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滕华弢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人称第四代新锐导演的滕文骥。为了圆自己儿时做一名音乐家的梦,滕文骥在儿子4岁时就让他学钢琴。可滕华弢16岁时怎么说也不干了,他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像父亲一样能拍出很多脍炙人口的影视片。考大学时,他执意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
1995年,滕华弢毕业后,父亲邀请他到自己的剧组锻炼,他却说:“近亲繁殖,产生不了好产品!”父亲一听哈哈大笑,说:“有志气!不过如果碰得头破血流了,我还是会收留你。”滕华弢不服气,说:“我不需要您的铺垫,不然我仍会按您所设计的道路在学钢琴,就不会做导演了。”
自己闯出一条拍摄电影的路来,话好说,做起来却很难很难。1999年,滕华弢拍摄电影《新言情时代》,拉赞助,找合适演员。可是,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拍出的影片却并不被看好。后来他一连又拍摄了《找不着北》《非你不可》《危情24小时》等电影,但依然没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2003年,他开始适应市场需要改拍电视剧,父亲这一年也拍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父亲拍的《血色浪漫》竟然掀起收视狂潮,而他所拍的电视剧《情牵一线》市场却反应平平。“都是言情片,为什么我的就不好?”他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天一个醉。滕文骥知道后,他给儿子去了电话:你重复了别人的东西,现在的观众非常挑剔,喜欢新鲜的题材。所谓新鲜的,那就是贴近生活的东西。
他这才如醍醐灌顶,一边积极调整好心态,一边到处寻找好的剧本。2005年3月,他在朋友的介绍下,發现了网上的连载小说《双面胶》。他买下了小说的版权。拍摄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2007年播出后,市场反应不错。这也就让他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信心。
接着,他又拍摄了由六六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王贵与安娜》,而这一次更是让他赢来了一片叫好声。他越发感受到父亲点拨的重要意义了。
2008年,滕华弢开始改编拍摄六六的第三部小说《蜗居》。12月,正当他全身心投入拍摄的时候,身为父亲,也是严师,还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领导人的滕文骥开始发话了:“《蜗居》讲述的是一套房子引发的血案,是一个残忍的性掠夺故事。”随即他提出告诫,“这部片子太敢于直面真实的人生了,还是不要碰地雷,得修改得温柔一些。”
滕华弢却认为:《蜗居》是透过房子问题、生活的艰辛,以及郭海藻与一个贪官的爱情故事,从而告诫人们:“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你不能忽略一些价值观、伦理道德问题。大家不能因为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完全置道德、法律于不顾,而只为享受短暂的过程。”而这却正是观众所迫切需求的。
2009年11月初,《蜗居》开始热播,正如滕华弢所料,该片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高潮,不可多得地创造了收视奇迹。父亲经过一番思考后,终于以赞赏的口吻说:“儿子,你终于成熟了!”
滕文骥又仔细看了一遍《蜗居》后,不由得感慨道:“是好,的确好!但我肯定拍不出来,因为儿子的拍摄理念是全新的。”滕文骥是否在“玩谦虚”,但他至少是对自己已有些丧失当年锐气的反思。
不仅仅是贴近成功,因为贴近生活不光是创作上的技巧问题,它更是一种担当,是一种唤醒时代隐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人们有所思考的一种勇气与朝气。那是一种站在时代前列能叩动亿万人心扉的大成功!
(图/周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