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大腿中下段纤维软骨间叶瘤1例

2010-09-25 10:54张茂林康厚艺张伟国
磁共振成像 2010年2期
关键词:骨膜包块皮质

张茂林,康厚艺,张伟国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400042

患者 女,43岁。因“发现左侧大腿中下段包块1周”入院。局部无疼痛、肿胀感,左下肢无麻木及潮热盗汗,活动行走正常。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院外CT提示左大腿中下段包块,性质待定。院外行左大腿包块穿刺术,见红色血性液体,再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可见少量纤维上皮细胞,个别轻度异性。在院外诊所包扎中药(具体用药不详)无明显好转,包块反而进行性长大,遂来我院就诊。

图1 MR T1WI 左侧股骨下段旁见一边界清楚短T1信号肿块,中央见小片状低信号;图2 MR T2WI肿块为等高信号;图3 MR增强扫描示肿块明显均匀强化,中央小片状T1低信号区无强化

我院MRI示:左股骨下段内侧见一梭形混杂短T1长T2信号影。肿块边界清楚,最大直径为9.8 cm,周围软组织受推压移位。病变紧邻股骨内侧骨皮质,与之宽基底相连,中心见小片状低信号区域,局部骨皮质局限性增厚,骨髓腔无异常信号,增强后病变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更清楚,中心小片状低信号无强化区域考虑钙化(图1~3)。MRI拟诊:左侧股骨下段内侧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皮质旁骨肉瘤。超声示:左大腿中下段肌层深面见大小约10.8 cm×4.0cm的梭形混合性回声影,形态欠规则,边清,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其范围局限,可见明显包膜,该处骨皮质线见一长约0.5 cm的回声中断,于回声中段前方见一大小约0.9 cm×0.5 cm的斑片状增强回声(考虑游离骨片),上述块影以该片状强回声为中心向浅面蔓延,该处肌肉受推挤,肌丝样回声呈纠集状态,肌肉与块影无明显关系,股动、静脉浅支于块影后方穿行,与之明显血流关系。超声拟诊:左侧股骨下段混合性占位,考虑骨肿瘤。术中所见:左侧股骨下段软组织内包块,呈脂肪样变,大小约14 cm×12 cm,浅黄色,质硬,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包块蒂与股骨相连。病理诊断:左大腿中下段纤维软骨间叶瘤(图4、5)。免疫组化:S-100(+)、CD34(-)、SMA(-)、Des(-)、caldesmon(-)、Ki-67<5%。

图4 显示增生的纤维组织(细箭)及呈柱状排列的软骨细胞(粗箭),HE×100;图5 显示相间排列的脂肪组织(细箭)和肌肉(粗箭),HE×100

讨论

纤维软骨间叶瘤(fibrocartilaginous mesenchymoma)为一极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1-3],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所报道的此病例尚不足20例,我国有2例[4,5]。它由Dahlin[6]等于1984年首先报道,因病变复发率高命名为“低度恶性纤维软骨间叶瘤”,但无转移瘤发生,后来Mayo Clinic报道的一组病例时也无转移瘤发生,故删去了“低度恶性”,直呼其名为“纤维软骨间叶瘤”[2]。该病好发年龄为9~23岁,平均为13岁,男多于女,我国所报道2例中1例为10岁男性[4],另1例为52岁女性[5]。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也可发生于腓骨近端骨骺、肋骨及第一掌骨。它生长缓慢,可有局部疼痛或可触及包块。病理学上有两种组织构成,一种为良性,类似于骨骺生长板的软骨组织,另一种为类似于低度恶性的纤维肉瘤样组织。影像学上,它通常既可有良性的骨膨胀、骨间隔或皂泡样改变,又可有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的恶性征象。本病例为股骨干骺端旁软组织肿块,与股骨关系密切,病理学上表现为软骨、纤维及脂肪多种组织成分混杂,发病部位及组织学符合文献报道[5]。但本病例影像学检查无溶骨性骨质破坏,仅轻微的累及骨皮质增厚,表现为肌间隙内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说明其组织学起源也许来自间叶组织而并非骨组织。纤维软骨间叶瘤表现为溶骨性破坏时应与纤维软骨间叶性肿瘤、骨巨细胞瘤、尤文氏肉瘤及嗜酸性肉芽肿等病鉴别,而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时应与皮质旁骨肉瘤及纤维瘤等鉴别。但有利于本病的征象有两点:一为本病少有骨膜反应,即使有也呈良性骨膜反应[4],有别于骨肉瘤;二为本病可有软骨基质钙化[3],在MRI检查中T1WI及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CT检查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I检查。具有此两个较为特殊的征象时且发于长骨干骺端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但要真正确诊还是要依赖病理检查。对于本病的治疗一般均采取手术切除治疗。

