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芝,薄 红,马 巍,刘 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将各个病区配置的静脉滴注药物转为在药学监护下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的新型管理模式。尽管国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模式没有统一规定,但工作流程大致相同[1-4]。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于2005年建成并正式运行,中心工作流程为录入医嘱(临床医师)→核对医嘱(临床护士)→信息传送→配置中心接收医嘱(药师)→审核处方用药合理性(药师)→打印标签→分篮子(药师)→排药(药师)→复核(药师)→核对及配置(护士)→成品核对(药师)→打包及装箱(药师)→外送各病房(工人)→核对、签收、输液(病区护士)。运行初期,该流程能够适应需要。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必要实施流程再造,对原有工作流程的薄弱环节实施重建,通过整合、重组、删减等,从而形成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减少医疗意外为核心的工作过程。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3年来,配药工作由最初3个病区扩展到32个病区,日配置量由不足500袋上升至5 800袋左右。随着工作量增加,原有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一方面,药品经过脱外包装、上架、排药,破损率难以控制,不利于药品管理;另一方面,一袋一排的排药模式使工作量增大,易产生差错[5]。这两个主要矛盾集中在排药环节,因此在2008年初医院决定对原有排药工作实施流程再造,以解决问题。
将现阶段工作差错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组织业务骨干进行讨论,找出原有工作流程的不足,找出问题集中环节,并予以改进。
以“减少排药差错,降低药品破损率”为核心原则,创建“整排-细核”型排药模式。首先在计算机功能方面取得技术支持,按需求打印“排药统计单”,该统计单与对应排药标签药品消耗一致。具体做法是:1)整排人员按照排药汇总统计单,将某一科室发药的总量(输液和针剂药)放置于固定工作台上,针剂药品不拆外包装。2)细核人员对照发药汇总统计单,核对药品及输液的数量。3)细核人员进行药品再分配,先将医嘱标签贴于输液袋上,将同一病区、同一批次中用药品种单一、数量相同的输液袋放入同一排药篮内(输液袋数量不超过3袋),再将这些输液袋对应药品总量放入药篮内,其他不能合并的输液袋仍保留一篮一袋的排药方式。细核结束后,输液和药品与标签应恰好匹配。4)排好的药不再核对,传入配置间。
调整各班次工作分工,将新的工作流程及分工文字化,张贴公示,具体执行前由主任、护士长利用早会时间进行讲解,让全体工作人员都能了解新流程的意义及变化,以取得大家的支持。新流程实施的初期,主任、护士长现场指导,确保执行到位,并随时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与解决。
与业务骨干进行交流,根据实施效果对新流程中工作细节作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更人性化、更具可行性。
新的工作流程适应现有工作量的需要,加强了对药品的有效管理,降低了排药差错率和药品破损率,使药师可以顺利完成排药工作,从而提高了配置中心整体工作质量。结果见表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有其工作的特殊性,涉及多环节、多人员的配合,任何系统的差错及个体执行的差别,都会对整体工作质量带来较大影响。随着工作量不断加大,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埋下隐患。领导者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对薄弱和存在隐患的环节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对不完善的工作流程实施重建。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系统差错,而且可以将个体执行偏差带来的错误降到最低。本次流程再造是一次总结、分析、设计、实施、完善的过程,几乎改变了每个人的工作方式,成功实现了降低排药差错和药品破损率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流程规划、有组织实施和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员工的配合至关重要,这需要领导者通过解释、说明、协助等方法消除员工疑虑,从而达到流程再造的目的。
表1 流程再造前后药品破损率和排药差错率
[1]杨婉花,蔡卫民,徐 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初探[J].中国药房,2005,16(9):666-669.
[2]沈丽蓉,华旭东,章 辉.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设置与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4):233-234.
[3]李 丽,林红宁,黄小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运行与管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4):266-267.
[4]田丽红.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筹建思路及实施要点[J].中国药业,2007,16(10):49-50.
[5]马 巍,赵春芝,崔秀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模式的改进[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9):77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