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尚人物赵厚云

2010-09-13 12:13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0年10期
关键词:镜片

视尚人物赵厚云

赵厚云在米兰

嘉宾印象:谦逊、厚道、温文尔雅是赵厚云给人的第一印象,让人费解的是,“韩片”在中国遭遇一片斥责声的情况下,并非勇猛的他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使韩国的镜片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并快速成长。记者在和赵厚云交流的过程中,领教了他敏锐的思维、标准的汉语和流畅的表达能力。他始终带着微笑,语速很快,但是他会顾及你的感受,记者时而打断他并提出一些敏感、尖锐的问题,他都毫不回避,详细解答。而这一切都做得那样自然。这种谦逊和大度,让记者理解了,商业不仅需要精明,更需要厚道,厚道地经商能够赢得更多的合作伙伴,才能够迅猛成长。5年不败,因为赵厚云就像农夫一样在耕作。

来到中国

赵厚云出生在韩国的一个小城,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他的童年却很快乐。从小学开始父母就把他送到首尔的学校寄宿。赵厚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199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台湾的东吴大学,4年的大学生涯,让他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不只是韩国那么大,还有一个硕大的国度——中国。

1994 年毕业回到韩国,赵厚云以优异的成绩被三星集团录取,做了8个月的培训师。1995年三星计划在中国苏州建立三星电子工厂,需要一批懂中文的人前往,赵厚云得益于在台湾4年大学生涯练就的流利中文,在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录取派往苏州。当时的他满怀信心,因为他的爷爷告诉他,中国有很多的机会,并支持他去中国发展。

当飞机降落在虹桥机场,入境时他看到中国海关人员穿着棉大衣,态度粗暴地对着他们大喊大叫,赵厚云忐忑不安地过了境。来到了苏州,城市落后的场景,有的公共厕所连门都没有,使他的热情骤降。最后他还是逃回了韩国三星总部。但在其后的工作中,赵厚云慢慢意识到,三星集团是个很大的企业,太安稳,没有突破,没有挑战,他不管怎么努力最多也是三星的一颗螺丝钉或者螺丝帽,这不是他的久留之地。

两年后他离开三星,应聘到韩国三盈贸易公司。1997年三盈贸易公司的子公司三明精密电子零件计划到中国投资建厂,赵厚云同样是因为精通中文,再次被派到中国,这次的任务是在中国设定建厂的目标,他从环渤海走到长三角再走到珠三角,走遍了中国沿海一带,最后的目标锁定在华东,最后选择了嘉兴。赵厚云带着320万美金来到嘉兴。虽然投资并不大,但是受到了嘉兴副市长的热情接待,得到了大力的支持。三盈CEO对赵厚云说工厂建好了,但是没有业务,有了碗总得找米吧,赵厚云又拎着包踏上了为三明电子找“米”的路。由于他的努力,三明的业务量迅速发展,业务量达到了90%的饱和度。赵厚云这时以为经过了两年多的辛苦,总算可以轻松一下了。

但2001年集团CEO对赵厚云说:“你反正也是在中国跑业务,不如把镜片的业务一起做了。”于是经过简单的镜片业务培训,赵厚云又拎着包给镜片公司找“米”去了。他两眼一抹黑地来到三联和豪雅合作的车房,认识了贺鸿毓,几次接触以后他们成了朋友,2002年贺鸿毓给了他第一笔业务。

2002年3 月,总公司决定在中国成立镜片分公司,赵厚云负责评估、调查中国市场的可行性,这时他一边做销售,一边做市场调研,来到丹阳,他这才惊奇地发现,凯米的水货已经到了中国。他又跑到北京眼镜批发市场,更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市场每个档口的镜片生意都旺得不得了,他来到路易登公司的档口,何小梅告诉他,你们的镜片质量得不到商家的认可,经过交流他才知道,中国的零售商当时对镜片的质量好坏的鉴定就是看镜片的外形是否完美。了解到中国商家的要求之后,他意识到凯米如果要进驻中国市场,在注重质量的同时还要兼顾外观的完美,产品就要主动去适应市场。

商道

2002年7 月,赵厚云向总公司递交了《中国镜片市场的市场调查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镜片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8月,总公司决定在中国设立镜片销售办事处。CEO又告诉他,给你6个月的时间,你建立好办事处就回韩国。于是赵厚云又拎着一个包,来到了上海市汉口路555号10楼一个50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做镜片销售。

现在不是为工厂找业务,而是要把镜片销售出去,对此他很茫然,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着手。没有想明白,就继续想,到了午饭时间,他到办公室对面的振鼎鸡餐厅,喝了两瓶啤酒,回到办公室。经过熟人介绍,招了凯米第一名员工梁庆生,两个人面对面坐着,赵厚云说我们都没有想好该怎么去做,没有事情做我们就做清洁吧。两个人就开始擦桌子,把办公室的清洁做了一遍。做完他们来到吴江路,一边吃一边聊,一边聊一边吃,当他们把吴江路所有的餐馆都吃过一遍之后,默契已经产生,梁庆生的建议和经验给了赵厚云很大的启发,两人就开始列名单、打电话、定目标。