[1]Gedikoglu G, Aksoy MC, Ruacan S.Fibrocartilaginous mesenchymoma of the distal femur: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Pathol Int, 2001, 52: 638-642.

[2]Sumner TE, Ward WG, Kilpatrick SE, et al.Fibrocartilaginous mesenchymoma of bone: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Pediatr Radiol, 2000, 30: 315-317.

[3]Martínez-Lage JF, Alarcon F, Hernandez-Barcelo JE, et al.Fibrocartilaginous mesenchymoma of the spine in a child:a case report.Childs Nerv Syst, 2009 Nov 19.[Epub ahead of print]

[4]杜湘珂,朱绍同.医学影像学疑难病例精粹.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401-405.

[5]郭其勇,亓建洪,朱宝林,等.纤维软骨间叶瘤一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2003,23:46.

[6]Dahlin DC, Berton IF, Beabout JW, et al.Fibrocartilaginous mesenchymoma with low-grade malignancy.Skeletal Radiol, 1984, 12: 263-269.

张伟国教授点评:

本例影像特点:患者为中年女性,病史1周,骨旁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基底部较宽。T1WI、T2WI上信号混杂,病灶周围有较大范围的短T1长T2脂肪样信号,病灶中心有结节状低信号,疑似钙化,两者之间为明显的长T1长T2软组织信号,增强后显示明显强化,中央低信号区为更明显的低信号区。

鉴别诊断范围:骨旁含钙化的软组织肿块应鉴别多种良恶性病变:皮质旁骨肉瘤,尤文氏肉瘤,错构瘤,血管瘤。

1、 皮质旁骨肉瘤:虽然肿瘤也附着于骨皮质旁,亦好发于长骨干骺区,但病变多呈不规则结节状,包绕骨干生长,一般无脂肪成份,可有大量瘤骨形成,高度恶性时可破坏骨皮质侵犯骨髓腔。本例患者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其内无大量瘤骨形成,有脂肪样信号且信号混杂,无骨质破坏可资鉴别。

2、 尤文氏肉瘤:青年人多见,典型表现有葱皮样骨膜反应,髓腔有骨质破坏。本例患者年龄大,骨膜反应不明显且无骨质破坏可除外。

3、错构瘤:多位于肾、肺。软组织内错构瘤少见,且多发生于头、颈、背部和四肢,病变多位于肌肉软组织间隙内,本例肿块仅邻骨皮质宽基底生长且有轻度骨膜增生,与常见错构瘤不一致。

4、 血管瘤:软组织内血管瘤病灶长轴通常与肢体长轴一致,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无明显包膜,无临近骨膜反应,且信号颇具特征,多为明显长T2信号改变。与本例肿块边界清楚且有蒂与骨皮质相连及信号变化明显不同,可除外。

最终诊断:纤维软骨间叶瘤。病变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边界清楚,累及骨皮质增厚,有脂肪、肌肉软组织、钙化等多种信号混杂,有一定影像学特征。

猜你喜欢
骨膜包块皮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骨膜外克氏针固定并切开修复Ⅰ区伸肌腱断裂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