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雁
(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语境层次理论关照下的口译研究*
陈 雁
(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根据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层次理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这三大符号系统之间是自上而下层层体现的关系,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投射到语篇或话语层面即语类和语域,语类由语域体现,语域由具体的词汇语法系统所体现。口译的对象不只是语言本身,只有对制约和决定语言选择的文化语境(语类)和情景语境(语域)有全面的把握和理解,口译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在口译教学中,剖析和解释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言的影响和作用是口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境层次理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词汇语法;口译
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地域的交际方式和沟通手段,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口译的内容也由原来单一的外交高层翻译变得丰富多样。在口译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他学科,诸如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学,语言学等与口译结合,口译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研究方法。由韩礼德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当代国际社会上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它探讨语言的方法是多维的、多层次的,既从语言使用入手看意义是怎样表达的,同时又将语言看作具有代表某种文化意义潜势的符号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从上到下的分析模式探索了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形式的关系。作为二十世纪80年代创建的世界上第一种系统的口译理论的“释意理论”认为,口译的本质是释出语言外在形式中的意义,强调语言外在因素的重要作用,强调翻译的对象应该是信息内容,是意义,而不是语言,因此“纯”语言学对语言形式的分析不能令人满意地用于口译理论研究。在这一点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观点和理论与这一口译理论不谋而合。因此,本文将尝试着从语境层次理论(Contextual Stratified Views)的角度,分析探讨这一理论对口译研究和教学的解释力和适应性。
(一)系统与结构
系统的概念是系统语言学的出发点,是它区别于其他语言学理论如形式主义语言学的一个基本范畴。韩礼德继承了弗斯(Firth)有关“系统”的观概念:每一个系统就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中可供人们选择的处于纵聚合关系的一组语言形式的集合。语言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一个巨大的系统网络。系统体现的是纵聚合关系,而结构则体现的是横组合关系,它是一组从系统网络中选出的语言成分的线性整合。值得注意的是,“系统功能语法不是以横组合关系为基础,而是以纵聚合关系为基础”[1]。简言之,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指语言行为潜势和语言行为的关系。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语言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网络,从这个系统网络中语言使用者可以选择其一来实现他们的语言行为,以达到交际的目的。比如,在礼仪祝词的口译现场,为表达谢意,讲话者或发言人可能说:“我想感谢……”,可用下表来呈现可供译者选择的翻译。
我想感谢I would like to thank I would like to extend/convey/express/offer…my thanks/gratitude to I wish to thank I wish to extend/convey/express/offer…my thanks/gratitude to I am grateful to My thanks would go to My thanks would be extended/conveyed/offered/delivered…to
从上表可以看出,主语“我”作为动作的发出者,除翻译成“I”,还可以已成原句的宾语“my thanks”,“I”和“my thanks”组成一个系统,译者可以根据具体的情景语境进行选择。原句的谓语“想感谢”,其可供选择的系统更加庞大,范围更广,因此,译者可以说“would like to thank”,可以说“would like to extend my thanks to”,或者“wish to extend my thanks to”等等。当然,根据语言的横聚合组织规律以及语言使用的特定环境,“I”和“would be extended/conveyed/offered/delivered to”的组合,以及此类表达如“show my thanks to”和“express grateful”都是不合理、不规范的,不能被听众所接受。
从系统和结构的关系可以看出,系统代表着多种潜势的集合,而结构则是具体的选项。两者的这种关系给予我们在口译研究和教学方面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口译译员和学生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一句多译,这样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灵活的应变能力,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判断不同译文之间的优劣,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译能力[2]。对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词语或句子积累多种译法,可以为其组成一定的“套话系统”,尤其是在导游口译,礼仪祝词口译中,在掌握相关套话后,针对不同的内容和具体的情景语境,稍微作些调整和变动,就能很自如地翻译这类话语,使口译顺利进行。这是因为“有些话冲口而出,这就达到了自动化过程。自动化过程要求较少的资源,我们就能利用剩余的资源来做其他的语言处理,例如在讲一句话时思考下一句该怎样说。”[3]因此,多积累能达到脱口而出的属于同一系统的词、短语及句子,不但能扩充词汇量,加强语言基本功,更能增加快译者在短时间内进行语码转换的速度。
