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影响要素分析
——基于钻石理论的视角

2010-09-14 01:51:26贵,钟
关键词:中西部钻石梯度

曾 贵,钟 坚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60)

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影响要素分析
——基于钻石理论的视角

曾 贵,钟 坚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60)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根本动因在于增强产业竞争力。钻石理论全面阐述了产业竞争力的六个影响要素。由于这六个要素可以影响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因而也是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影响要素。东部加工贸易企业在选择中西部承接地时,会根据企业战略的需要,在综合比较生产要素、相关及支持性产业、需求情况、政府、机会等影响要素之后作出抉择。中西部地区要想抓住东部加工贸易转移的历史机遇,必须要结合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影响要素,扬长避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加工贸易;钻石理论;梯度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8503亿美元,增长322倍。然而,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实行优先发展具有地理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的非均衡战略,加工贸易主要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环渤海湾等东部沿海地区,而广阔的中西部地区所占的比重很小,其发展严重失衡。2010年前5月,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占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仅为3.9%[1]。这种失衡加剧了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我国贯彻落实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及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探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影响要素,对东部加工贸易的转移和承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这一课题已做出了一些研究,但从学术期刊网上可检索到的近20篇论文来看,存在明显不足。在已有的文献中,罗建兵选取产品内分工的理论视角,研究了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与区域和谐发展的关系[2];还有是从区域之间的资源、成本、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对比来论述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背景、问题与对策,集中探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4][5]。本文则从波特钻石理论的视角,借鉴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来深入探讨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影响要素,以为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有序进行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波特的钻石理论及启示

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经典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被广为引用的钻石理论[6]。在该书中,波特认为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要素禀赋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在波特看来,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本国的生产率和一国所能利用的资源,而国家或者地区的竞争环境如何与生产率的增长密切相关。波特认为,竞争环境包括四大关键要素:生产要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在四大关键要素之外,他还引入了机会和政府这两个对四大关键因素的作用发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这六个因素共同构成一个彼此互动的体系。由于这六个要素构成的图形酷似一颗菱形的钻石 (如下图),故称钻石体系或钻石模型,因而以钻石体系为核心的理论被称为钻石理论。

上图中,钻石模型的各个要素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其中: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根据不同的标准,波特把生产要素区分为天然的生产要素和创造的生产要素,或者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或者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主要是由国内市场的三个方面即:(1)国内市场的性质,如客户的需求形态、(2)国内市场的大小与成长速度、(3)国内市场转换为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决定的;相关支持性产业是指具有关联性的上下游产业,共同构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优势网络,相关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合作和信息分享产生“提升效应”;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涵盖了企业的创立、组织、管理以及竞争对手的条件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因产业和国情的差异而不同;机会在钻石理论中充当着可遇而不可求的角色,如基础科技的发明创新、传统技术出现断层、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全球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全球或区域市场需求剧增、外国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等情形;政府在钻石体系中担当着干预与放任的平衡者的身份。

尽管波特钻石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解释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消解和更替,但其切入点在于分析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因此,钻石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产业竞争理论,它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具有两个方面的理论启示:第一,钻石理论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提供了一种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就内涵而言,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本质是沿海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区位转移。无论是作为微观主体的加工贸易企业,还是作为调控和监管主体的政府,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加工贸易产业的竞争力,而钻石理论全面而深刻地解释了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因而可以说,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改变是加工贸易进行梯度转移的内在原因。第二,钻石理论为分析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的影响要素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钻石模型的六个要素影响加工贸易转移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它们既是加工贸易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要素,也是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影响要素。我们从下文中会做出具体分析。

二、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影响要素

(一)生产要素分析

从积极的方面看,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丰富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水电资源、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东部沿海的加工贸易企业可以降低生产要素成本。

首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且用工成本不断增加,而中西部在劳动力的供给和价格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劳动力数量上看,全国的人口大省主要集中在湖南、河南、四川等中部省市,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也非常丰富,人口达到3617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7.5%[7]。从劳动力价格来看,如果把中国人力工资的平均水平设为1,我国东部的人力工资水平约为1.31,西部地区是0.91。我们内陆地区一般劳动力工资在1000元左右,沿海地区在1400元左右[8]。根据香港贸发局2007年对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调查,中西部地区的最低工资普遍低于600元∕月,不少地区还低于500元∕月(见下表),而目前广东东莞的最低工资标准提至920元∕月,广州、深圳、杭州为1100元∕月。

