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世博会的中国追梦人

2010-09-15 07:44宗合httpwwwgmwcncontent20100113content1037188htm
博客天下 2010年8期
关键词:郑观应王韬世博会

■文/宗合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1/13/content_1037188.htm

百年世博会的中国追梦人

■文/宗合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1/13/content_1037188.htm

当我们今天把目光投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史海钩沉,发现中国人自世博会诞生之时起就已与之结缘。

陆士谔—世博会中国预言第一人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向国人提出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在《新中国》杂志预言万国博览会将在上海浦东开幕。由此,奥运和世博两颗梦想的种子便深深植于中华民族和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今天,当我们走进陆士谔一百年前勾勒的梦想世界,不禁惊叹于他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和潇洒、浪漫的情怀:主人公陆云翔在读《项羽本纪》时做了一个梦,梦中时光荏苒,万国博览会要在上海浦东举行,为了方便市民前往参观,在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隧道电车。有趣的是,为此还发生过争执,有的说应该造在地下,有的说应该造在高架桥上,争论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机车在高架上行驶噪声太大,且支撑高架的铁柱影响市容,最终定下造地下电车隧道。终于万国博览会在“已兴旺得与上海差不多”的浦东隆重开幕了。陆云翔在梦中与妻子手牵手前去参观。作为一位爱国者,陆士谔让他的主人公陆云翔在梦中看到一个独立、自由、赢得尊严的中国:上海的租界早已收回,马路中站岗的英捕、印捕皆已不见,裁判所的裁判官、律师皆为中国人,所判均极公平。陆士谔甚至向读者展现了他梦想的中国近代教育的发达:南洋公学共设26个专科,学生数万,欧美日都派有留学生。对中国制造和民族语言文字的前景,陆士谔乐观预言:汉文汉语成了世界的公文公语;工厂中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产品胜欧货远甚。

小说最后,陆云翔被门槛绊了一跤后跌醒,方知梦幻一场。妻子说:“这是你痴心梦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而他却回答:“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如此耐人寻味的结局让每一位读到它的国人都不由自主地激荡起满腔热血,燃烧起奋发向上的激情。

徐荣村—世博会中国送展第一人

徐荣村,名瑞珩,字德琼,号荣村,广东香山拱北北岭人。上海开埠后,徐荣村及其兄弟是最早到沪闯荡并因此发迹的商人买办之一。据《徐氏宗谱》记载,早在道光年中期徐荣村就来到上海,“适中外通商,沪上商务为中外冠,闽粤次之。君往来聚积,一意经营,不数年间,累业巨万,一时与君同为贾者,莫能及君万一。”

如果没有送展1851年世博会的经历,徐荣村充其量不过是一代成功商人而已,他的故事不免有些平淡。但是,历史眷顾了徐荣村,徐荣村也创造了他个人和中国的世博史,在那个绝大多数国人还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甚至还不屑一顾的年代,作为一代中国商人,徐荣村将如炬的目光投向外部世界,当1851年外来新生事物万国博览会的信息传到他耳中的时候,他本能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商业机会。接下来发生的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细节:他很快精选12包“荣记湖丝”紧急用船运到伦敦,最初由于包装不够精致,受冷遇,之后人们终于发现上海荣记的丝绸样品充分显示了来自桑蚕原产地的优异品质,众评委一致“推君丝为会中第一,中外无异词”,“荣记湖丝”一举夺得金、银大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牌、奖状。这是徐荣村世博会故事的高潮,但是,以商人特有的敏锐,徐荣村为自己主演的世博故事“设计”了一个颇耐人寻味的结尾:他专门请来画师,将奖状上的“翼飞美人”图案临摹下来,作为以后荣记产品的商标,并广为宣传。从此他的商品在中外市场上大为畅销。

王韬—中国睁眼看世博会第一人

王韬,1828年生人,初名王利宾,字兰瀛,江苏人士,18岁时考取秀才。1847年,王韬到上海探望父亲,顺便参观了伦敦传教士麦都思主持的墨海书馆。在当时,活字版印刷机对中国书生来说,还是一种很新鲜的玩意儿。王韬面对着按字母次序排列整齐的活字架,以及一天能印几千本书的印刷机大发感慨。一年后,王韬得到机会,留在墨海书馆,担任麦都思的助手。

当时,英国教会认为早先马礼逊翻译的《圣经》中包含太多俚语,决定重印《圣经》。麦都思得到了这个重任,而作为麦都思的翻译,王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逐字逐句对照原文,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1850年新约翻译完毕,1853年旧约翻译完毕。这部《新约》被称为“代表译本”《圣经》。代表译本由于中文通顺,被英国圣经公会采纳为海外标准本,短短6年间已经印行11版,成为在中国最广为流行的圣经译本。王韬功不可没。

