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淑萍,应永秋
(浙江省台州医院药剂科,浙江 台州 317000)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性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类型、显著而持久的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目前,抑郁症发病率正迅速上升,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1]。笔者对本院2006—2008年抗抑郁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了解其应用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数据来源于我院计算机HIS系统中2006—2008年抗抑郁药的应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单价、用量、金额等。确定其限定日剂量(DDD)。DDD值是药物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DDD值参照药品说明书、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第16版《新编药物学》确定[2];用药频度(DDDs)=年应用数量×规格/DDD值,该值可用来衡量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用药频度越高;日用药金额=DDD值/规格×每片零售价,该值表示患者应用该种药品的日均费用。
2006—2008年我院抗抑郁药日用药金额及DDDs排序等情况详见表1和表2。
表1 2006—2008年抗抑郁药日用药金额排序
表2 2006—2008年抗抑郁药用药金额和DDDs排序
由表1可见,我院使用的抗抑郁药有11种,其日用药金额相差较大,最高的是米氮平,日用药金额为14.54元,最低的是多塞平,日用药金额为0.28元,两者相差52倍。
目前临床根据药物上市的时间将抗抑郁药物分为经典抗抑郁药和新型抗抑郁药。经典抗抑郁药包括三环类(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新型抗抑郁药可分为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去甲肾上腺素(NA)再摄取抑制剂(NRIs)、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DRIs)、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HT再摄取抑制剂(NDRIs)、5-HT和NA再摄取抑制剂(SNRIs)。由表2可见,我院新型抗抑郁药的品种逐渐增多,抗抑郁药的金额逐年升高,2007年是2006年的1.77倍,2008年是2007年的1.33倍。DDDs也逐年增高。3年来抗抑郁药品使用总金额的持续大幅度攀升,说明抑郁症患者就诊人数持续增加。有文献[3]报道,全球抑郁症发病率为4.2%,中国达到6.9%,且抑郁症患者还以每年113%的增长率递增。
TCA类经典抗抑郁药虽然价格低廉,但疗效确切,仍被一些患者接受,阿米替林的DDDs在2006—2007年一直居前,多塞平DDDs在2006年居中。但这类药物不良反应突出,常有口干、便秘、瞳孔扩大、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等,此外尚有心脏毒性作用、治疗剂量范围狭窄等缺点,因此该类药物临床应用受限。2008年,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和多塞平的DDDs排名都靠后。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SSRIs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和西酞普兰等。氟西汀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的精神运动性抑郁和无力、疲乏等症状,能有效治疗神经性贪食和暴食发作,不会引起体重增加。但有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SSRIs均通过CYP系统代谢,氟西汀、舍曲林和帕罗西汀都是CYP2D6的抑制剂,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容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其用药金额及DDDs排序逐年下降。西酞普兰虽经多个CYP途径代谢,但其代谢产物没有活性,其他药物对其生物转化过程的抑制程度较低,因而药物相互作用较少[4],而且与同类药物相比,该药对5-HT再摄取抑制作用强,选择性更高,其DDDs呈上升趋势。帕罗西汀口服因其有不受食物或合并使用抗酸药物的影响等优点,主要用于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和惊恐障碍及社交焦虑症,其DDDs居中。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是一种情绪稳定剂,是由两种非常有效的化合物组成的复方制剂,一种是氟哌噻吨神经阻滞剂,小剂量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另一种是美利曲辛-双相抗抑郁剂,小剂量应用时,有兴奋特性。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显著特点是显效快,一周内即可见效,不良反应小,不会成瘾,可顺利停药,不会造成嗜睡,且服药不影响开车和操作机器,不影响读书学习,也不会干扰睡眠[5],所以2006—2008年其DDDs一直居首位。
米氮平虽然日用药金额最高,但用药金额及DDDs一直居中,可能主要是因为其作为第一个NDRIs,独特的药理作用有别于其他抗抑郁药,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及抗焦虑作用,口服吸收快、起效快、抗胆碱能作用小、能明显改善睡眠障碍、复发率显著低于阿米替林,对性功能几乎没有影响[6]。
文拉法辛为SNRIs类抗抑郁药,对5-HT和NA再摄取抑制作用强大,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疗效肯定,且与SSRIs类相比,还能缓解抑郁症伴发的慢性疼痛[7],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抗焦虑新药,作为纯国产的新药在我院众多的进口及合资药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由表2可见,其用药金额和DDDs排序均处于前3位。这对我国抗抑郁药研制生产有借鉴意义。
曲唑酮为四环类抗抑郁药,对NA和5-HT转运系统均有抑制作用,在新型抗抑郁药中镇静作用最强,且无苯二氮类药物的依赖性,适合伴失眠的抑郁症老年患者使用[8],在我院的临床使用频度有增加趋势。
我院使用的抗抑郁药比较齐全,用药结构基本合理。3年来我院抗抑郁药用药金额及DDDs均逐年提高,新型抗抑郁药的应用占主导地位,并呈上升趋势。抑郁症的治疗用药周期长,因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价格适中的药物在临床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治疗中注意药物的个体化合理应用,是医院医生、药师应重视的问题。
[1]严海萍.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12(6):59-60.
[2]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6-299.
[3]毛庆秋,黄 真.抗抑郁药与抑郁动物模型[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5,32(4):216-219.
[4]赵志刚,陈瑞玲,张星虎,等译.治疗指南:精神病分册(原著5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9-133.
[5]刘治军,傅得兴,孙春华,等.抗抑郁药物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6):410-411.
[6]金 燕,张达治.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11(1):47.
[7]刘 文,李焕德.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18(1):66.
[8]安 震.抗抑郁药物的作用特点与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4):1 750-1 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