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措施新课题:辐照食品检测与中国的对策

2010-09-11 01:11陈彦长谭力文
中国科技论坛 2010年11期
关键词:食品样品检测

陈彦长,谭力文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技术性贸易措施新课题:辐照食品检测与中国的对策

陈彦长,谭力文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欧盟和日本对进口辐照食品检测日趋严格,是一种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将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已被世界公认,而且辐照食品在减少由食品传播疾病的发病率、降低食品贮藏中的损耗、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有优越性。我国应在充分研究欧盟、CAC及日本标准检测方法并进行大量实验基础上,抓紧制订出我国的检测国标方法,并尽快开展辐照食品检验工作,提高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支撑能力和快速应对能力。

技术性贸易措施;辐照食品;检测方法;对策

Abstract:The inspection for the import irradiation food becomes more and more strict in EU and Japan.It is a new 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and will have an affect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the agriculture products.In fact,the irradiation food is confirmed as the safe food,and it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decreasing the disease incidence transmitted by food,avoiding the food spoilage during the storation,and increasing the food shelf time.Based on the well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ndard testing method of EU,CAC,and Japan,China should establish the national standard method(GB method)and take the inspection work for the irradiation food as soon as possible.It will improve the technique supporting ability.

Key words: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irradiation food;inspection method;countermeasures

随着辐照科技的进步、世界经济的发展、食品贸易的自由化、消费者需求的增长以及交通与通讯的完善,辐照食品的国际贸易每年都持续增长,我国食品辐照规模也不断扩大,辐照食品和农产品的总量位居世界首位。据核农学会调查,2005年我国辐照食品产量达到14.5万吨,占世界辐照食品总量的36%,产值达到35亿元人民币,近几年又有大幅增长[1]。但是的按照日本和欧盟的规定,凡检出辐照成分和使用未被批准的辐照设施,产品即视为不合格。自2006年到2009年底,欧盟和日本对世界24个国家的辐照食品进行通报,包含我国出口食品因含辐照成分多次被欧盟和日本等贸易国通报,其中被欧盟通报24次,被日本通报11次,韩国也在效仿此做法。这些都对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和食品安全形象造成严重影响[2-3]。国家质检总局多次下发通知,加强对出口食品辐照检测工作。但是欧盟和日本这一做法的合理性以及中国应如何应对,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因而有必要加以深入探讨。

1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研究

辐照食品的研究先后经历了辐照杀灭微生物现象的发现、辐照化学和生物效应研究、辐照加工工艺研究、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评估、食品辐照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食品辐照市场开发和商业化应用等过程,已形成一门新兴的辐照食品加工产业。

辐照食品安全性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和国际组织关心的问题,直到1969年,在日内瓦召开了FAO/IAEA/WHO联合专家委员会,会议暂定批准小麦及其制品和马铃薯可供人类食用。这是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第一次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对食品辐照在国际范围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4]。随后,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等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重视和支持下,辐照食品卫生安全性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70年共同发起了辐照食品国际项目(IFIP),世界卫生组织(WHO)后来也参与了该项目的咨询,这个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长期的动物饲养试验,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短期的毒理学分析,对比试验和 10 kGy以下的辐照对食品化学成分的变化和营养的影响。1976年,FAO/IAEA/WHO辐照食品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I)总结了国际上关于辐照食品的研究结论后,首次认为食品辐照同热加工和冷藏一样,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加工处理过程,辐照食品卫生安全评价涉及的问题应与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污染所遇到的问题区别开。1980年10月,该联合专家委员会宣布,吸收剂量在10kGy以下的任何辐照食品都是安全的,无需做毒理学试验。1984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通过了“辐照食品通用标准”及“食品辐照设施推荐规程”等标准。1999年FAO/WHO/IAEA高剂量辐照食品研究小组经过长期的研究工作,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超过10kGy剂量的辐照食品也是卫生安全的。2003年7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通过了 《辐照食品国际通用标准(CODEX STAN106-1983,Rev.1-2003)》和《食品辐照加工工艺国际推荐标准(CAC/RCP19-1979,Rev.1-2003)》,进一步规定“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应用10kGy以上的辐照剂量处理,并解释说明10kGy以上的辐照是安全的”。此后,食品辐照技术在全球得到较为广泛的商业化应用,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批准了200多种辐照食品,年市场销售总量超过40万吨。

