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博
精神药物治疗是精神科临床治疗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措施。若用药不合理,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1]。为此,对本院2006~2008年抗精神失常药物的消耗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1 资料来源 以我院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的抗精神失常药物出库数据为资料。对我院使用的抗精神失常药的名称、规格、用量、金额进行统计。药物分类参照《药理学》第6版[2]。
2.2 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确定药物D D D值,计算用药频度(DDDs),以每个品种的年使用数量 ×规格/D D D值。采用频度分析法和金额排序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本院 2006~2008年使用的抗精神失常药共 18个品种,年消耗金额排序见表1,使用频度(DDDs)排序见表2。
3.1 目前,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心理压力增大,精神保健意识增强,而精神科的诊断日益规范,精神科患者呈现增多趋势,这与本院抗精神失常药的年消耗金额逐年上升相符。
表1 年消耗金额排序
表2 使用频度(DDDs)排序
3.2 抗精神病药物中,氯氮平片适应范围广,对精神病阳性或者阴性症状都有效,对用其他药品治疗无效的精神病患者也有效,并且起效快,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小,价格便宜,DDDs排序第一。传统抗精神失常药物氯丙嗪片在临床适用中仍占重要地位,DDDs排序靠前。利培酮片做为在国内最早上市的新型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临床使用频度较高。
本院使用的抗焦虑药为苯二氮艹卓类,既有抗焦虑作用,又有镇静催眠作用。氯硝西泮的 DDDs排名第一,该药物主要针对间歇性严重焦虑患者,与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时,能控制兴奋躁动症状,效果良好。地西泮和艾司唑仑主要用于焦虑症及神经官能症,对持续性焦虑状态更多的则使用地西泮。所以地西泮的使用频度较艾司唑仑靠前。
抗抑郁药中氯米帕明对强迫症及恐惧发作的焦虑症起效快,效果较好,使用频率居第一位。帕罗西汀为强效 5-H T再摄取抑制药,对抑郁症患者伴随的焦虑心境、躯体化症状有较明显的改善,是临床常用药。多虑平因不良反应明显,主要有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尿潴留等,影响到一部分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效果。文拉法辛胶囊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使用较少。
本院抗精神失常药物的使用中,既有不良反应少的新型药物,同时也兼顾使用了疗效确切的传统药物,综合考虑了价格因素。综上所述,本院抗精神失常药物使用合理。
[1]黄青松,王秋菊.精神科医疗质量管理要重视精神药物的合理应用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1):75-76.
[2]李端,殷明 .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