(二)语境与语言
语境思想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六大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要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4],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是怎样使用语言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1)语言所创造和表达的意义受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符号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选择”来创造意义和表达意义的[5]。系统符号层次化观点正是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学根源为出发点,并以弗斯早期结合语境的层次化观点和新弗斯主义系统层次化观点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弗斯早期的层次化观点认为系统和结构在语音,词汇和语义三个层面相互作用,与这些语言层相关联的是语言外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而新弗斯主义和早期的系统语言学着重探讨了系统和结构是如何作用于词汇和语法层的。根据系统符号层次化观点,人类社会和语言行为都可视作体现于语言和符号层面的系统和结构。在这种观点关照下的语篇或话语都被认为是在系统网络中选择并生成的结构,而这些系统网络主要体现于符号交际活动中的三个层面—语类、语域和语言[6]。文化语境投射到语篇层面即语类,情景语境即语域。这三个符号层面是相互体现的关系,见下图[7]。
从上图不难看出,语类、语域和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类和语域是体现在语境层面的隐性的符号系统,语言层则是显性的符号系统,三者之间是层层体现的关系,语类由语域体现,语域由语言体现,语言层又包括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也是层层体现的关系,下文将详述之。因此,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语言研究更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情景语境,采取的是至上而下(top-to-down)的整合的系统的研究方法,而这一点对我们的口译研究有很大的启示。
(三)形式与意义
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任何选择都是有意义的,在表达意义时,人们特意在系统网络中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选择就是意义。韩礼德认为,语言共有三个层次:语义(表意)、词汇语法(措辞)和音系(发音/书写),在不同的层次间存在着体现关系。“意义”的选择(在语义层上)被“形式”的选择(在词汇语法层上)所体现;而“形式”的选择又被音系层上“实体”的选择所体现。换言之,就是“能做”体现于“能表”,“能表”体现于“能说”[4]。根据体现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语言看作一个多重代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一个子系统包含于另一个系统中。例如:
这个层层体现的观点和口译的主要过程不谋而合。口译的过程一般认为是:输入-解码-记录-编码-表达。解码即理解,要对原文的语义和内容有个正确透彻的理解,才能用恰当的词汇语法用目的语进行编码,进行语言重组后,再通过声音将其表达出来。在上面的图解中,“音系”层是“表达”层,“语义”和“词汇语法”则属于“内容”层。“音系”与“词汇语法”层之间基本上是任意关系,而在内容层中,“语义”与“词汇语法”则是自然的,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结构来表达某一命题意义。例如,要表达“祝酒”这一基本意义,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汇语法资源,如祈使句(如,“Let’s give a toast to…”/Let’s drink a toast to…/Here is to your good health!/ Now,allow me to propose a toast to…),疑问句(如,“May Ipropose a toast to…/May I raise my glass with guests present in a toast to…”),以及最常用的陈述句(如,Iwould like to propose a toast to…/Iwould like to ask all you present to joinme in raising your glasses to…)。这些不同的结构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使用限制。在实际的口译过程中,译员如何根据特定的使用环境来选择某一特定的结构,这要考虑交际因素(如,交际的目的,发言者的文化教育等背景,发言者和听众之间的关系,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等)。译员在选某一特定的结构时,就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因为口译的对象不只是纯语言结构,而是语言结构体现出的意义。只有对语义及语义产生的语境进行正确的解码,才能选择目的语中某一合适的结构进行编码,才能最终用准确、快速地输出目的语,以实现口译的交际目的。
目前,国内口译研究和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译语的表达及表达的流利程度以及口译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上,研究和培训的场所也大都仅限于课堂,因而从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许多语境因素在口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结果是,被培训的译员大都有出众的语言能力,但缺乏良好的分析和适应语境的能力,部分译员也在口译现场出现了平时不应有的失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口译研究和学习中,对口译现场语境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语境与语类分析
