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造就好新闻

2010-09-14 09:46刘晓宁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5期
关键词:铝业生动细节

刘晓宁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指做事。将这句话用在新闻作品的写作上,同样适用。一篇新闻作品,只有事实的陈述而不含细节描写,就好似一幅画只有远景没有近景,内容再好,也难以吸引人和打动人。有了生动传神的细节,新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会鲜明丰满,事件叙述就会栩栩如生,环境描写就会生动传神。

实践证明,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对于表现一个地方的风貌,揭示事件的真相,深化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新闻工作者既要胸怀全局,思想有高度,又必须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

一般来说,优秀新闻作品中都有精彩的细节描写。人民记者穆青采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描写焦裕禄为止肝痛,藤椅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在《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这篇通讯中,作者写李月华深夜为病人看病时有这样的细节描写:深夜前来的两行脚印还没有(被雪)盖满,一条新的脚印又通到她家的门前……这些星星点点的细节描写成为整篇通讯的灵气所在,它不但感动了无数人,而且成为新闻人学习通讯写作的范本。可见,新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自有其一般事实叙述所没有的传神威力。

那么,具体来说细节描写在新闻作品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一、细节虽小,却可以突出主题,为主题服务。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特征的最小组成单位,是新闻的“血肉”。好的新闻通讯特别是人物通讯,必然有精彩的细节。不会挖掘和捕捉细节,是新闻作品苍白的根源。胡适先生说,《史记》中“奴婢与牛马同栏”,比楚汉战争重要得多,就是因为“奴婢与牛马同栏”这个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

中国长城铝业报刊发的《母爱无边——“耿妈妈”的爱心故事》一文,讲述的是中铝河南分公司一名普通女工耿霞因长期资助、帮助他人孩子而被誉为“耿妈妈”的感人事迹。文章讲述耿霞情牵绿色军营、爱洒部队战士时写道:“每逢八一建军节,她都带上六七百双自己亲手缝制的鞋垫以及篮球、象棋等文体用品,把那份普通母亲的关爱送到远离家乡的兵娃娃手上。”讲述她经常义务献血、积极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文章写道:“体重仅有40多公斤的耿霞从1999年6月参加第一次义务献血开始,至今已经无偿献血2400毫升,所献血总量达到她体内全部血量的50%。”这些细节虽小,但却很好地突出了主题,为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细节虽小,却颇富表现力,可使新闻变得更有深度。好的细节,是滋养干涸土地的水分,是散落的珍珠,是彰显记者观察力和感悟力的重要标准,是文章生动与否极为关键的一环。从广义上讲,新闻作品的细节不仅仅指的是作品中人物、场景的细节描写,它还应该包括能够揭示新闻主题的、看起来细小却耐人寻味的一些细节信息。通俗地讲,就是新闻故事中一些细小的事件。但这些“细小的事件”往往能够以小见大,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悠长的思考,从而使作品本身变得有深度。人民日报记者曲昌荣采写的《青春在焊花中闪亮》一文,报道了中国长城铝业公司产业工人杨红雷从一名普通焊工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的事迹。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于是,他苦练三项基本功:腕功、腿功和眼功。三伏天,工作服湿透了,拧出水来挂在风扇上,匆匆换一件继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技能迅速提高。”为数不多的几句话,正是因为有了工作服湿透拧出水来挂在风扇上换一件继续练这个细节描写,一个刻苦锻炼技能的焊工形象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细节描写,这篇报道才显得富有表现力,作品宣传的主题才变得生动、鲜活、厚重起来。

三、细节虽小,却常包含大新闻。巡检设备时开厂房照明灯,在操作室时关掉厂房照明灯,这是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氧化铝一厂六车间在节省电费开支上的一个新做法。中国长城铝业报通讯员抓住日常工作中的这一细小变化,通过采访写出《六车间妙招巧省电》一文,字数不多,切入点很小,却揭示了企业在深挖节能降耗潜力方面的有益实践,反响良好。对于类似的经验性报道,中国长城铝业报非常重视,注重鼓励和培养通讯员在捕捉细小事情的新鲜经验上下工夫,并开设了“降本增利全员行动”、“班组聚焦”等栏目,刊发了《试剂瓶戴上了“安全帽”》、《垃圾里刨出的“金疙瘩”》等优秀新闻稿件,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这充分说明,新闻不但不应该忽视细节,而且要努力捕捉和抓住细节,写好细节,使新闻稿件更加生动具体、真实可信,从而立地生辉。

那么,如何培养记者的“细节意识”,使其更好地运用细节来表达新闻作品主题,提高新闻稿件质量呢?实践告诉我们,新闻要做“细”,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采访要深。农业部原部长杜青林曾到河北沧州调研,一个随行记者注意到了他与一位老农攀谈时的情景,并就此写成新闻特写《农业部长和一位老农的对话》,获得了省级新闻奖。采访不深入,不可能写出这样生动的好稿子。二是眼光要准。一家媒体在报道一位产妇因误信庸医致死事件时,直接提炼出事件主要原因作为标题——《两张旧板凳拼成“产床”》,一句实话,一针见血,胜过大段空谈。三是落点要低。美联社记者曾经写过一条关于美国失业问题的新闻,导语是这样写的:“就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的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取救济金。”这条新闻的核心是美国失业率创下新高,但記者却选择了小里根领取失业救济金这个充满故事性的细节作为切入点,使新闻有了不同凡响之处,可读性强,耐人寻味。

一滴水可见太阳。细节就是生活中的“一滴水”。真实的细节,客观的描述,让读者在体验中感知新闻的内涵,这大概就是新闻写作所努力追求的境界与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长城铝业报社)

猜你喜欢
铝业生动细节
焦作万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浅析义翔铝业输煤破碎系统改造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铝业行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