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千亿资产李嘉诚商业帝国发家秘史

2010-09-20 10:27小C8httpchinatooclecomcbnaitem200910114817866html
博客天下 2010年15期
关键词:塑胶财团九龙

文/小C 8http://china.toocle.com/cbna/item/2009-10-11/4817866.html

坐拥千亿资产李嘉诚商业帝国发家秘史

文/小C 8http://china.toocle.com/cbna/item/2009-10-11/4817866.html

曾有人做过这么一个比喻:香港市民每花1美元,至少有1 0美分会到李嘉诚的手中。这并不是夸大之词。

赵钱孙李,李是百家姓中的大姓,而李姓对于香港来说,似乎又偏重了几分贵气。香港两大富豪—李嘉诚和李兆基—都姓李,而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兆基的次子李家诚与李嘉诚重名,李嘉诚的次子又与李兆基的次子分别迎娶了著名的港星梁洛施和徐子淇。真正是剪不断理还乱。

李嘉诚,1928年7月出生于广东潮州市一个贫穷家庭,父亲为教师。

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12岁的李嘉诚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刻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

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年年底,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愈来愈大,“长江”的订单以几何倍数增长。直到1964年,前后7年时间,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元的利润;“长江”也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更是得到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3年,李嘉诚与表妹庄月明(即舅父庄静庵之女)成婚,翌年生下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则在1966年出世。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创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翌年改组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地产事业上大展拳脚,并在后来多次石油危机和经济萧条的时期,趁楼价下滑,运用人退我进、人弃我取的战略入货,结果在楼市大升时获得巨利,使手上的资金暴增。

19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企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他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采取不动声色、出其不意的战术,派人大量暗购九龙仓股票,使九龙仓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由原来的13.4元,狂升至56元。九龙仓集团感到大势不妙,立即部署反收购行动。无奈他们资金有限,最后不得不向汇丰银行求助。而汇丰银行与李嘉诚合作多时,双方关系良好,这使李嘉诚有点为难。其时,资金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包玉刚,亦正在争夺九龙仓。李嘉诚见好就收,主动将持有的1000万股九龙仓转让给他,从中获利5900万港元。李嘉诚这一仗,可谓一箭双雕,既避免了与关系密切的汇丰银行有正面冲突,又使包玉刚领导的华资财团可顺利取得九仓控制权。

包玉刚识英雄、重英雄,把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股票,转让给李嘉诚,为他后来入主“和黄”埋下伏笔。

1978年,李嘉诚再次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地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李嘉诚这次采用的战术,不单是攻其不备,更是迂回包围。他指挥手下,以极快速度暗中低价收购“和黄”。当“和黄”董事局主席祁德豪发觉李嘉诚的举动时,虽然急忙组织英籍大股东进行反攻,但为时已晚,李嘉诚已夺得先机,加上汇丰银行的帮助,终在股市上成功大量吸纳“和黄”。至1980年,李嘉诚已拥有超过40%的“和黄”股权。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也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当时,并没有人追问当中关键性的一役,即汇丰银行为何愿意将手上的“和黄”股票卖给李嘉诚。此中的原因,直到1998年李嘉诚才说出。原来,当年汇丰极为欣赏李嘉诚的管理方法,认为由他带领“和黄”,必定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愿意相助。结果亦证明,“和黄”在李嘉诚手上,不出几年,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晋级世界数一数二的跨国企业。

19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次扩大,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另外,自1970年代起,李嘉诚已开展了海外投资,至1980年代,他逐步有目的地扩大有关的投资比重,进行企业全球性战略。分别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新加坡,设立根据地,业绩一年比一年好,还未到1990年代,他早已成为香港的首富,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个领导地位。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 0 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纪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时至今日,李嘉诚不仅在香港有威势,在中国、加拿大、欧洲等地也声名远播。他的公司进军世界50多个国家,雇用人数达到20多万人。数百万香港人从出生的瞬间就开始在“李嘉诚帝国”里生活,用香港电灯集团的电,在屈臣氏、百佳超市购买化妆品和日常用具,到丰泽电器选购家电……而香港电灯集团、屈臣氏、丰泽电器等,不过是“李嘉诚帝国”的一小部分。

猜你喜欢
塑胶财团九龙
九龙口:超然江淮间,敢为天下“XIAN”
遇见九龙口 遇见最美的自己
寻找“九龙子”
塑胶进化
终结“九龙治水”
美丽的塑胶操场
改性超细碳酸钙及其在水性塑胶涂料中的应用
人手发热塑胶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