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写字兴趣等

2010-09-14 03:35戈伟英
新华教育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想象力灵魂

戈伟英

让学生写好字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让学生喜欢写字,乐于写字,让学生把写字当成快乐的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呢?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一点,我想首先做老师的一定要以身作则,无论是板书,还是批改作业,无论是写评语,还是批日月,都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写出十分漂亮的字时,你的学生会赞不绝口;而当你写的字龙飞凤舞,如同梵文时,你的学生的字也一定是信手涂鸦,胡写乱划;而当你带一个班两三年后,你的学生的字就是你的翻版。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特强,而且榜样的力量非常的神奇。另外,你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字,好的贴,好的作品。可以是古代的名帖、名碑,可以是现代的名家之作,也把学生中写的好的字好的作品向同学展示,让他们去看、去欣赏、去学习。这些耳濡目染,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字的美丽,感受到写字的快乐。

2老师布置的写字内容要少而精,而给学生写字的时间多而足

我认为,写字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抄写活动,而是一种复杂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在写的时候,你不仅考虑要写的字的大小,笔画的长短,位置的安顿,还要考虑到整排,整页的整体布局。如果是学习临摹名家的字,更是需要默记名家的笔画,领悟名家的神韵,这就更需要时间去琢磨。只有真正的用心去写,你才可能有所收获。假如你布置大量的书写作业,而又不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就会赶时间,就会把写字当任务敷衍塞责、草草了事。这样。你就不可能收到写字的效果。而且也会使学生兴趣尽失。

3老师对学生的写字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认真的习惯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如果要求学生写字,就一定要严格要求,对学生的每一次写字,每一个字,每一笔、每一划,都不放松。你要让学生知道,老师不会原谅任何的马虎敷衍行为,使学生不能也不敢胡写乱划,从而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努力把字写好。因为有时候好习惯是逼出来的。人都会有惰性,压力往往就是前进的动力,就是兴趣的开端。

4老师要严格系统的指导学生写字的方法,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指望一蹴而就对于学生写字,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一定要“授之以渔”,从握笔坐姿开始,进行严格的训练,从起笔收笔严格训练,从一笔一划严格训练。从楷书开始,慢慢学习、慢慢摸索、慢慢提高,慢慢由形似到神似。学生会在这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对写字产生兴趣。

5老师对学生要不断激励,从而强化学生的写字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在肯定中形成并得到强化的。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些许进步去鼓励他,千方百计的发现他的闪光点去夸奖他,还可以拿大大小小的奖品去刺激他。老师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字向全班展示,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种比赛,从获奖中品尝成功的快乐,从快乐中激发写字的兴趣。

6要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还需要我们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并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去这就要求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把写字当作职责,把写字当作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把写字当作培养学生的韧性和耐性的手段,把写字当作教学生做人。每一个老师都重视写字教学,这样就形成了“提笔即练字”的习惯。如能这样,你还愁学生字写不好,习惯不好?学生的写字还会不高?

学生们天真无邪,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只要我们老师全心全意想做好这件事,我想不久的一天,我们学生的字一定会如歌如舞,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想象力——语文阅读的灵魂

石吉华

【摘要】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正是有了想象力,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想象力;语文阅读;灵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正是有了想象力,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深入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语言看到生活,透过文字看到图画,显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丰受。

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深入到这段文字里去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2走进作者,把握内涵文章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思维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感悟作品内涵。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人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单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3纵情想象。彰显个性贵州的江广仁教育家说:“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鹅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r”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将是无穷无尽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妙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也就是进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真正的成功。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想象力灵魂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想象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灵魂树 等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漂泊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