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院校现行招生制度是护理人员医德医风降低的根源

2010-09-23 02:36庞红威李晓珍杨凤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0期
关键词:医风医德生源

庞红威,李晓珍,杨凤玲

(庆阳市卫生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中职护理院校现行招生制度是护理人员医德医风降低的根源

庞红威,李晓珍,杨凤玲

(庆阳市卫生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中职护理院校;现行招生制度;护理人员医德医风

甘肃省市、县级医院护理人员主要接受的是全日制教育和职业教育,其中又以职业教育的中职护理院校毕业生为主,几乎占医院护理人员的70%左右,因此可以说中职护理院校毕业生的医德医风水平基本反应了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水平。中职护理院校是培养护理人员的主要基地,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的建立与形成主要来源于中职教育,所以寻找护理人员医德医风降低的根源必须从中职教育谈起。笔者认为中职护理院校现行招生制度是导致护理人员医德医风降低的根源。

1 中职护理院校招生历史

中职护理院校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1992年以前,这一阶段是护理院校发展的无忧期,这一时期护理院校的生源,主要从初、高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护理院校毕业生有明确的就业去向;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到2003年,这一阶段是护理院校艰难发展与转型的时期,由于国家提倡普通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上高中考大学成为初中毕业生的第一选择。此时的中职院校生源不济,就业无保障,而选择中职护理院校的学生质量也有所下降,数量也有所减少;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由于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加之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有限、初中毕业人员过剩、医疗单位扩大规模导致护理人员紧缺,中职护理院校生源数量明显增加甚至过剩,但生源质量不如第一阶段。

由于人们对护理人员医德医风的关注和不满主要集中在近几年,故笔者试从第三阶段所培养的护理人员中寻找原因。

2 中职护理院校招生现状

从2003年开始,中职护理院校招生数量明显增加,以庆阳市卫生学校2003~2009年招生人数为例(见表1)。

表1 庆阳卫生学校2003~2009年招生情况统计(人/年)

由表可见,2003~2007年招生人数处于足额、高水平状态,2008年、2009年生源数量增幅过大,学校处于超额运行状态,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使医德医风教育更加难以进行。

(1)班级过大,降低了教学质量。我省中职护理院校的教学硬件设施落后,大多硬件设施是20世纪80年代前建造的,已难以满足现代的教学发展,其中常规教室均为标准教室(容纳40人左右)。现招生数量急剧扩大,班级人数也不得不随之增加,每班学生普遍在60人以上,使教室显得拥挤而狭小。这就缩小了学生在教室中的个体空间,教师也被完全挤在讲台上与学生隔离开来,导致课堂上因难以做到师生互动而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班级人数过多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精力分散,管理难度增大,班主任难以明确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也就不能及时、准确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任其自由发展的情况下,学生的思想受到外界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增大,再加上学生缺乏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不良的思想意识形态很容易就会形成,而医德医风低下正是他们道德品质不良的表现。

(2)班级过多,教学配套设施压力增大,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减少,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降低。学校教学硬件设施落后,宿舍、教室与实验室数量只能满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的教学要求。随着招生数量的急剧扩大,各校为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大幅度的压缩教师办公室及实验室;同时,相同专业平行班级增多,教室数量明显不足,腾出面积较大的实验室作为教室就成为解决教室数量不足的通用办法,但实验室的一再压缩,给某些实验较多的或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的开设造成巨大困难。这使得医学这门经验学科、技术学科在教学中演变成了纯理论学科的想法,在学生的思想中形成了医学就是动动嘴皮子、耍耍笔头子而已的学科,容易将医患沟通技巧差、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护理程序紊乱等错误作风带入临床实践中,引发医患纠纷。