太平天国事发,受新思想影响的王韬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军长官刘绍庆出谋划策。李鸿章到上海后得知黄畹就是王韬,以“通贼”罪下令通缉。王韬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1862年在英国领事馆人员护送下搭乘一艘怡和洋行的邮轮亡命香港。在港期间,王韬收集关于香港的资料,留下了很多关于香港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1867年,受外国友人之邀,王韬乘轮船启程。取道新加坡、开罗出地中海经意大利抵达法国马赛,开始了他在欧洲的漫游。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伦敦的王韬有幸见识到了已搬至伦敦郊区的首届世博会的“水晶宫”。

王韬笔下的“水晶宫”是这样的:“ 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丈。窗栏槛,悉玻璃也;日光注射,一片晶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必备 ”别小看这简单几笔,却已是用中文描述“水晶宫”不可多得的记载了。

在英国期间,牛津大学校长特邀王韬到大学以华语演讲,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学者在牛津大学演讲。王韬谈到中英通商的历史,谈到孔子之道,据记载,“是时一堂听者无不鼓掌蹈足,同声称赞。”

张謇—世博会中国实业第一人

作为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是中国近代博览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近代博览事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早在1900年,张謇曾“拟东游考察”,后因故未能成行。1903年1月,由徐乃昌转来了日本驻江宁领事天野巷太郎的邀请书,邀请张謇和东南其他名流参观日本于1903年5月举办的大阪博览会。当年4月27日,张謇东渡,于29日抵达长崎。他带着日本何以能够一跃成为东亚头等强国的问题,第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国土。张謇看到博览会范围约有60多万平方尺,馆舍面积也有9万多平方尺,其场面之大,参观者人山人海,甚为震撼。这使张謇大开眼界,感慨万千。据张謇在日本考察期间的日记所载,他先后8次前往博览会参观,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以求发展自己的实业。他对博览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开始与此结缘。

大阪博览会非常突出地展示了日本在工业动力革命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特别是标志当时科技进步水平的电和电灯对清代中国而言,还是十分稀罕,但在日本已很普遍。张謇通过参观,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在科技、工业及整体文明程度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最为感叹。 受大阪博览会的启发,张謇于1905年,在《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中,建议“北京先行奏请建设帝室博览馆一区,以为行省之模范”,积极地推崇和倡导建设中国的博览事业。

此后,在张謇等人的策划和指导下,中国参加了1907年米兰渔业博览会,促使政府订立了《出洋赛会通行简章》,并由政府和民间合作筹办参加国际博览会,中国终于摆脱了由海关洋员把持赛会的旧格局,使筹办博览会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这在中国博览会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而张謇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清末,中国除参与国际博览会外,也开始尝试自己举办博览会。在1910年6月至11月于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最具代表性。因为这虽是江苏地方举办的,却是晚清中国的第一次全国性博览会。此次博览会22个行政省提供了展品。此外,东南亚、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也都有展品参展。整个博览会历时半年,参观人数达30多万。其规模与影响力不亚于世博会。可以这样说,南洋劝业会是世博会在中国的一次成功预演。

李圭—中国参加世博会第一人

徐荣村本人并未亲自到英国参加世博会;读书人王韬也只是走马观花地有机会在法国参观过巴黎世界博览会。真正第一次走出国门专程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是李圭。

1876年,在宁波海关任职的李圭,受清政府委派,漂洋过海参加了真正意义上的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

自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后,各国参会都由其海关税务机关办理,而中国因海关税务概由外国人“代办”,所以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的都是外国人。毕竟是中国参展,从主管到帮办统统是大鼻子的外国人实在说不过去,长期在海关任职的李圭,于是得以成为中国展览团的一员。

1876年5月13日,李圭带着一名翻译,和中国馆的另一名聘来的工作人员美国人鼎达乘船离开上海,经日本,约一个月后到达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然后从这里改乘火车抵达费城参加了世博会。博览会结束后,李圭又游历欧洲各国,回国后于1877年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介绍环游世界的情况,尤其是翔实介绍了费城世博会的盛况,使中国人通过本国文秘人员的见闻实录,第一次比较真切地走进世博会。

费城世博会,包括中国在内共有37个国家参加。据李圭书中记载,博览会盛况空前、场面宏大、激动人心,展出物品丰富多彩,使观光者大开眼界。

博览会设“总院”(即主展厅),分各国展区;另外专设“机器院”、“绘画石刻院”、“耕种院”、“花果草木院”、“美国公家各物院”、“女工院”等。

世博会上的中国馆,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字。门楼上的横额、对联均由李圭拟定,横额为“物华天宝”,对联曰“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中国馆“陈物之地,小于日本,颇不敷用”,但备受世界各国观众瞩目。中国参展物品共720箱,价值约20万两白银。其中各种土特产与手工艺品,包括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蓝等,在世博会上被推为第一。

