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音创作中的“有”和“无”

2010-09-14 09:46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5期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稿件

张 军

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它是播音员、主持人在文字稿件的基础上,经过理解、感受后转化成为有声语言反映给广大听众、观众的一个创作过程。新闻播报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新闻宣传的效果,而且也是评价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水平的重要依据。所以,提高新闻播音的创作水平是每一个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愿望和追求。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先生这一简单明了的定义,深刻揭示了新闻是事实、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是事实的报道的三个特点。新闻的特点对新闻播音有着规定性影响。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新闻播音中,要正确感受稿件的新鲜点,正确理解稿件的内涵,正确把握语言的节奏,迅速快捷地将新闻事实传播给受众。具体说,要做到“三有”和“三无”。

“三有”是:

有内容。事实是新闻的生命,而内容则是播音创作的生命。试想,一篇稿件经过播音员、主持人之口不知所云,即使你的聲音再好听、气息再饱满,又有何意义呢?新闻节目所报道的内容很广,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各个领域无所不包、无所不及。因此,拿到稿件必须清楚明了稿件的内容和思想实质,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还要注意姓名、日期、城市、村庄、区域、企业和机关名称,引用文、引证句、专业术语、数字等的正确性和读法。不把事实搞清楚,不把句子表达的意思理解透彻,播音就会变成念自己都不懂得的字和话,导致播音成了“念”新闻或“唱”新闻。

我国著名播音艺术家夏青在播音准备稿件时强调,要“三读”、“三思”。“三读”就是读三遍:第一遍先粗读,了解文章的脉络和大意;第二遍细读,仔细分析文章内部词语间的逻辑结构;第三遍再粗读,以防第二遍细读、细分析后,局限于文章的细枝末节。同时,一遍的粗读也是将第二遍的分析在大的方面进行归纳整理。“三思”,分析完文章后还要想一想:一是把文章放在大的时空背景中去考察,想一想文章与历史和现实的逻辑关系;二是把文章放在整个节目中去认识,看一看它与其他文稿、与整个节目的逻辑关系;三是把文章放在听众那里考虑考虑,从播和听的传播的逻辑关系去考察,以获得实际的传播效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常亮曾经说过:“播新闻是播意思,不是简单地播句子,语言是思维的产物,播音的过程,是把稿件中的文字符号,用心过脑地转化为头脑中的各种概念,按照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组成一个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稿件文字的揭示,语意清楚准确地播读给听众。”

所以,拿到新闻稿件,要认真分析理解,明确播出目的。这样,才能使形之于声的每一层、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有据可依,清楚明白。

有态度。有人认为,新闻既然是客观事实的报道,播音员、主持人播报新闻时,就不应再有什么立场、态度、感情,新闻播音的调子越自然、越客观、越柔和越好。还有人认为,新闻播音就是传达信息,播音员、主持人不应有自己的态度、感情和倾向性,应让受众自己从新闻事实中做出判断和评价。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播音员、主持人是党的新闻工作者,态度鲜明,分寸得当,是新闻播音对感情色彩的基本要求。站什么立场、持什么态度,这是进行播音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为新闻播音的整个再创造过程规定了方向。因为播音员、主持人的态度和感情,能对受众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起着感染听众、引导听众、影响舆论的重大作用。但是作为播音员、主持人,不能以个人的感情代替党的方针政策,不能用个人的感情去理解和把握新闻事实。无论是国内新闻还是国际新闻,在报道新闻时都必须严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把握分寸,掌握冷热火候。

如党的重要指示、决策,政府的法令、政策等,要凭着自己高度的政治敏感和分析能力深刻理解领会,从政策和宣传口径的角度去把握稿件,采取积极、严肃、认真的态度,使广大群众对党的政策坚信不移。但是在播国际新闻时,应该根据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根据具体稿件认真分析,或严谨,或尖锐,或热情,或诚恳,或沉稳,或冷静,或平实,或据理批评,或义正词严。

了解情况,熟悉政策,有参与和投入意识,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新闻播音就会找到恰当的分寸,播音员、主持人就会发出符合党的政策要求的有情之声,新闻播音也才会有明确具体的针对性。

有节奏。节奏是有声语言运动的一种形式。在播音创作中,节奏应该是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是播音员、主持人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循环往复。简洁明快顺畅的节奏,是最大限度地传达新闻稿件的新意、体现新闻稿件新鲜感的重要方式。

