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赛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7)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曾赛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7)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从金融机构管理岗位下移到基层金融机构一线岗位,构建基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岗位特定能力、拓展能力等四种模块课程体系,从空间、内容、种类、方式等方面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目标定位;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是培养金融企业行长(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还是培养基层金融企业的服务与管理一线工作岗位(群)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应该探讨清楚的问题。笔者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运用高等教育理论,拟就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探讨。
以职业人为培养目标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教育是一种职业人的教育。它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但更是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它不仅要培养人的专业能力,也要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情感、体质等。因此,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要坚决摒弃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等同于职业人培养要求的偏见,应明确培养金融职业人的目标,将对人的培养与对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保证高职教育回归教育本位。
岗位的基层性金融业既需要高层次管理岗位,也需要一线的技能型操作岗位。我国金融高职教育承担着为金融行业培养职业人才的任务,但由于学历层次及学制的制约,在培养目标中为学生设计的就业岗位应该从金融机构的机关管理岗位下移到基层一线岗位。
能力的通用性金融行业中的不同岗位群之间有某些相同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即通用的知识和技能,金融行业一线的从业人员经常会有换岗或转岗的可能,即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技能具有可变性与不变性。这就要求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围绕一线岗位群所需要的通用能力与发展能力展开。
(一)确定人才培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标准要与职业岗位的要求一致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特定职业岗位的工作人员,所培养的人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职业工作的要求永远是人才培养标准的确定依据。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应根据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要在培养目标规定的一线职业岗位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职业岗位要做的工作及完成这些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条件,据此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内涵。
人才培养要以“会做”为标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基层金融机构一线培养工作人员,基层金融机构一线的工作属于操作型的工作,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最终要以“会做”的形式表现出来,“会做”与“不会做”是衡量基层金融机构一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强弱的直接标准。因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主要以“会做”为标准,而不是以“掌握”、“具有”等等为标准。
(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及素质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金融企业一线岗位就业,其中证券、保险、农村信用社等基层金融机构的柜员、营销员、客户经理、理财经理等岗位所占比重较大。用人单位在招聘该专业毕业生时最重视的是思想品德素质、沟通合作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电话、网络调查等方式,对金融企业一线岗位工作任务、从事岗位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和基本能力要求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等机构的客户经理、柜员、理财员、会计、文员等基层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线岗位(群)。
从事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一定的货币、信用、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理财、会计、统计、财经法规、企业生产与经营、产品营销、外汇外贸、担保、写作等基本知识。
从事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较强的金融产品营销能力、柜台业务操作能力、金融理财业务操作能力、会计及核算能力、金融企业客户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金融专业软件使用能力等。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就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就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表
(一)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技能原则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应对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进行量化,具体找出特定岗位群的通用技能点,再进一步考虑形成这些技能的知识是什么,提供这些知识的课程是什么,这样才能最终确定应该设置什么课程。
理论课程设置的原则——必需原则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金融一线职业岗位群通用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而技能的形成是一种内化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需要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感悟。因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忽视理论的作用,理论学习是必需的,对专业技能形成必需的理论课的设置理所应当。
课程结构设计的原则——模块化原则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可以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模块,也可以按照职业能力的构成设计模块,还可以按照职业工作岗位设计模块,同一模块的课程可安排在一起,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或两个模块的教学,做到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实际一致。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块形式,都必须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模块设计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培养基本的人文素质,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包括“两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普通话训练、文学作品赏析、就业指导、信息收集与处理技巧、摄影摄像技巧、公共艺术、驾驶技术、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培养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等金融行业通用的金融管理与服务能力。包括企业生产与经营、货币金融基础、会计基础与实务、经济法规、金融礼仪训练、财经应用写作训练、经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理论与实务、保险理论与实务、合作金融理论与实务等课程。
职业特定岗位能力课程模块培养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等职业岗位(群)特定能力。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可选择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行业的一线岗位即客户经理、综合柜员、理财员等专业方向课程。包括客户服务与管理、金融产品营销技巧、财务分析、收银与点钞技巧、金融专用软件使用训练、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税收筹划技巧、沟通技巧、理财实务操作等课程。
拓展能力课程模块提升素质、拓展能力,支持后续发展。包括网络金融实务、电算会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从业人员(银行、证券、保险、会计、助理理财规划师)考证训练等。
学院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综合资源,紧紧围绕专业核心技能的形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基本人文素质和基本能力的优质课程,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针对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特定能力,开发一系列项目化课程,培养学生通用的金融管理与服务能力及个性化的专业核心技能;同时,建设与核心技能训练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学习资源、实训项目、培训项目、习题库、行业产业标准等内容,为拓展学生能力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课程与能力模块如图1所示:
实践教学设计原则及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一)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实践教学在空间上要以校内实训为主一方面,出于安全的考虑,基层金融机构营业期间一般不允许外人进入;另一方面,金融行业不是劳动密集企业,特别是一线岗位,一岗一人,职责明确。鉴于此,金融行业不允许也不可能接收大量学生顶岗实习,这使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点:实践教学在空间上主要以校内实训为主。
实践教学在内容上要以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为主金融行业一线岗位承担向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服务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的能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点钞、计算机录入等单纯技能,一类是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对业务问题的处理能力。操作技能与业务处理能力相比,后者的形成较前者难度更大,也更重要。因此,在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需要对后者给予更多的考虑,坚持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以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为主。
实践教学在种类上要以“单元、课程、专业”三种训练类型为主人的能力形成是从单项能力的形成开始的,经逐步累积最终达到综合能力的形成,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实践教学上要遵循这一规律,坚持以“单元、课程、专业”三种训练类型为主,即根据课程体系本身“单元——科目课程——课程体系”的结构形式,在不同的结构单元上设计相应的单元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的实践活动,对应培养和形成单项能力、工位综合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三种实训应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步步深化、逐步提高。
实践教学在实训方式上要以情境教学为主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形成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能迅速融入日后的工作并做出业绩。要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要让学生及早地熟悉职业工作,了解职业工作的规则、程序、规格要求等。在学生不能利用在校期间进入金融机构顶岗实习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地模拟职业工作任务,按照真实的职场工作程序、操作制度、质量要求进行组织实施,坚持实践教学在实训方式上以情境教学为主。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应占总课时的40%以上。实践教学的实施有赖于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目标应由理论印证型向技能形成型转化,将实验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应建立单元能力训练、课程综合能力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每一门课程在每一个单元后,应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单元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单项能力训练;每一门课程后,应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和特点,采用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课程综合能力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所有课程完成后,应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学生毕业之前采用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构建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步步深化、逐步提高的“三层次”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在方式上可以是课堂实训、社会调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或作品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以从第一学期第一堂课开始,包括寒暑假,至第六学期前结束,具体如图3所示:
[1]陈明.高等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2]刘玉平.金融保险教育高地建设思路探讨[J].中国大学教育,2006,(1).
[3]李海燕,刘明亮.高等专科学校证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55-56.
G712
A
1672-5727(2010)03-0043-03
曾赛红(1962—),女,湖南沅江人,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金融、高职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