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报纸版面视觉化探析

2010-09-14 09:46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5期
关键词:版面报纸

罗 静

摘要:本文力图在图像时代到来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的文化背景下,简要探析作为印刷时代的产品——报纸的版面视觉化手段,并对报纸版面视觉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探讨。

关键词:图像时代 报纸 版面 视觉化

图像时代:报纸的视觉化转向

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宣称“图像时代”到来。图像和形象组成的视觉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从最为深奥精微的哲学思想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的浅薄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①图像时代的到来,对大众媒体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方面,正如阿莱斯所说,“视觉与听觉结合的产品已经能够在全世界任何市场上成功地打开销路”。②以电视为代表的融视听于一体的电子媒介迅猛发展,超越报纸和广播成为媒体中的老大。另一方面,则是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印刷媒体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电视媒体及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围攻和挑战中,以报纸为代表的纸媒相继进行改革,积极迎合图像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放大富有现场感的图片,增加图表、漫画、地图等视觉元素,加大文章字号,突出新闻标题,进一步强化新闻的表现力,成为报纸改版时不约而同的选择。立足于这一时代背景,本文将对图像时代报纸版面视觉化的手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对当前报纸的视觉化转型提供借鉴。

报纸版面视觉化手段的探析

要弄清报纸的视觉化,首先得明白报纸使用的符号系统。广播使用的符号系统包括有声语言符号(口语)和听觉型非语言符号(音响)。而电视的符号系统则包括图像、动作、音响以及字幕、体语。报纸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语言符号;一类是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主要是指包括图片、标题、色彩、线条、结构、空白等诸多视觉元素在内的版面语言符号。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报纸的视觉化应该至少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文字语言的视觉化;二是视觉性非语言符号的视觉化,主要包括版面的视觉化。本文将着重探讨报纸版面的视觉化转向。

图片、标题、色彩、线条、结构、空白等诸多视觉元素共同构成了版面,因此版面的视觉化即指图片、标题、色彩、线条等元素的视觉化。具体来说,是指报纸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生动的标题,以及多样的色彩、灵活的线条、富有意味的空白等版面元素的配合来构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版面。

图片的视觉中心化。正如米尔佐夫所说,“视像化不能取代语言性的语言,但是可以使之更易理解,也更为有效。”③图片作为图像时代报纸体现视觉化特征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报纸版面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笔者认为,图片的视觉中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尺寸大。在这方面,1980年创办的《中国日报》走在了最前头。时任《中国日报》常务副总编的冯锡良要求“报纸要用大照片”,并且要求编辑画版的时候,先确定图片的位置、大小,再考虑文字,从头版到最后一版,每版都有一幅8寸到10寸的大照片。《中国日报》的这一风格为《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学习。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青年报》已广泛运用大照片,形成“浓眉大眼”的版面风格,成为“新派”版式的代表。可以说,对于重大事件,当今报媒已经到了“无图不成报道”的地步。以2009年奥巴马就职次日的报道为例,有研究者检索了美国本土20家主要报纸及全球5大洲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份具有代表性报纸,发现有85%的报纸头版都分外强调视觉要素,连一向沉稳严肃的《华尔街日报》也在报头上使用了奥巴马就职演讲时的通栏图片。世界各国和地区报纸的普遍做法是大幅图片结合大标题,其中美国报纸的头版有80%采用了大字体的通栏标题。④

2.数量多。图片数量的增多,“给传统的阅读增添了意趣和快感”,显然,办报者都明显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增加了报纸刊载图片的数量,成为报纸抓住读者视觉的重要有效工具之一。在图书的出版中,图片要占全书的三分之二。在报纸出版中,许多报纸纷纷开辟专门的图片版,比如《南方周末》的“写真”。即使是较严肃的财经类报纸,如《经济观察》和《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也出现在报纸的每个版面上。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图片更日趋成为当今报纸的常用手段。以《法制晚报》2009年对国庆阅兵式30余个版面的报道为例,各式各样的武器图片成为整个报道的绝对主角,据不完全统计,该报道共使用了近300张图片。

3.位置显著。美国的《纽约新闻报》,英国的《卫报》,我国的《华商报》、《东方早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都在头版上使用有强烈视觉张力的大图片。和上述的几家报纸一样,在报纸出版实践中,报纸头版,以及其他版面的视觉冲击中心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图片所占据。报纸版面作为一个视觉媒体,照片是整个版面的视觉中心,也是版面语言的最强音。