根据系统符号层次化理论,语境由语言所体现,也就是说语境因素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系统的选择过程。英汉口译活动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转化,更是中西两种文化的交流,如果译员对这两种文化没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口译就很容易出错,甚至闹出笑话。还比如中西方文化中各具特色的习语、俗语、俚语,以及汉语文化中博大精深的诗词绝句等,时常会出现在口译现场,如果译员不能准确地理解原语或者草草了事,那么既不能实现说话者的交际意图,甚至会引起目的语听众对原语文化的误解。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文化除了指上面所体现的与民族渊源有关的习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更是指一种语境和一种系统,即一种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意义潜势系统[8]。这一系统基于不同的语言活动和不同的制度背景之中(如教育、司法、政治、商业等),同时又表现出多样的潜在可能性[9]。例如,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言者的演说和问题解答具有很强的制度性:即以语言形式表达政府或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的意义潜势。这一潜势同时也呈现出特定的目的性:即告知中外记者及公众有关的政府决策,表明政府的力度和决心,鼓舞公众的士气,提升信心。此外,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有结构的步骤性:接收问题—阐述或澄清问题出现的背景—分析问题原因-解释政府采取的措施或决策-传达政府的信心或表明政府的立场-呼吁听众支持或信任-结束回答并转入下一轮问答环节。语类即由这一有结构的步骤能所体现。Martin[10]将语类定义为“作为社会成员的说话者一种阶段性的、有既定目标、有目的的活动类型”,他认为语类的实现模式由纲要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实现。语类之所以具备阶段性的特征是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是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有步骤地逐步得以实现,而不能一蹴而就,杂乱无章。比如,在“商品买卖”这一语类中,“付款”这一步必定发生在“同意购物”这一步后,“找零”必定发生在“付款”后,所有文化都得遵循这些步骤。
口译活动的现场包罗万象,因此也呈现出不同的语类,如有:外事接待、礼仪祝词、商务谈判、旅游观光、大会发言、宣传介绍、参观访问、人物访谈,等等。“无论哪一种话语语类,又具有某种‘格式化’的问题,即存在某种独特的言语‘套子’……这些语言‘套子’表现为反复使用、雷同化程度很高的短语、语段结构,如某些领导人常用的客气话,发言时的致谢套话等。”[11]以上提到的各种话语类别是某种客观存在的,对这些话语类别进行一定的研究是非常比要的,他可以深化我们对各种话语纲要式结构的认识,为译员的口译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语言心理学将话语的心理组织现象称为“图式”,认为“图式”可分为“事件图式”、“场景图式”“故事图式”和言语接受者对言语中设计的人物进行角色的投入的“角色图式”等,并认为它们体现了人类对话语的某种心理组织状况,反映着事物构成的相关知识,如空间的构成、时间的构成和情节,而且还反映着这些相关知识结构的内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话语的理解和记忆等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一相关学科的理论观点无疑从另一个层面证实了话语语类结构的存在。
(二)情景语境对词汇语法选择的制约
我们从关于语类、语域和语言三者的关系的图示可以看出,文化和情景语境由语言体统所实现,同时语境因素对语言系统的选择也具有极大的影响。文化语境是抽象的,概括性的,而情景语境则是具体的,它由三个变量所组成—语场、语旨和语式,口译中,语场指所交际的主要信息内容,如正在发生的事件或发生的活动,谈论的话题等;语旨主要涉及讲话人和听众的关系,以及讲话人的社会地位、政治态度、意识形态、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方面;语式指交际渠道及交际方式,口译中说话者主要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其观点,因此呈口语化特点,但口语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语场和语旨,在正式场合,说话者的口语有笔头语言的痕迹,即一种“written for spoken”的语言。因此,在口译活动中,说话者和听众由于地位高低、亲疏远近的不同,在所使用的语体和选词上都会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随着场合的变异仍会有变。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劝导观众不要拍照是,使用“Thank you for not using camera”,“Please don’t use camera”,“No camera!”三种不同的讲法。如果三句话出自三位不同的工作人员,你会体会出他们素质的高低。如果是一位工作人员先后对同一群参观者讲的,显然工作人员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2]。口译工作人员在选词时必须考虑场所环境、人物身份及讲话的对象等因素。例如,朱镕基在其上任后举办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记者的问题中讲到这样两句话:
我自己感到这个任务的艰巨。我现在非常地惶恐,就是怕辜负人民群众对我的期望。
(1)“我自己感到这个任务的艰巨”的通常译文可能是:I myself do feel the difficulty of the task.这样的翻译淡如白开水,而且“difficulty”给人一种“难而止步”的感觉,而且不够正式,不符合国家总理的身份和形象,朱彤将其译为“I myself feel very keenly the arduousness of this task”,既有文采(arduousness),又有份量(feel very keenly),实现了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2)“惶恐”二字,如果照搬字典上的翻译“terrified”,记者招待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岂不会对新上任的总理的能力产生疑惑?其结果不难想象!若将“惶恐”简单地译成“I am afraid”,份量又不足,朱彤十分漂亮地使用了一个排比结构: actually I’m really fearful or I’m afraid that…!
