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鸿宾
关于农业保险创新的几点思考
■董鸿宾
对于农业保险来说,创新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加快自身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开展农业保险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创新的重要意义。
第一,创新是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
我国保险业在金融业中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外资保险机构的快速发展,既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和技术,给保险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国内保险公司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类外资保险企业日益增多,保险业面临着全方位国际化考验。保险业要继续保持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就必须及时跟进创新潮流,通过创新,保持专业和技术优势,不断扩大市场发展的空间。
农业保险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创新在农业保险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农业保险业务的增长和经营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及其成果转化速度。
第二,创新是农业保险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安徽保险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较低,农业保险所占的比重则更低。农业保险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担当重任,就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更广的范围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要完成这样的艰巨任务,走传统的发展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拓展符合我省省情的农业保险发展道路。
第三,创新是保险业做大做强的本质要求。
保险业是一个朝阳行业,本身就是在改革创新中发展起来的。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保险业、做好农业保险,既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因此,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从而获取强大的前进动力。
安徽自2008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业保险作用越来越显著。2008年,承保农作物1648.6万亩,牲畜194.5万头,保费收入3.1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64.6亿元。2009年,承保农作物7201万亩,承保能繁母猪202万头,保费收入9.6亿元,提供风险保障207亿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长了3.36倍。截止2010年上半年,累计支付赔款9.4亿元,近500万农户受益。农业保险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在创新方面。一是如何结合各地特色,因地制宜创新保险产品,更加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二是如何创新服务模式、健全农村保险网络,最大限度将保险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户,让保险真正走进农民的生产生活,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更好地保险服务;三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适应农业保险承保、查勘、定损、理赔及展业、精算等需要;四是如何更好地与各地政府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取得更好的效果;五是如何创新宣传形式,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保险、接受保险、使用保险,增强保险意识等等。
开展农业保险,必须用创新理论武装自己,必须借鉴国内外保险业的先进经验,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及方法,实现农业保险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认真开展保险产品创新。
目前我省农业保险的险种主要集中在中央财政补贴的大宗农作物品种上,如水稻、小麦、棉花、玉米、油菜、大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险种还不多。因此,必须在充分体现保险三大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推出适应我省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的且具有不同附加值的新品种。
一是建立“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推广一批”的产品创新机制,为我省农村保险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保险产品。
二是注重险种配置,更多地设计一揽子保险品种。如农村家庭财产损失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一揽子保险、农房损失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家庭主要财产损失、大牲畜意外死亡一揽子保险、农民工人身意外伤害和养老一揽子保险等,这样的险种配置既可以降低费率,又可使投保农户得到较全面的保障,还可起到避免重复展业、节约投保农户成本的作用。
三是开发集保障与投资于一体的险种。这样的保险产品,不仅能使农民获得人身意外保险保障和家庭财产保险保障,还具有投资收益。
第二,全力做好保险服务创新。
一是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农业保险除了提供适宜的保险产品以外,还要根据农村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积极拓展服务范围。例如针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公共责任事故,开展预防教育和减灾防损工作;为种粮、养殖大户设立服务升级计划,为他们提供更好地风险保障。
二是开展保险延伸服务创新。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生产资料、大型农机具信贷、家电消费等已成为农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各种诚信问题也随之而来,广大农户对于此类保险延伸服务有着迫切需求。因此,保险公司可以为农户提供与之相关的理财咨询、投资顾问、信息交流等服务。
三是开发教育、医疗、养老等咨询服务保险公司在提供保险服务的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一些渠道和优势,开展附加服务,提供农民工子女就学咨询、医疗咨询、再教育咨询等,积极协助农民群众办理教育信贷、看病就诊等服务。
第三,努力实现经营管理创新。
在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应全面实现电子化和网上操作,利用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在核保、定损、核赔等实务操作中实行量化管理和指标控制。实现适度的业务发展规模、有效的成本监督核算、优良的经营效益融为一体,真正实现集约化经营。在经营策略上,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确立以险种为突破口的经营思想,开发符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险种,特别要开发一批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良种领域配套服务的险种,巩固和发展一批较为成熟的险种和相应的附加险,实现险种上的名牌效应。
第四,延伸服务网络、创新营销渠道。
目前,我省农村地区保险服务网点较少,全省三千多个乡镇大多数处于空白状态。保险公司要将机构网点覆盖农村地区,既要考虑网点建设费用,又要考虑人员的配备和技术条件。因此,创新服务网络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农业保险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广大农村地区,是当前农业保险面临的重要课题。依托各级乡镇涉农部门,聘请专兼职人员作为协保员从事农业保险服务;利用银行密集的服务网点、电信的先进电子信息系统和渠道,与村镇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保险服务。
创新营销渠道主要是指险种销售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通过创新,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农户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一是按险种的性质和规模确定相应的展业方式。如种粮、养殖大户可由员工直销,分散农户可以村为单位由协保员代理销售等。二是巩固和发展多种合作业务,在传统银保合作基础上,尝试多种创新组合。如合作开发集保障性、责任性、投资性为一体的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开发带有保障储蓄型产品和带有银行产品特点的保险产品,从而使保险产品成为一种广义上的农村金融投资工具。三是与各级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合作,建立代理服务网络,开展保险服务。
第五,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培育创新文化。
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激情和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业保险不仅要培养精算、核保、核赔、法律、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也要培养农业方面的人才,尤其要培养既懂保险、又懂农业、懂动植物预防病虫害、懂气象等复合型人才。
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培育创新文化,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在社会各领域广泛传播农业保险知识,形成知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社会风尚。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