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人性

2010-09-19 05:36葛铸湾
大众商务·下半月 2010年7期
关键词:改变人性实践

葛铸湾

【摘 要】本文分说了实践的方向性;论述了人性的层次性;从而探索实践对人性的改变是否可能?

【关键词】 实践;人性;改变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230-01

1 实践

“所谓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然而实践又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

实践是人的实践,人们在自我实践时是主体见之于客体(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客体反作用于主体,主体与客体之间辩证的相互作用。然而实践是具有方向性的,实践(相对于主体而言)向外是主体见之于客体,而(主体)实践向内便是见之于自我精神、思維。而这个实践本身人们是认知的,实践本身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即是我们的思想与行动的统一,也即是我们的内心与外界的统一。

1.1 实践向外分为三个方面

实践向外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当人们实践作用于物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运用改造,即是自我通过自我的知识和能力建立实践理念,通过实践理念的指导,人们会把进入主体的物自体改造为人化的事物,从而把人们自我的思想、精神留在了此物自体中,留下了自我思想、精神的烙印。

第二是实践作用于人。此时的实践人们可以换一个词表述的更好些,即是人际关系。人作用于人的实践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国的孔子就是探讨人生一世,也即是探讨人与人如何处理好关系,从而建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天然伦理关系。

第三是实践作用于人和物。实践是同时作用于人和物的。但是我们为了说明的方便分出了以上两种情况。实践同时作用于人和物便构成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此时的实践可以说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问题。此种实践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探讨比较多的是道家文化,道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1.2 实践是自我与客体的统一

实践向外指向客体,向内指向自我,自我与客体的统一便是实践。也即是思维与自我之外客体的统一。我们的思维是因实践而认知客体,从而自我的思维、精神通过客体显现,即是自我的思想、精神在客体中留下烙印,客体是在实践中反作用于自我,从而作用于自我的思维。自我思维与客体的统一便是实践,因此实践是自我与客体的统一。

1.3 实践向内分为两个方面

自我向内的实践。人们可以理解为是自我思想的体悟和自我境界的提升。人通过各方面的学习知识和文化,不断的提升自己,自我不断的要进行思考,自我不自觉的就改变了自我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修养。人对于自我精神的实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纯粹的自我精神实践。第二是伴随向外的实践而发生的精神实践。纯粹的精神实践是我们为了表述的明确而分出来的。

首先,在自我思索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是纯粹的精神实践,因为此刻我们不需要借助客体,但是此时我们思考的问题不可能摆脱客体在我们脑子的烙印。只是为了表述而这么说。人们自我思考的时候就是自我的精神的实践,就是自我精神的改造,也是自我思考的结晶。无论是善或是恶都是自我真实的思想。

第二是自我精神伴随着对外的实践改造。此时是我们在对于外部的实践时候伴随的反思和思考,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文化,从而对于我们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实践向外指向客体,向内指向自我,自我与客体的统一便是实践。也即是心与物的统一,便是知行合一。实践对于人性是具有一定的作用性,下面我就谈谈人性。

2人性

人性有三个层次: 第一属性是人人都具有的,是最基本的属性。做为人都要吃饭穿衣,最基本的生存必备。这也是人的动物属性,就似蚂蚁下雨了就要搬家等,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人类的自然属性是人最原始的性。此时的人还是在动物的层面上。

第二是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不是每个人生时就具备的,是人在后天的社会中逐渐形成的。是人后天的习性。也是人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此时人就区别了动物,因为人是群居的,人与人之间有关系,有人伦。因此,这是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客观原因,是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具有伦理关系。

第三是人的精神属性。精神属性是人所特有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之所在。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在。因为在万事万物中,唯有人是未完成的,唯有人是会思考的,也只有人是有精神的。因此人的精神属性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生物的本质。人会思考,人会思考的前提,即是人能够思考的能力是伴随着人的自然属性先天具有的,而人思考的具体事物则是人在后天的实践中认知的。而不是先天具有的。

3 实践能否改变人性?

实践是人们自我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自我与客体的统一。人的自然属性,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无法使自我的自然属性发生改变。实践在自我的作用过程中,人们是能动的认识自然规律,能动的认知自我。只要我们是人,我们就无法摆脱人之动物的性情,就要生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就是自我如何的发挥能动性,如何的掌握规律也是不可能改变自我的自然属性。对于自然属性我们有的只是克制和控制,不能任其发展。人们对于自我的自然属性只能在量上进行改变,不能做到质变。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后天通过实践在社会中形成的,所以实践是可以改变人的社会属性。而且是实践能够彻底的改变人的社会属性。人在与人的交往中,形成了人际交往,这些交往我们是可以通过实践进行改造自我的交往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实践,即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而更好的改变人的社会属性。实践对于人们的社会属性是可以在质上进行改变。

在人的精神属性层面上,此时人通过自我的实践认知了实践,在认知的时候也丰富了自我的精神世界。可是我们的认知的能力却是先天的性,是无法通过实践进行改造的。也是不可能通过实践进行改造的。即是我们的先天的理性思维是无法改造的。也即是我们的心的认知的能力是无法去改造的。我们无法对于这样的能力进行质的改变,而我们只能够做的就是量的改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知识使我们的思考能力提升,我们可以通过训练使我们的思考能力敏锐,但无论如何我们也是无法进行彻底的改造。可是我们精神的内容却是客观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映,是可以改变的。这样的改变与环境和实践的作用是很有关系的。在我们接触客观世间的时候,我们通过实践能动的作用,这作用也同时改造了我们精神世间的内容。因此实践可以改造我们精神属性的内容,但无法在本质上改变我们精神属性的思考能力,只能在量上改变。

因此,实践是能够彻底改变人的社会属性;然而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中的先天思维能力却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的,能改变的是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内容和能力在量上的变化。因此,从根本上说实践是不能彻底的改变人性,只是能够部分的改变人性,但是实践对于人性的作用是巨大的。

げ慰嘉南:

[1] 刘进田 著: 《心灵的寻索》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肖前 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猜你喜欢
改变人性实践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