新闻写作历来结构严谨、布局紧凑、语言简练,稿件所反映的都是新近、刚刚发生的事情,急于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受众,受众也期盼着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信息。播音员、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不能不慌不忙、不紧不慢,这不仅和新闻事件本身的要求、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要求相违背,也和当前节目信息量提高的要求不相符,同时,更不符合广大受众“尽早、尽快、尽多”地获知新闻信息的心理。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在新闻播音中,要立足于全篇和整体,以稿件的思想感情运动为依据,要特别注意停顿的简洁,加强气息的控制,做到节奏明快、语势稳健、真挚朴实。

中央电视台的海霞、康辉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到位。他们对稿件的把握与新闻节目的整体风格是一致的,该快则快,宜慢则慢,不单一化、僵化。他们在整个节目播报过程中“一气呵成”,用时代的新鲜气息吸引和感染观众,使观众在倍感亲切的同时,对其播报的新闻内容深信不疑。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从而得到维护。

“三无”是:

无杂念。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坐到话筒前,如能摒弃杂念、精神集中、镇定自若,忠实于新闻稿件内容,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就会取得好的播音效果。而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创作时,却因种种因素的干扰,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有的自信心不强,总担心出差错;有的因强制自己要播好而急躁、慌乱;还有的因生活或工作中的小事而心情不畅……这些,都直接影响播音创作的质量。

要排除这些“杂念”,播音员除了注意加强对自己的心理调节外,在创作中,要把稿件的内容作为关注的中心,使自己成为稿件的驾驭者。之后,可以上口找找感觉,试播开头几句,使思想感情的表达与稿件内容贴切,从容、主动、自如地进入播音创作。

无技巧。语言表达技巧不是一件装饰品,不能向听众“展览”、“表演”,而要不露痕迹地融化到稿件之中。为了“显摆”技巧而使用技巧,就会显得做作、不自然。播音员、主持人在新闻播音创作时,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表达技巧的运用上,这儿要停顿、那儿是重音,这句快点、那句慢点,句句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其结果,“稿件内容是播音的依据”势必就成了一句空话。任何形式技巧都应当是为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的。从内容出发,根据内容来选择确定表现形式,这样的形式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而脱离开思想内容的卖弄技巧的形式,为技巧而技巧,为生动而生动,就只能起到冲谈内容、破坏气氛的作用。

有的播音员、主持人播报新闻时不注意稿件内容,而只是注意形式。不管大事小情,稿件从字面看是“好事”,便播得无比兴奋;一看是悲痛的内容,便播得无限哀伤;只要是声明、评论,便播得“声嘶力竭,义愤填膺”。

没有以稿件内容为依据的思想感情运动,即使把技巧运用得再精美,也是空洞无味的。反之,思想感情与稿件一致,即使技巧运用得不是那么完美,也会较好地传情达意,甚至有新的创造。所以说,无“技巧”才是技巧运用的最高境界。

无腔调。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几年后,以“成熟、有经验”为由,忽视播前的备稿工作,不管稿子是什么内容,拿起来就念。有的将稿件播得四平八稳,等距离拉开字腹,一板一眼,匀速前进。听起来虽然字字清楚,但是没有美感,令人昏昏欲睡;有的拖腔甩调,在介词“在”、“据”、“通过”和在助词“的”上重点强调,拉开字腹,语势向上,并在这些词之后停顿较长,形成了拖腔,“唱”着走;有的语势单一,句子开头的都是大音量,随着句子的推进,气越来越少,音量也越来越小,语势逐步下滑。

这样做,虽然会减少出错的可能性,提高保险系数,但这种只是顾及很小的语言单位的程式化、模式化的机械反应和单调缺乏变化的固定腔调,严重违背了以稿件内容为根本的播音创作规律,此类有形无魂的机械动作,是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创作中应坚决摒弃的。

总之,播音员、主持人将新闻文字稿件转为准确、鲜明、富有感染力的有声语言,蕴涵着创作者的思想品格、文化素养、业务技能、知识储备、气质魅力等综合因素。只要坚持正确的创作方法,充分开拓创作空间,新闻播音就一定会使受众更加“入耳”、“入心”,新闻宣传就一定会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持人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