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良
脑血管病后所致精神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所引起。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严重威协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后抑郁的疗效,现回顾本科 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 2004年 3月至 2009年 10月收治 60例脑梗死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其中男 26例,女 34例;年龄 45~78岁;将 60例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①治疗组:轻度抑郁 12例,中度抑郁 15例,重度抑郁 3例,HAMD总分(28.60±4.0);SDS总分(67.10±9.5);②对照组:轻度抑郁 16例,中度抑郁 12例,重度抑郁 2例,HAMD总分(29.20±2.1);SDS总分(68.02±4.9)。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均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脑梗死诊断标准:依据 I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 4次修汀的标准《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进行诊断。未使用过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并有脑血管疾病史或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放射辅检有阳性发现者。抑郁症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对抑郁障碍进行诊断:符合上述脑梗死和抑郁症诊断标准;无阳性精神病家族史;神志清,无理解功能障碍的患者;汗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抑郁自评量表(SDS)≥42分;病程≥20 d。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轻、中度抑郁症予盐酸氟西汀 20 mg,1次/d,口服;重度者加服阿咪替林 50 mg,3次/d。30 d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柴胡 15 g,陈皮 10 g,香附 10 g,郁金 10 g,当归 15 g,熟地 10g,川芎 12 g,赤芍 10 g;气虚明显加党参、黄芪各 15 g,白术 10 g,血虚明显加首乌 12 g,白芍 15 g,当归加重至 30 g,肾虚明显加山萸肉 15 g,肉苁蓉、菟丝子各 12 g,湿阻明显加苍术、川朴各 10g,茯苓 15g。30 d为 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两组病例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分。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评定以减分率为标准。痊愈:减分率≥75%;显效:≥50%;有效:≥25%;无效:<25%。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疗效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 30例中痊愈 14例,显效 12例,有效 3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 94%;对照组 30例中痊愈 10例,显效 9例,有效3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 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包括各种病因所致脑血管病变而引起的脑出血、脑缺血,最终导致脑供血不良,发生脑细胞变性、死亡,从而出现各种复杂的神经精神症候群。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病变使脑血流量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相继产生变性、坏死和弥漫性脑萎缩,导致脑内神经细胞营养障碍,产生暂时性机能失调,出现相应的各种精神障碍;其次与脑水肿有关,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受压、软化或坏死等,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功能失调,出现精神障碍。老年人多合并多种内科病症,脑血管病变后易伴发精神障碍;资料显示:病灶越接近额叶卒中抑郁程度越明显,且以左侧额叶和左侧基底节损伤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高。但神经功能缺损,不能诱发反应性抑郁,但重度抑郁可以延缓神经功能的康复。
中医认为该病属血瘀症、痰迷心窍、痰火扰心、血虚生风、风胜则动、气血逆乱、筋脉失养症等脑功能失调。其病因主要是肝郁气滞,心虚胆怯,气血阴阳失调而致。中药黄芪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健脾利湿,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强心、降压、抗炎,有利于脑动脉硬化的改善。同时其抗疲劳、镇静、抗衰老等功效有利于改善脑功能,利于各种精神障碍及与之相伴肝肾疾病、糖尿病等疾患的康复。柴胡为少阳专药,轻清升散,疏畅气机,陈皮、郁金、香附疏肝解郁,当归既补血又行血,熟地滋阴养血、填精,赤芍、川芎均入血分,逐瘀行血,上药配伍,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使得肝郁得解,气血畅通。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养阴,首乌、白芍及加重当归用量,以补血养血,加山萸肉、肉苁蓉、菟丝子以补肾,加苍术、茯苓、川朴化湿健脾。
综上所述,脑血管病后伴发精神障碍可导致脑血管疾病预后不良,及时进行药物干预,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提高治愈率。本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后伴发精神障碍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1]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29(6):379.
[2] 方药中.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37.
[3] 江开达.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