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继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工具发展突飞猛进,方兴未艾。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衍生工具的广泛运用,对金融市场、企业财务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传统的会计准则也提出了挑战,要求新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衍生工具的运用所带来的风险和收益。衍生金融工具源自传统的金融工具,传统的金融工具主要有现金、银行和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这些金融工具的出现较为久远,早已为人们熟知和了解,也都有一套较为成熟的会计处理方法。产生衍生金融工具的传统金融工具被称为基础工具,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显著地提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经营效率,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市场最具活力的发展领域,它的出现也为现行会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衍生金融工具特点
1.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点:(1)衍生性,以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以一个或几个基本金融工具作为标的。(2)杠杆性,不需初始净投资,或只需较少的初始净投资就能成通过合约成交金额巨大的交易,签订合约之后交易双方相关的权利义务就发生了转移。(3)要求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个时间交割金融工具或商品特性,而且正是这个特点引申的时间跨度提供了价值变动产生收益、风险的实现的前提,亦对现行会计确认标准形成冲击。(4)未来日期结算(基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现金支付)特性,则是衍生金融工具作为管理风险或投机工具的先决条件,同时也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签约日与结算日在不同时点。
2.衍生金融工具的其他特点:(1)风险性,衍生性和杠杆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区别于基本金融工具的最大特点,它决定了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较大,不确定性较强,风险高。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即因市场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风险、信用风险,亦称履约风险,即交易对手无法履行合约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指衍生金融工具持有者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出货或平仓机会所造成的风险等等。(2)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的共同性,未来日期结算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目的共存。(3)创新性,更多不同种类的衍生金融工具,经过变化、组合以及合成这几种方式创造出来的再衍生金融工具和合成衍生金融工具正在出现,相应会计准则往往赶不上更新的脚步,从而对现行会计核算形成巨大挑战。
二、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的探讨
1.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确认标准。FASB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中提出了确认是指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正式记入某一主体财务报表的过程。财务报表项目的四条确认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IASC认为确认是将符合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项目记入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它确认的观点与FASB的较为一致,只是表述不一样:一是与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极有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这点相当于可定义性和相关性;该项目的成本和价值能可靠计量,这点相当于可计量性、可靠性。综上所述,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和现行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矛盾的,这种权利义务发生在将来,而且计量也不能确定。按照稳健性原则,大部分的或有资产和负债还是得不到确认。
2.会计确认方面现状及解决方案探讨。(1)传统理论上问题及现行解决方案。传统会计在确认资产和负债时强调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衍生金融合约的签订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并在未来产生经济利益或资产的流入或流出。但这种权利和义务并不是来自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而是来自未来发生的交易事项。因此,在传统的确认标准下,衍生金融工具很难满足可定义性,也就不能在财务报表内确认为传统的资产或者负债。新《企业会计准则》提出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定义,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金融负债分为两类,充分考虑到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交易事项,而是以实质重于形式为原则把大部分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纳入资产负债表以内反映,突破了传统的资产和负债的定义限制。同时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的一些高风险金融投资可以及时地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反映,使治理层可以更直接地获取相关信息,为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投资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情况。
(2)新准则下的现状探讨。在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中,不但缺少对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标准,甚至也不存在金融资产的初使确认标准。本次新的《准则》填补了关于初始与终止确认的标准,并适应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大量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披露无法揭示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而这种风险已经大到足以使企业产生严重亏损甚至破产。所以,衍生金融工具进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势在必行,而本次新《准则》也照顾到这一问题。但是,我国金融市场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的标准影响仍然巨大,由于我国金融工具创新还处在初级阶段,对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具体会计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所以,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和对高级会计人员的培训将是解决在新《准则》下关于确认问题的有效手段。
三、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计量问题的探讨
1.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原则的影响。传统财务会计所遵循的会计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即会计以交易实际支付的代价包括市场交易价格和附带成本作为入账的依据,并且在入账后一般不予变动。衍生金融工具对历史成本原则构成了冲击。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待实现的远期合约,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自然无历史成本可循;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合约标的物价格处于不断变化中,其未来权益的内在价格也处于一个不断高低波动的过程,用历史成本计量无法反映这个过程。为了反映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就应分阶段真实地反映企业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这就要求打破历史成本原则所体现的入账价值一律不变的规定,改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2.会计计量方面的现状探讨及解决方案。(1)历史影响下理论上问题及解决方案。首先,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大的亮点,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一个重要标志。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衍生金融工具应当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除非有确凿依据被指定为套期工具否则应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收益或损失均确认为当期损益。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其次,公允价值符合会计信息高质量的要求。会计信息具有高质量,才能帮助决策者进行正确的决策。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表现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上。历史成本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是客观的、可验证的,却基本上忽视了相关性,由于历史成本会计不确认资产负债在初次计量之后价值的变化,资产负债表上只是不同时点历史数据的堆砌,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极大地提高了相关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一方面可以使那些没有历史成本的衍生工具进入财务报表;另一方面可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项目与即时的价值一致,为用户提供更加相关的会计信息。此外,因为公允价值的计量以市场参与者的假设为前提,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计量的企业本身,避免了过多的随意和武断因素,并且为不同企业之间提供了一个较为中立的基础,因此具有较强的中立性,更容易做到客观公正。再其次,公允价值计量更具有可比性,公允价值计量也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这是由于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决定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使得不同时点发生的或不同企业所掌握的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一致的公允价值。在其他计量模式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橘子和苹果”相比较的现象,相同时间取得的相同衍生金融工具,却因为成本不同而无法进行比较。最后,公允价值计量满足金融风险管理。公允价值计量为积极的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会计依据,积极的金融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对所有金融工具的未来价格风险进行持续监控,随时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或平衡所暴露的风险,但这以能及时获取有关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信息为前提,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2)新准则下的现状探讨。从理论上来讲,公允价值毫无疑问是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理想选择。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国际上衍生金融工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而我国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理论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金融市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衍生金融工具(外汇期货、互换与远期、股票指数期货、国债期货、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等)品种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少;主要交易者是国内的金融机构,只有少数国内的大企业为规避外汇等方面的风险,委托银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套期性的衍生交易;我国金融市场价格人为因素还比较多,价格机制还不完善。尽管财政部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明确了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促进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顺利实施:(1)进一步完善资本和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关键在于公允价值的取得,在活跃的市场条件下,各种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价能够很好地反映其真实价值,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2)制定对公允价值评估的相关规范,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机制,促使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避免由于企业信用问题阻碍公允价值的评估。另外,研究考虑丰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披露,在披露资产负债表日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同时,在报表附注中进一步披露资产负债表及以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化趋势。(3)强化内部审计和控制作用。企业应当建立独立于财务和业务部门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部门,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作者单位: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