李圭在这次世博会上,既看到了西方国家精美的展品,也了解到世界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像丝绸、茶叶的加工方法,瓷器、雕花、景泰蓝的出口量以及其他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前景,这些都因博览会的交流而让他胸中有数了。李圭大发感慨:“据闻一二年后,法国举办下一届博览会,若中国派商界代表参加,置货必有把握,不会像我一样凭空揣疑。当然,中国要在世界贸易中占有光荣的一席,则不仅只是靠传统的土特产与手工制品,而要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了。”

在费城世博会上,美国馆还特别为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展出了康涅狄格州州立图书馆馆藏的中国留学生的笔记作业。包括: 绘画、地图、数学、自然等各门功课,所写的文章有游美记、风俗记等,这些文章都是用中英文对照写的,令李圭激动不已。

李圭借这次参加费城博览会的机会,还顺道参观了美国华盛顿和纽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后取道里昂、马赛,过地中海、红海、印度洋,最后返回上海。历时9个月,行程8万里。其《环游地球新录》一书向中国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顺应了中国走向世界、变革传统社会的历史潮流。就李圭而言,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破天荒地代表中国同西方国家进行了工商贸交流,开创了有中国人亲自参加世博会的先河。仅此,就值得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李圭。

郑观应—中国主张上海办世博会第一人

郑观应,1842生人,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他是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近现代改良主义者,出身于买办而逐渐走上维新之路的著名民族商人、提倡“富强救国”的启蒙思想家。

郑观应早年创办太古轮船公司,在长江各主要口岸开设了商务机构和金融机构,同时还投资实业,先后参股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受李鸿章委任,他先后担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总办、开平煤矿粤局总办等职务。

反映他改良主义思想的《易言》一书,提出了一系列以国为中心的内政改革措施,主张向西方学习,组织人员将西方富国强兵的书籍翻译过来,广泛传播于天下,使人人得而学之。并主张采用机器生产,加快工商业发展,鼓励商民投资实业,鼓励民办开矿、造船、修铁路。

1893年,一部体现郑观应成熟而完整维新体系的著作《盛世危言》终于出炉。《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其中包括举办世界博览会,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剂拯危于安的良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读了《盛世危言》以后评点道:“上而以此辅世,可谓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据说,光绪皇帝读了,也大为赏识,诏命总理衙门特印两千部,分发京都大臣阅读。几年之内,这本书竟被翻印20多次,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等邻邦,风行一时。

郑观应是中国主张办世博会的第一人。《盛世危言》中的《赛会》一篇集中反映了郑观应对世博会的理解,他不仅充分地认识到了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大胆提出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

他写道:“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为什么要在上海举办呢?郑观应写道:“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还、声闻不隔。”甚至在上海举办的集款招商、辟地建屋的具体问题及解决的途径,郑观应在书中都一一提到。文中还提出具体的筹办步骤,先组织小会,逐渐推广,每岁扩充,以与东西各国“齐驱并驾”,裕民足国、致富通商,最后希望当事者“高见远识”,促成此事。

在3000多字的《赛会》篇中,郑观应叙述了从英国伦敦开创的世博会,以及后来法、奥、美、日等国举办的巴黎、维也纳、费城、东京世博会。他还详细介绍了当年(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包括世博会举办的内容、组织、占地、筹备、资金等都有详细解说。并阐述了他认识的世博会的重要性:“其振兴商务有三要焉:以赛会开其始,以公司持其继,以税则要其终。”他认为,世博会可以使“民之灵明日辟,工艺日精,物产日增,商务日盛”,“利国利民”。郑观应还在《盛世危言—技艺》附《振兴工艺制造说》(1900年刊行)中提出“救中国之贫,莫如大兴工艺”的四大策略,其中一策就是“设博览会以励百工”。他从1760年前的欧洲博览会说到英国的万国通商大会及以后的著名世博会。

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主张中国举办世博会的实例。一百多年前,举办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国家展示自己昌盛国力的骄傲行动,而在当时的中国,这只能是萦绕在郑观应等仁人志士心头的一个梦想。

猜你喜欢
郑观应王韬世博会
Bandwidth expansion and pulse shape optimized for 10 PW laser design via spectral shaping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Hydrogen isotopic replacement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zirconium deuteride implanted by 150 keV protons∗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王韬首次使用宪法一词”论辨伪
郑观应的家庭教育思想与实践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郑观应经济思想研究综述
喜游世博会
世博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