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河间市畜牧水产局 李淑凤062450
2010年8月初,我市某村肉鸽养殖户饲养的300余只45日龄肉鸽陆续出现死亡,每天2~3只。病鸽主要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蓬乱,怕冷,排出带泡沫的淡黄色或黄绿色粪便,后期粪便带血,头部瘀血,多呈暗紫色。
解剖5只病死鸽,其典型病变主要表现在肝脏和盲肠。肝脏有不同程度肿胀,色泽发暗,易碎,形成不规则的坏死灶,病灶呈淡黄色或浅绿色,边缘隆起,中央稍下陷;盲肠肿胀,肠腔内容物坚实干燥,有干硬的干酪样物,横断切开,切面呈同心圆层状,中心是黑红色血凝块,外面包裹灰白色渗出物和坏死的肠壁组织。
3.1 镜检
取肝脏组织一小块,将切面置洁净载玻片轻轻触压,然后加生理盐水(40℃左右)1滴,混均后加盖片制成悬滴片;取刚解剖病鸽的新鲜盲肠内容物,用加温至40℃的生理盐水稀释后,制成悬滴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钟摆式运动的虫体。
3.2 细菌培养
无菌操作取肝脏,分别接种于营养肉汤、麦康凯培养基,经37℃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未见细菌生长。
根据发病基本情况、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组织滴虫病感染。
5.1 加强卫生管理,保持鸽舍清洁干燥,对鸽舍内外彻底清扫,地面和饲养工具全部用5%的苛性钠进行消毒;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处理。
5.2 本病主要通过异刺线虫卵传播,因此,消灭异刺线虫虫卵是有效的防治措施。每年定期用左旋咪唑混入饲料喂服,驱除鸽体内异刺虫,切断传播途径。
5.3 每千克饲料中加入甲硝唑1000毫克,维生素K 315毫克,维生素A 6万单位,3次/天,连用5天。
本病全年均有发生。当鸽舍潮湿、阴暗、通风不良,粪便处理不当时,易发生此病。防治本病要从驱虫灭卵入手,加强饲养与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及时将粪便进行处理,杀死异刺线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