(3)“辜负人民群众对我的期望”,朱彤将其译为“that I would let the people down”,就文体而言,似乎过于口语化了一点,如译成“to fall short of the people’s expectation.”更符合记者招待会这样庄重的场合,与情景语境更加贴切。
美国前总统布什就阿富汗的反恐形势发表演讲,针对恐怖分子曾说过一句有名的话“you may run,but you can never hide”,如译为“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或“你无论如何逃脱不了如来佛的手掌心”,虽然创造性地借用了中国俗语,通俗易懂,但从情景语境角度考虑,一般只适合于非正式场合。如译为“你们可以逃走,但躲是躲不掉的”或“你可以四处逃窜,但你永远无处藏身”以及“你躲过今日,躲不过明日”,译文带有感情色彩,比较符合布什当时讲话的语气和情景,是口译中较为理想的文本。
因此,在口译的准备阶段或是口译过程中,译员要对口译的情景语境要有全面的把握,并能做到随着口译过程中语境的变化做出适时恰当的调整,以确保整个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交流的信息包罗万象,纷繁复杂,译员往往置身于某一特定的语境中。因此,口译研究和学习离不开对语境的分析。根据系统符号层次化观点,语境包括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前者由后者所体现,同时,两者投射到语篇层面即语类和语域,语类、语域和语言三大符号系统之间是层层体现的关系。由于口译的语篇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类,如,大会发言,旅游观光,商务谈判,宣传介绍,人物访谈,文化交流,科学报告,等等,而不同的语类体现不同的纲要式结构意义潜势及语域特征,通过对不同语篇的语类纲要式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译员在口译准备阶段预测即将发生的语篇的整体结构,把握语篇推进的宏观结构。同时,语域的三个变量(语场、语式和语旨)的不同组合制约着词汇选择的差异。口译员只有对口译现场的情景语境有准确的把握,才能使其口译合“情”合“理”。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语境层次理论,剖析不同语类的话语结构特征,解释不同语域对词汇语法选择的制约,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不同场合的口译进行合理的口译。
[1]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中的整合[J].中国外语,2009, (1):17-22.
[2]柯克尔.从口译时间到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2):51 -53.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HallidayM A K.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Language andMea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5]Eggins 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2nd ed)[M].London:Continuum,2004.
[6]Martin J R.Process and Text:Two Aspects of Semiosis[A].In Benson&Greaves(eds.):Systemic Perspective on Discourse,Vol.1: selected theoretical papers from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stemic Workshop[C].Norwood/NJ:Ablex,1985.
[7]Martin J R.Modelling Context:A Croooked Path of Progress in ContextualLinguistics[A].InM.Ghadessy(ed.):Text and Context in FunctionalLinguistics[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9.
[8]Halliday M A K.The Notion of“Context”in Language Education [A].In M.Ghadessy(ed.):Text and Context in Functional Linguistics[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9.
[9]尚媛媛.语境层次理论与翻译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7):28-32.
[10]Martin J 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Amsterdam/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2.
[1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12]雷天放,陈菁.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010-07-13
陈雁(1980-),女,湖南岳阳人,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