其是缺乏女教师。由于缺乏女教师,难以对女童起到女性榜样作用。

三、解决云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女童教育问题,不仅要靠各级政府加大投入,靠教育部门采取措施,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有关方面互相配合,协同一致。

(一)加强国家干预政策,注重法律的执法过程并通过各种政策倾斜来弥补现实存在的不均等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认识。严格执法和大力宣传结合起来,坚持依法治教。

(二)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家长观念

让家长知道,送子女上学也是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一是要利用各种现代化传播工具,大力宣传,塑造健康的女性形象。二是树立典型,发挥成功女性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妇女地位。三是要优化女童成长环境,提高母亲的素质,为女性提高更多的职业技术培训机会。

(三)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育发展模式,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学内容

条件较好的地区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全学科;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则以语文、数学为主,立足教会学生基本的读、写、算知识。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女童和妇女是家庭中的基本劳动力,可以增加刺绣、挑花、针织等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艺训练,激发女童上学的积极性。

此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要研究、使用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促进多元文化传播、交流和创造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促进女童更好的接受学校教育的积极方式。双语教育是解决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和妇女扫盲教育中语言障碍的一个重要办法。但是实施双语教育又确实面临着资金、教育资源、师资、管理等多方面的困难。但是开展有效的双语教育就像少数民族专家M.F.麦凯教授和M.西格恩教授所认为的那样:“就世界范围而言,双语教育对加强各民族相互理解是我们所能够做的最有价值的贡献;就国家范围而言,这是促进各个族群体和语言少数民族和平共处的最佳途径。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它都比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所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9](P15)

(四)促稳定、求质量、增数量,加强师资队

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师资队伍的建设比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设施的配备更重要更困难。首先,改善教师待遇,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历培训与岗位培训,提升教师水平。最后,充实数量,解决教师缺口。

(五)倡导对口支援,争取多方援助,改善办学条件

少数民族地区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教师到东部地区中小学参观,吸取经济发达地区办学的经验。经济发达地区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也可派优秀教师到该地区支教或指导教学。

(六)收缩校点布局,调高教学质量

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学校布局分散是必要的,但这不考虑规模效益,办学效益,不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承受能力,过分分散不够妥当。在不影响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应适当规划学校布局,调整学校数目。可使有限的人、财、物得到合理的利用,也有利于解决教师的住宿和生活问题。

四、小结与思考

阿尔及利亚的改革家巴迪斯曾作过这样一个论断:“培养一个男孩,只是培养了一个人,而培养一个女孩,则关系到一个民族。”母亲的脱盲与否不仅影响到子女的入学或辍学,也影响到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更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进步。

普及女童教育不仅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等有关方面进行促进,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女性的角色自我认同感,让女童真正认识到自身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内心中发出学习的渴望,可以开设心理专题讲座,加强法律的宣传,还可以增加女教师的数量,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女教师具有更强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会更主动地向女学生灌输学习的重要性,也会比较容易掌握女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对于女学生的失、辍学现象会给予更多的同情和关注。还要让她们认识到接受教育不仅仅是他们的权利更是她们的义务。

女童教育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变革中的一个教育现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女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1] 马有良 .云南教育大观 [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

[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M].2007.

[3] 张文凌 .云南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 3.95年[EB/OL]. http://www.gd.chinanew s.com.cn/2007/2007-02-04/8/43764.shtm l.

[4] 赵嘉文,马戎 .民族学发展与社会变迁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5] 滕星 .多元文化社会的女童教育——中国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6] 卜卫,王佐芳,等 .社会性别与发展培训手册 [Z].联合国发展署驻华办事处,1999.

[7] 费孝通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 张永明 .民族文化与女童教育 [J].中国民族教育, 2007,(2):16-18.

[9] M.F.麦凯,等 .双语教育概论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Abstract:A s fo r the ethnic group s'girl students,the rightof education is a civil right and an ethnic right as well.Tom ake this right realized has special significance.Thispaper aim s tom ake research for Yunnan ethnic groups' girl students'educational situation and p roblem s,try to think about counter-strategies,in hope of p romoting girl students'educational developm ent in Yunnan Province.

Key words:Yunnan;ethnic group s;girl students'education

(责任编辑 查明华)

The Exp lora tion of G ir l Studen ts'Educa tiona l Prob lem s in Yunnan Ethn ic Groupsand Coun ter-stra tegies

GAO X in
(Co llege of Zhou En laiGovernm entA dm inistration,NankaiUniversity,Tian jin 300071,China)

G75

A

1674-9200(2010)04-0132-04

2010-06-10

高 鑫(1989-),女,天津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女童少数民族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8岁女童学马术坠亡 父母一审获赔百余万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我国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