(3)课程数量增加,教师精力不足,要求不严,学生的某些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操作难以得到纠正,这成为毕业学生进入临床引发纠纷埋下了伏笔。首先,由于班级数量增加过快,原有教学人员顿显不足,教师超额代课的现象十分普遍,从而导致教师精力不足,辅导不及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反思、不查对、做事肤浅的作风。其次,因为班级过大,使得上课时维持课堂纪律的难度加大,占用的课堂时间增多。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讲课肤浅、速度快,不做深层次分析,容易使学生产生做事不分重点、急急忙忙、慌慌张张,临证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不良作风。再次,学生实验分组过多、过大,教师在指导实验时,只能走马观花,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或错误操作不能被及时发现并纠正,这样易使学生形成正误不分、操作想当然、事前不分析、事后不总结、做事不踏实的不务实作风。

3 生源分析

(1)农村学生居多,缺乏沟通能力。我省中职护理院校所招收学生90%来自农村,他们普遍存在着社会阅历少、沟通技能差等缺点,进入学校后,由于中职学校的管理模式与之前不同,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又明显增多。部分学生受到繁华都市的影响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形成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从而在进入临床后不安于微薄的薪金而降低服务质量,甚至出现按病人身份高低、药费提成的多少及对自己的有利程度给予服务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虽认真学习,但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在面对病人及病人家属的询问或某些要求时,往往不知所措或处理不当,引起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强烈不满。

(2)独生子女数量逐年增加(见表2),学生相互忍让、分工协作精神不足,主动为人服务的意识降低。第一,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因子女少而娇惯孩子,使孩子没有养成主动劳动和服务的习惯。因此在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后,以往的生活习惯使这些学生难以进入护理角色,不能主动地、高质量地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第二,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于非独生子女,行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活动中缺乏相互礼让、忍容的态度和协作的精神。他们往往因病人或病人家属“不敬”的只言片语便冷脸相对,用尖酸刻薄的言辞嘲笑、讥讽病人或病人家属。

表2 庆阳卫生学校2003~2009年招收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人/年)

(3)所招学生文化水平低,难以理解医护知识和技能。《论语·为政》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目前,中职院校招生采用直升制度,所招学生以未能考取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为主,他们文化水平低(见表3),对待问题不求甚解,而且缺乏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在临床护理中为避免病人的询问,他们往往冷脸面对病人,生硬服务,使病人“望之生畏”;当有病人“不知好歹”询问他们时,他们就疾言厉色,声声呵斥。

表3 庆阳卫生学校2003~2009年报到新生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程平均分数表(分)

(4)所招学生学习习惯差,纪律涣散,自我约束能力差。医学专业思想的建立、专业能力的培养,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病人热忱服务的医德医风的形成都需要长时间地去培养,而目前招收的学生普遍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他们文化底子薄,自我约束能力又差,思想上又不重视,从而导致他们对医学的认识十分浅薄。由于缺乏专业情感,因此在思想意识里也就难以形成或根本不存在由情感上升而来的道德作风即医德医风。

(5)所招收学生不符合护理行业从业人员要求。近年来,学校对所招收的学生不再进行筛选,凡是来者均收,使某些不符合护理行业从业要求的人员(如严重晕血者、接触或嗅到青霉素等药物气味就过敏者、某些行动不便或上肢有碍医疗操作的人员、有精神疾患的人员、对医疗护理行业有严重抵触情绪的人员等)也被招收进来加以培养,在浪费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耽误了这些学生接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育机会,培养的结果是:培养的就业技能不能使他们就业或勉强就业后也难以为病人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从而降低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社会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下降。

综上所述,中职护理院校为求自身发展,增加招生数量而降低生源要求,采用初中毕业直升等方式无限制招生已成为导致护理人员素质降低的根源。如果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不加扭转,招生必然出现吉芬现象,中职护理院校也将逐步沦为吉芬商品而无人问津。护理人员作为生命的守护者,其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能以及和蔼可亲的态度,明代裴一中在《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由此看出,学医之人(包括护理人员)必须是学识渊博、品行仁义、道德高尚之人,切不可将与医无缘之人强度成医。

G630

A

1671-1246(2010)20-0086-02

猜你喜欢
医风医德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图表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浅谈促进现代藏医药发展的医德医风问题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