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禾
摘要:本文对高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块化整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分析、实验技能训练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高职教学;因材施教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与食品理化检验、食品感官检验构成食品检验工的三大技能板块,是食品检验工作岗位群的职业素质基础之一。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高职食品类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是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和技能性,而且高职教育强调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学生的情商、智商以及习惯的改造,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笔者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就此进行经验总结,抛砖引玉。
一、明确教学目标,模块化整合教学内容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涉及面非常广,教学内容由多个知识点组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非常清楚教学内容的详略点,精心把握教学内容,才能引导好学生。根据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国家标准和实际工作的岗位需求,笔者认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致病菌。为进一步确定这门课程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层次上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要达到的知識目标是:明白是什么(认识微生物的类群与形态)、怎么样(理解微生物营养与生长)、为什么(了解微生物对食品、食品工业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怎么做(理解国内外食品微生物一些重要标准,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技能目标是能够出具一份合格的食品卫生学检验报告,能够“检得了、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素质目标是在生活、工作和职业生涯三个方面的素质有显著提高,转变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增强食品质量和安全观念,形成严谨、求实、耐心、细心的检验工作作风。
课程内容可以设置一系列案例或模块进行整合,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一是让学生设计实验,判定未知菌革兰氏染色结果是否正确,引导学生灵活掌握微生物形态学知识和革兰氏染色技术,并且使学生意识到实验方案设计的严谨性;二是让学生对一种食品进行栅栏因子分析,可以使学生理解微生物生理学知识、掌握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理化因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三是让学生判定平板上的单菌落是否纯,培养并设计实验验证,可引导学生掌握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并且理解微生物分离纯化和无菌操作的原理。
实训实验也可模块化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及验证性等基础实验可设计为基本技能模块;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启发学生,促其思考,由此锻炼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部分可设计为技能发展模块;研究性实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基本知识和技能,可针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兴趣模块。
二、尊重学生差异,改进教学方法
一般认为,高职学生不大适应系统性的、理论性的学习,对较抽象的理论学习普遍有困难,而且高职学生知识积累有限,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相对比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业余活动丰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容易受短期目标驱动;中学阶段所养成的视考试分数为“命根”的观念较根深蒂固。高职学生存在的这些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让学生慢慢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转变到“知道自己不知道”,如此可较好地满足他们追求短期目标的心理,增强学习目标性和自主性。且理论学习效果的反馈可以通过及时公布平时的作业成绩来实现,实践技能学习效果的反馈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巡检点评和实验报告来反映,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班级QQ群公布平时成绩、小组实验成绩等。
高职学生在写作业和实验报告中常见的问题是缺少思考,抄袭现象严重。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量化的方法来避免,即教师要事前告诉学生判罚规则:两个同学的作业或报告,一句话中有连续七个以上的字相同,就可以判定为抄袭,作业成绩需判为最低等级。并且,要求在写作业和实验报告时,凡是在书上和网络上摘抄的文字必须简洁,鼓励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术语、行话来准确描述、分析和解答问题,要让学生们清楚,工作岗位需要的是会思考的人。
三、采用挫折教学法,强化实验训练技能
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实训实验中常见的问题就是不愿意动手,眼高手低。实际上每个操作都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需要学生多动手才能深刻体会。针对学生这些问题,除了强调要进行技能考试之外,还需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因此,我们安排了标准溶液细菌、真菌总数计数和标准溶液中大肠菌群计数这两个独立的实验,并且最后一次实验安排的是综合实训:要求学生检查一种食品产品中的细菌数、真菌数和大肠菌群数。最后一次实验是前面所有技能的综合练习,学生即使失败,也有重新再来的机会。这也是学生经历“挫折—反思—提高”的一个过程,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渴望,强化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体会到经过自己努力后,尝到成功的乐趣,看见自己的进步。
四、开展团队合作,促进生生互助
高职院校一般是大班上课,40人一个班,就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基本比较紧张,每次实验都是大班开课、多人一组,一般3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很难同时注意到实验室中每位学生的表现,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开展了团队活动,借助麦肯锡的“高效团队”构建方法,即:为数不多的成员、互补的技能、共同的业绩目标、相互承担责任,采取小组实验成绩代替个人成绩的方法,每次实验采取小组实验结果和业绩的方式来进行考评,促使团队成员相互提醒、协作,有效提高了团队各成员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中山市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789.2004.
[2] 罗雪云, 刘宏道.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测标准手册[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
[3] 朱宏飞. 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1).
责任编辑朱守锂 见习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