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友
著名数学教授严士健先生指出:“数学界要大力宣传数学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同样要主要对学生宣传这一思想:学数学不是为了升学。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本身是有用的,让他们碰到问题能想一想,能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即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工具的价值在于应用,在应用中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与客观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的意义,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意识,打下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为生活服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数学在人类生活、制作、研究、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显现出其独有的价值和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数学的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从小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因材施教,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中学数学的理论是对实际问题的高度概括。比如在立体几何中,锥体体积与其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不容易掌握。如果教师用大量的习题来训练,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容易打消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们换一种方法:要求学生用纸做一个体积为v,外观很美的锥体,动手前设计好方案,如纸张的大小,分解图形等。学生通过查找、思考,计算,做出一个理想的锥体之后,对锥体的体积与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就会理解了,自然也会把它区别开了。同时更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数学在生活的实际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理,这样学习的情况还有很多。如:学习等差数列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部梯子;学习等比数列时让学生估算一下,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机;学习了椭圆知识后,学生明白了古代人类为什么会准确预测慧星的回归,学生对古人佩服的同时,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数学;学习概率知识时,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那么多人抽奖,买彩票,参与的人多如牛毛,而中奖者廖若晨星。学生就会理性看待人们买疯狂买彩票期待一夜暴富的心理。
二、因地制宜,适度拓展教材,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要舍取有度,教学内容有所教,有所不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删补。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整齐化一,但过于系统严谨的教学内容体系制约了教与学的创新。教师应该将知识结构化,用清晰的因果、隶属、整合去激发学生联想,诱发创新、求异的灵感,并要结合学生实际,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比如学习函数时,就可以选用我们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加工,抽象出里面蕴含的函数关系,用相应的函数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也就是要求发展的校本教研。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和自己有关,也很熟悉,就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学生主动参与,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函数知识适时进行归纳,对于现在关联度不大的内容要大刀阔斧的删除,增加一些与现实息息相关有意义的内容,会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感到数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本质,从而再现了数学的重要性,学生积极主动学好数学。
三、注重实践,让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每节课都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做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猜想形成结论,验证假设。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引导让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想到有创造价值的问题。在问题找到后,方向和目标明确之后,学生的思维就进入到创新酝酿阶段,即通过收集信息资料,从事实验或试验研究,按照创造性求解问题的要求尝试各种设想的可行性。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突变阶段,处在“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境界。在非显而易见的设想明朗了之后,还得进行精确的思维推理,以验证假说的可靠程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处于活泼状态,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教学观念要以生为本,把教会作为出发点。数学来源于生活,是随着生产实践发展而发展的,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思维环境,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优化思维品质,在问题的被解决中找到乐趣,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意义。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问题取之不尽的源泉。培养新一代具有数学应用意识的人才是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使学生最终具备很强的数学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