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全健康为汽车保驾护航
由于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我国国产汽车产销量在2009年突破1300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和销售国家。然而,我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并不会因此止步。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即将出台,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二次腾飞也是蓄势待发。
有关汽车的数据还在历史性的逐步增长,而目前有关汽车的质量同样需要实现足够的跨越,以满足用户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汽车金属零件的腐蚀,不仅会降低其品质和寿命,而且因其腐蚀异常损坏的零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甚至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相反,应用创新的防腐蚀技术,提高汽车防腐蚀性,不仅可提高汽车的外观质量,更重要的是还可提高汽车的内在质量,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提高汽车档次,甚至可成为带动产品销售的一个增长点。近些年来,汽车的耐用性、舒适性以及环保性能已经引起了行业内的足够重视,有关汽车老化、腐蚀和VOC等技术问题也得到了业界的持续关注,并被很多的汽车技术论坛或者交流会提上了会议日程,这些推动了相关领域学术理论和技术水平不断发展。
对于汽车零部件而言,其组成材料以金属为主。因此,要减少汽车的腐蚀,就得从减少汽车金属的腐蚀开始。汽车金属发生腐蚀的原因很多,既包括汽车防腐工艺的选择、材料的选用等自身原因,也包括大气、应力等外界环境的原因。而随着现代工业的继续发展,潮湿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腐蚀性气体长期之内也将会有增无减,这无疑会加大汽车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概率。因为原因不同,腐蚀的类型也包括很多类:斑状腐蚀、缝隙腐蚀、点腐蚀、双金属腐蚀和晶间腐蚀等。相关汽车生产厂家只有对这些常见的腐蚀类型了如指掌,对于常见的汽车车身、底盘、发动机系统及车身内/外饰附件等常见的腐蚀问题做到对症下药,并且能够准确把握汽车材料在将来即将面临的腐蚀环境的变化,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提高汽车金属的耐腐蚀性,并且有效防止汽车老化,生产出来的汽车才能青春常驻。
环保以及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新一代汽车革新的方向,它迫使将来汽车在材料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制品可以有效减轻零部件的重量,而有实验表明,汽车自身质量每减轻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排气量也随之大幅降低。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塑料制品的增加将导致汽车内VOC气体排放的增加,另一方面,汽车美容装修也日益成为时尚,真皮套椅、塑料、橡胶、粘胶济等材料已被大量使用,这些使得车内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增加。当这种气体的浓度值达到或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随着汽车的普及,有关车内散发物对人体危害的讨论在中国媒体逐渐出现。鉴于乘员生病、甚至死亡之类的法律纠纷频繁见诸报端,我国在参照国内外方法的基础上,于2008年3月实施了《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这是世界首个汽车VOC标准。减少非金属材料污染物挥发是有它的技术极限的,“零污染物散发”在实际操作上是不可能的。弃用或者改变添加剂、以及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可能会影响零件的其它设计性能。目前,众多汽车生产企业都在进行整车环境舱采样以及开始对内饰材料零部件的VOC进行管控。对于减少车内VOC排放,一方面要严格把关VOC的出处,比如尽量选用绿色环保的新型材料作为汽车内饰物;另一方面,可以想办法在已经释放出来的VOC上做文章,比如运用某种吸附性的材料来吸收过多的VOC气体。
汽车,作为现代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一种时尚元素,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现代家庭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紧紧联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汽车的安全指标也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其生产流程、设计工艺等都必须紧紧围绕汽车的安全度、舒适度以及环保等条件来进行。而且在一开始,就必须把汽车的各项控制是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在材料选用、结构设计、工艺选择、VOC排放等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并建立一整套评价和检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生产的汽车驶向更快速更安全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