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劳动力与工资情况表

同时,我国东部地区的土地、水电等资源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而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则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且价格相对便宜。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土地要素等成本在不断上升,土地价格平均是中西部地区的1.44倍[9]。根据香港贸发局2007年对中西部重点城市的调查,中西部城市的厂房租建成本和水电收费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当然,从不利的因素看,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的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与东部沿海经济先行区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也势必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制约因素。第一,虽然中西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但大多是没有技能和工厂经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工人不足。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后,尽管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工资支出,然而生产效率会相应降低,管理难度加大。第二,中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发育不足,金融服务相对落后。当加工贸易遇到资金困难时,融资难度比东部沿海地区加大。第三,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虽已今非昔比,但与东部沿海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港等加工贸易所需的基础设施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远离港口码头,物流成本较高。

(二)相关及支持性产业要素分析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又称配套产业,包括零部件生产企业和金融、物流、设计等生产服务企业。配套产业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就可以从当地采购部分料件,并根据需要开展深加工结转。加工贸易主导产业和相关及支持性产业集聚在某一地区,就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集群效应。在经过30余年的发展后,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聚集于东莞、深圳、佛山等地区,形成了陶瓷、服装、家电、电子等众多有特色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由于配套产业完善,在这些产业集群内的加工贸易企业可以便捷地采购部分零部件,根据需要进行深加工结转,降低料件采购和物流成本。与此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加工贸易发展所需的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明显落后。不少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担心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后,由于配套产业不完善而影响生产。东部地区的龙头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后,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较为完善的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对原来的配套产业仍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相关及支持性产业落后,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特点就非常突出,对中西部本地的产业带动作用小,而且一旦国外的成本优势更明显,就很容易再次转移,成为了根植性差的“飞地经济”。创建出口加工区是形成加工贸易集群的重要途径,但我国已设的62个出口加工区中绝大多数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加工区仅16个。

(三)需求条件分析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加工贸易发展的需求不同,尤其对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需求不同。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我国东部地区的当务之急是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东部地区对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贸易的需求下降,鼓励低端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便“腾笼换鸟”,为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留出空间。国家通过调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的禁止类和限制类产业目录,禁止或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加工贸易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同时辅之以区别性的退税和保证金制度,提高了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的经营成本。例如,2008年广东省提出了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其中“双转移”的重点是加工贸易产业和劳动力向中西部的转移。广东省试图通过“双转移”,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腾出发展空间。当然,东部地区虽然希望把加工贸易的低端生产环节转移出去,但仍然设法留住加工贸易企业的研发、财务和销售总部。因此,东部加工贸易的转移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制造环节。在东部地区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需求下降的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却对承接和发展加工贸易具有很高的热情。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把承接东部加工贸易的转移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并组织高层领导和相关部门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争取有转移意向的加工贸易企业前往落户。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分析

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是否决定转移,往何处转移,全部转移还是部分转移,这些问题与加工贸易企业的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密切相关。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加工贸易企业不断调整企业战略。例如,是继续停留在简单的加工组装环节,还是向产业链的研发、设计、物流等高端环节转型升级;是向中西部转移还是继续留守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的企业结构包括企业的资本结构、产品结构等内容,体现为加工贸易企业是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中小企业,是从事单一产品的加工贸易还是从事多元化产品的加工贸易等方面。同业竞争反映在同类加工贸易企业的数量、规模和竞争的激烈程度等方面。一般而言,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如果它们只是在中国开展低端制造环节的加工贸易,看重的是中国的廉价生产要素,那么随着东部营运成本的提升,会往资源成本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如果外商加工贸易企业在东部地区开展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且设置了研发、设计和销售部门,它们在考虑梯度转移时更看重加工贸易承接地的生产要素质量,尤其是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要素的情况,且往往会把研发、设计和销售环节留在东部地区,只转移生产制造环节。对于民营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而言,它们的资本和技术实力较弱,在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时,随着东部地区营商成本的上升,它们向中西部转移的意愿更加强烈。