赵厚云拿着镜片满怀信心地去拜访零售商,首先去了北京大明和雪亮,结果连产品都没有拿出来,就被挡了驾。遭受当头一棒的赵厚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继续朝前走,看到一家小的眼镜店是雪亮的一个分店,老板听他介绍以后,对他说:“你们的镜片质量不错。”这句话犹如一缕清风,赵厚云高兴了,终于有人认可了他的产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肯定。他要让所有的中国人知道这个优质的产品是凯米的产品。一定要走品牌之路,势在必行。

6个月的期限很快到了,赵厚云准备把半年来获得的“可行性报告”留下来,交给下任接班人,他就可以回家了。这时候CEO又找他谈话,又交给他一个3年计划,并且建议3年期间把他的家搬到中国。他和太太商量,太太也觉得趁孩子们年纪小,容易适应中国的环境。2003年6月,赵厚云把家搬到了上海。用他的话说,“安了居就应该乐业了”。

赵厚云开始寻找着切入的方式,雷克萨斯的成功案例启发了赵厚云,赵厚云决定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了凯米的产品不受到“韩片”的影响,赵厚云为自己的产品取名“飞视”,隐去了韩国两个字,为了打造“飞视”的品牌,赵厚云把凯米出口日本的优质镜片作为飞视的产品,并把“飞视”的价位定在依视路、苏拿之下。7月,“飞视”有了第一笔订单,代理商是昆明振华的刘小红,赵厚云和梁庆生为了庆祝“飞视”的第一笔订单,又来到了吴兴路的小餐馆举杯庆祝。很快他们又发展了4个代理商,说到这里,赵厚云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

赵厚云一家人庆祝女儿小传媚100天(左起大女儿传玉、赵太太,次子传滨、小女传媚)

业务有了,反倒不踏实了。有了蓝图,看到了希望,但是公司给他们的资金很少,凯米的成本已经降到很低,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让赵厚云费尽了口舌也说服不了总公司给予资金的支持。赵厚云不想给公司增加负担,但是要打造品牌需要钱,钱从哪里来?为了养活凯米,他铤而走险做出了一个决定——成立OEM部。既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又要做OEM,这是任何一个生产企业都非常忌讳的做法。2004年凯米成立了OEM部门,开始做OEM。做OEM也是非常不容易,中国的批发商不懂怎样去科学检验镜片,批发商拿到1万片镜片挑挑拣拣退回3千片,镜片检验的方式没有科学的标准,退回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放在桌子上敲一敲来断定你的产品质量是否合格。赵厚云对此感到很痛苦很无奈,巨大的压力让赵厚云大量掉头发,严重失眠……路走到这步不能回头,他一边努力地在摸索新的产品销售模式,一边不厌其烦地与商家交流沟通,让商家打消疑虑,放心使用凯米的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凯米拿到了一些批发商的订单。在2006年的北京展会上赵厚云很有底气地把“韩国凯米光学”打在了展位上。5年来OEM部不但养活了品牌部,品牌部的业绩也在蒸蒸日上,“飞视”在中国不但站稳了脚跟,还成立了贴牌部门。

赵厚云能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为了部门之间的业务不受到冲击,也失去过很多的利益,前不久就为了维护品牌的利益,OEM部忍痛拒绝了800万OEM的订单。赵厚云说到他的成功之道,其实就是两个字:管理,人的管理、团队的管理。凯米所有部门就是一个目标,为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甚至牺牲自己部门的业绩。尽管如此,到2007年,销售业绩也达到了8千万。

依视路亚太区总裁参观凯米时提出过一个疑问,凯米团队为什么都是年轻人?赵厚云说我也希望用高薪聘请行业资深人士,但是总部给他的资金根本不可能做到,以至于连广告费用都少得可怜。紧巴巴的日子让赵厚云不得不招收没有行业经验甚至不懂行的人,通过培训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培训的第一堂课,永远是“企业以人为本”,他告诉员工:“我是桥梁,我是帮助你们建立家园,我是你们的资源,我不会永远留在这里,我给你们一个空间,你们才是凯米的主角,在凯米你可以去实现你们的愿望。”凯米的每一个员工在凯米文化的熏陶下,都有非常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精神。

赵厚云经历了一轮苦乐的眼镜历程,他用“飞视”撬动了中国镜片市场的大门,去年实现销售达2亿元。他现在把公司所有的事务全部交给副总梁庆生,并且权限层层下放,他本人的主要任务是为凯米设计一个更新更长远的计划,并努力争取获得总公司对凯米更大力度的支持。

说到未来,他说:“不管我是否继续留在凯米,凯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眼镜成为必需品时,消费者买眼镜就像买一个发夹那么容易,那时销量还会突飞猛进,凯米的潜力与规模,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

采访结束后,赵厚云风趣地说,我的头都秃顶了,这些掉落的头发都变成了镜片。他打开手机,把家人的照片给记者看,他说不管多累,回到家里抱着女儿,那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猜你喜欢
镜片
镜片外的星光
太阳镜镜片的种类
360°环焦镜片浅析
防蓝光镜片那些事……
传统型镜片VS抛弃型镜片
如何验配中老年渐进镜片
“眼镜新郎”透过镜片看到你的心
镜片科技
如何选择镜片折射率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