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素红
从出生到 2岁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为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对发育正常的婴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儿能够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对来自儿保门诊 782例儿童进行了智能测试,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2008年 1月至 2008年 12月在我院智测门诊筛查了 782例 0~2岁的婴幼儿,其中男 466人(59.6%),女 316人(40.4%),年龄 0~12月 596例,13月 ~2岁 186例。
1.2 方法 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心量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对 0~2岁儿童进行智能发育筛查。该测试由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五个能区组成,结果用被测试者的发育商(DQ)表示,智能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即低智能:69及 69以下为低下;中下智能:70~84为偏低;中等智能:85~114为正常;中上智能 115~129为聪明;高智能 130及以上为优秀。
2.1 782例 0~2岁儿童儿心量表测试结果 高智能 10例(1.3%)中上智能 19例(2.4%)、中等智能 687例(87.9%)、中下智能 51例(6.5%)、低智能 15例(1.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儿心量表测试 15例低智能儿童原因 因高危因素 13例(80.7%)不明原因 2例(13.3%),儿心量表测试 51例中下智能儿童因高危因素 33例(64.7%),环境-社会因素 12例(23.5%),原因不明 6例(11.8%)。中上智能及高智能 29例,父母大专以上学历的 20例(69%),687例中等智能儿童中,父母大专以上学历 241例(35.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儿心量表测试 687例中等智能儿童各能区未通过项目发生情况 未通过项目人数最多的能区是社会行为,其中一项未通过 396例(57.3%),二项未通过 162例(23.6%);其次是精细动作,一项、二项未通过的例数分别为 262例(38.1%)、145例(21.1%)。详见表1。
表1 687例中等智能儿童各能区未通过项目发生情况(例,%)
3.1 高危因素是造成智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愈来愈高,脑损伤儿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从本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由高危因素所致的低智能儿童及中下智能儿童的构成比分别是86.7%和64.7%。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可促进智能发育,随着年龄增长其作用更为明显[1]。因此,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早期进行智力筛查,定期随访,发现落后,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减少残疾儿的发生,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3.2 DQ值与父母文化程度有关 儿心量表测试中 10例高智能儿童及 19例中上智能儿童,其父母大专以上学历占69%,而中等智能的儿童其父母大专以上学历占 35%。这说明学历高的父母比较重视孩子智能的发展,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对早期教育、科学育儿知识的理解和实践优于文化程度低者[2]。他们愿为子女的早期教育提供较多的时间和资金,为早期智力开发创造良好的丰富的环境。
3.3 未通过项目因素与家长教育方式有关 儿心量表测试中 687例中等智能儿童中,未通过项目最多的人数是社会行为,其次是精细动作和大运动。在大运动方面未完成的项目大多与季节有关,在秋季出生的婴儿,穿的越来越厚,表现为6个月不会翻身,9个月不会爬行。而婴儿期的爬行活动是大脑积极思维、有意识活动的产物,是婴儿心理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情感体验的一个飞跃[3]。较多不会爬行的婴儿是家长没有认识到爬行的重要性。精细动作未通过较多的是把小丸投小瓶、全掌握笔留笔道等。这与家长过多限制有关。在社会行为方面未完成较高的是不会自喂饼干和脱袜子,这与家长包办太多有关。因此,通过测试,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发育特点,告知家长孩子练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手、眼、脑协调的过程,包办、限制过多就会阻碍孩子智能的发展。
综上所述,测验的 51例中下智能及 15例智能儿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出生时的高危因素。多数家长不了解高危因素对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通过健康教育,向家长传播育儿的新理念,促进科学育儿行为的形成。其次是环境社会因素,主要是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因此,努力做好孕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是减少智能发育偏低的重要措施,同时,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及增强早教意识对儿童智能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1] 早产儿早期干预协作组.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中华儿科杂志,1998,36(6):398-400.
[2] 江泽菲,郑书元,王汝琪,等.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因素的探讨.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7,5(4):230-233.
[3] 任建生.婴幼儿心智能力发展运动处方.武汉出版社,200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