(五)机会和政府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鼓励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2007年11月,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培育形成50个优势明显、各具产业特色的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目标。此后的2007年和2008年,商务部先后确立了南昌、武汉、芜湖、新乡、太原、昆明、银川、南宁等31个城市为全国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2010年8月31日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为了建好中西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国家开放银行对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重点项目予以政策性优惠贷款的支持;海关总署把保税物流功能赋予中西部重点承接地的出口加工区;铁道部门也协作开展铁-海联运,把出口货物直接运至东部港口码头。在政策方面,国家逐渐收紧了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西部加工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2006年以来,国家多次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目录,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和低附加值加工贸易在东部地区的发展,同时东部地区凡被列入限制类商品的加工贸易业务,必须缴纳台账保证金,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相比而言,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则可以在中西部地区开展限制类产品的加工贸易,同时允许在中西部地区从事A类和B类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的企业实行台账保证金空转。需要强调的是,与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充分的东部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和法制意识相对薄弱,官僚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相对浓厚,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相对低下,这对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随着东部地区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的攀升,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优惠政策的出台,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是东部加工贸易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大势所趋。波特的钻石理论全面地分析了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四个关键要素和两个外部要素,为探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分析框架。生产要素、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政府和机会均影响着东部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梯度转移是加工贸易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而在新的形势下作出的企业战略调整。在甄选承接地时,加工贸易企业会选择生产要素充裕而廉价、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相对全面、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相对较高的地区。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是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中西部地区所面临的一次重大机遇。通过分析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影响要素,可以为国家有序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和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提供思路。一方面,国家要继续稳定并出台有利于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的倾斜性政策;另一方面,中西部地方政府要想在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激烈争夺战中胜出,应该扬长避短,为加工贸易的承接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吸引力。第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当地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供足够的适应加工贸易企业所需的技能型劳动力。第二,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第三,鼓励配套产业的发展,重点提高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的产业配套水平。第四,中西部地区政府应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开放意识和法制意识,营造有利于加工贸易承接的投资和市场环境。第五,中西部地方政府应前往加工贸易集中的东部地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1]杜海涛.加工贸易结构出现两大变化[N].北京:人民日报,2010-06-29.

[2]罗建兵,叶林祥.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和谐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J].财贸研究,2009,(5):43-49.

[3]党军.论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背景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8,(2):91-93.

[4]艾民.促进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转移政策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19.

[5]马凌.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探讨[J].商业研究,2009,(9):108-110.

[6]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1-16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06.

[8]曲建.内地如何更多地承接产业转移[N].第一财经日报,2009-09-10.

[9]高思.浅析中国加工贸易中西部转移的成效及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4):98.

【责任编辑:林莎】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motivation of the gradient transfer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is to strengthe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The Diamond Theory comprehensively expounded the six main factors affect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As the six factors of the Diamond Model affects the expected return and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the gradient transfer,they are also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adient transfer.The processing trade enterprises in the eastern areas make choice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strategy,after comparing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such as the related supportive industries,the demands,the government,and the opportunity and etc..The governmen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should make best use of the advantages and bypass the disadvantages,and take measures to seize the historic opportunity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transfer in the eastern areas.

Key words:processing trade;the Diamond Theory;gradient transfer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adient Transfer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to the Midland and West of China——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amond Theory

ZENG Gui,ZHONG Jiang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s Special Economical Zones,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Guangdong 518060)

F127;F 711

A

1000-260X(2010)06-0068-05

2010-10-08

曾贵(1980—),男,湖南新化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从事加工贸易研究;钟坚(1965—),男,江西万安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经济特区研究。

猜你喜欢
中西部钻石梯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1:46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鹌鹑蛋里的钻石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50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应用数学(2020年2期)2020-06-24 06:02:50
比钻石更值钱的
小读者(2019年20期)2020-01-04 02:13:34
变成一颗钻石
一类扭积形式的梯度近Ricci孤立子
被调包的钻石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国公路(2017年6期)2017-07-25 09:13:57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