标题的浓墨重彩化。标题是报纸的门面,报纸争取读者眼球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报纸标题的竞争。对于报纸标题,特别是头版标题,历来是各家报纸的总编辑关注的焦点。在图像时代的报纸版面视觉化进程中,作为版面重要元素之一的标题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这里所说的标题的浓墨重彩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标题本身的字体、字号、颜色的“浓墨重彩”,即使用超粗黑的字体、大号的字号,以及浓厚的黑红等颜色。这以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青年报》的“浓眉大眼”为代表。二是指标题本身通过遣词造句所具有的巨大信息量,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关于这一点,从2009年7月23日各大报纸对500年一遇的日全食的头版报道的标题中,可以得到佐证。《深圳商报》以“你看,你看,太阳的脸!”口语化的短词表达出惊喜、雀跃之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长江商报》的标题为“一日倾城”,短短的四个字,既有文化韵味,又将人们为欣赏日全食而万人涌动的场面形象地表达出来;《重庆晚报》的标题“儿子,你听多美的日全食”,别出心裁,引用一位母亲对盲人儿子的话,成功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样的标题,突破了传统陈述式标题的限制,彰显编者智慧,吸引读者眼球,和图片一起相互作用,大大提升了报纸的美感。

色彩的多样化。报纸版面视觉化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色彩的多样化。上海的《新闻午报》于4年前推出苹果绿色的报纸,财经类重要报纸《经济观察》使用的是粉红色的新闻纸。除了新闻纸颜色的多样化、色彩的多样化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版面中图片、标题、线条等使用色彩的多样化。笔者认为,在图像时代,色彩的多样化是报纸视觉化的基础。报纸版面的任何元素都离不开色彩的运用,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各种元素组成版面,形成视觉层次。彩色报纸突破了黑白报纸单调的黑白灰模式,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版面视觉效果,更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视觉化需求。因为从色彩学的角度来说,彩色的记忆效果是黑白色的3.5倍,这便是彩色报纸比黑白报纸更吸引人的原因。

报纸版面视觉化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反思及建议

报纸版面视觉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滥用视觉冲击。报纸版面视觉化,是图像时代对于报纸提出的新要求。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高级编辑沈兴耕对当前报纸版面存在的问题有过精辟的总结:“大标题,题大无度;黑体字,字黑无边;粗线条,线粗无比;大图片,图大无限。”⑤

笔者认为沈兴耕的总结一语中的。将报纸版面存在的问题放到图像时代的大背景下,当前报纸版面视觉化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滥用视觉冲击。无论是“题大无度”的标题、“线粗无比”的线条,还是“图大无限”的图片、色杂无章的色彩,总的来说,都是对视觉化手段的滥用。

对报纸版面视觉化的建议——“愉悦读者的眼球”。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版面是由文字、图片、标题、色彩、线条、留白等元素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版面编排中,无论什么时候,一个成功的版式都应该是让不同元素用一种适合观看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让技巧与审美同时起作用。有学者通过对欧美112个报纸获奖版面中图片使用量的调查,发现在欧美的获奖报纸版面上,尤其是新闻版上,除了报头报眉及照片外,很少用色条色块,底纹也几乎没有;彩色新闻版上,除了照片外,其他用彩的地方很少,只有一些线、框和一些小的报花、数字等用一些彩色。在线框的运用上也极为小心,一般线用得多、框用得少。⑥正如《南方都市报》美术总监墨白所说,在版面编排中,一切为了阅读是报纸版式设计的原则……报纸版面一方面要愉悦读者的眼球,另一方面要体现编辑思路。笔者认为,从学理的层面来思考“愉悦读者的眼球”这一原则,强调的是报纸作为一个整体的视覺和谐。既要顺应图像时代的要求,采取视觉化的手段,增加报纸的好看度;又要做到使用有度,不滥用图片、色彩等,让不同元素用一种适合观看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让技巧与审美同时起作用。

注 释:

①W.J.T.米歇尔:《图像转向》,《文化研究》第3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阿莱斯·艾尔维亚茨[斯]著、胡菊兰、张云鹏译:《图像时代》,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③转引自丁莉丽:《视觉文化:语言文化的提升形态》[A],孟建:(德)StefanFriedrich.《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C],2005(61)。

④许正林:《延续报纸生命 西方报纸版面改革七个趋向》,《新闻记者》,2009(4)。

⑤沈兴耕:《报纸编辑学实务》,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⑥耿过友、王安娜:《欧美报纸版面编排与设计》,《新闻出版导刊》,2002(3)。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版面报纸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概率从何而来?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报纸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