我国于1958年开始建造研究用辐射装置,1958年10月,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应用委员会电离辐射保藏粮食研究小组组织了粮食辐射杀虫的试验,也同时开展了粮食辐射杀虫的试验研究工作。1975年,国家科委在成都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辐射保藏食品专业座谈会。198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同年国家科委下达“辐照保藏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的攻关项目,全国29个科研机构8批志愿者报名参加了食用辐照食品的试验,结果表明食用辐照食品和食用非辐照食品的结果相同,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食用辐照食品对人体是安全的。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辐照食品动物安全性试验及80年代较大规模和系统检测的辐照食品人体试验资料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这些科研成果被收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并得到这些国际机构的观点评价,为全球范围内验证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和推进辐照食品的商业化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90年代后期,辐照技术逐步向食品工业转移。我国于1994年加入国际食品辐照咨询组(ICGFI),先后承担了IAEA食品辐照研究合同 (协议)和技术援助项目10多项,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到1994年止,我国卫生部已批准了18种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1996年颁布了 《辐照食品管理办法》。1997年又公布了6大类食品的卫生标准。专门设立了“食品辐照商业化加工工艺研究”的国家攻关项目,制定和颁布了17个辐照食品加工工艺标准。2003年国家农业部又批准制定了5个包括水产品在内的饲料、茶叶等辐照工艺的行业标准。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和加工工艺标准的制定,使我国辐照食品的标准化体系逐步形成,同时辐照食品的加工处理也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为我国辐照食品标准和商业化实践与国际接轨、确保辐照食品质量符合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促进食品辐照行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5]。

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已被世界公认,而且辐照食品在减少由食品传播疾病的发病率、降低食品贮藏中的损耗、延长食品的货架期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其优越性。在WTO框架内设置技术壁垒也是不合适的,我国应加大辐照食品方面的话语权,通过谈判消除壁垒。

2 辐照食品的检测标准与方法

辐照食品鉴定技术是利用电离辐射与食品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的可检测性而建立的检测辐照食品的方法。目前应用的主要方法有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和生物学分析法。各种食品有着不同的应用情况,因此采用不同的剂量处理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按剂量划分可分为低(<1KGy)、中(1~10KGy)、高(>10KGy)。

颁布辐照食品检测鉴定标准的国家和组织主要有欧盟、CAC和日本[6-8]。欧盟建立了完善的检测鉴定标准体系,在辐照食品框架指令 (1999/2/EC和1999/3/EC)之下,先后颁布了含筛选方法在内的10个检测鉴定标准(见表1),涵盖了全部三类检测鉴定方法;CAC在2001年第24届会议上批准了 “辐照食品鉴定方法”的国际标准(CODEX STAN 231-2001),主要引用了欧盟的EN1784-1788标准;日本检测鉴定标准则采用普适的热释光方法,在欧盟和CAC标准中也能找到相应部分。我国目前仅有NY/T 1207-2006《辐照香辛料及脱水蔬菜热释光鉴定方法》和NY/T 1390-2007《辐照新鲜水果、蔬菜热释光鉴定方法》2项农业行业标准。

辐照食品鉴定方法分为化学分析法、生物学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三类:

表1 欧盟辐照食品鉴定的方法标准

2.1 化学分析检测法

(1)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辐照中,甘油三酸酯中的酰氧键发生断裂,这一反应导致了2-环丁酮的形成,2-环丁酮与母体脂肪酸有相同数量碳原子,而且羰基在2号环位上。该方法即是在用GC法分离后、用MS法检测辐照衍生物2-环丁酮。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辐照样品中检测到的2-环丁酮是2-十二烷基环丁酮(DCB)和2-十四烷基环丁酮(TCB),它们分别是棕榈酸和硬脂酸经辐照后衍生产生的。目前,还没有报道未经辐照的食品中能被检测到2-环丁酮。2-环丁酮可以用正己烷或者正戊烷连同脂肪一起提取出来。提取物经过分馏后用气相色谱法分离再用质谱法检测,根据GC/MS分析所得到的图谱结果就可以确定食品辐照与否。其他的2-烷基环丁酮例如从油酸中分离出的2-(正十四烷基-5-炔)烷基环丁酮在辐照食品中也已经检测到。

(2)气相色谱检测法。

在辐照过程中,化学键在初级和次级反应中断裂。脂肪酸中的甘油三酸酯部分主要在羰基的α和β位置上发生断裂,这个断裂中产生了相应的Cn-1:HC和Cn-2:HC类碳氢化合物。辐照产生的这些碳氢化合物(HC)可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出来。该方法不仅被成功用于卡门贝松软干酪、牛油果、番木瓜和芒果的实验室检测,对生鸡肉、猪肉和牛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

2.2 生物学分析检测方法

(1)直接荧光过滤技术/平板计数(DEFT/APC)法。

该方法通过结合DEFT和APC平行实验进行辐照检测。APC提供了辐照后存活的微生物数量,而DEFT计数显示了样品中包括未存活细胞在内的微生物总数。经过5~10KGy剂量辐照的样品中,DEFT计数和APC计数的差异一般在3~4个数量级。但是如果样品中的微生物过少(APC<103 CFU/g),这一方法也将受到限制,且DEFT计数和APC计数的这种差异在其他的可导致微生物死亡的食品处理方法中也存在,如加热法。因此,对DEFT/APC技术检出的辐照食品,推荐用标准参考方法(如EN 1788、EN 13751)进一步确认阳性结果,从而证实有疑问的食品经过辐照处理。该检测方法可以用于鉴别5kGy以上的辐照剂量,已成功用于草药和香料的检测,并在对胡椒和辣椒的实验室试验中取得成功。

(2)DNA裂解产物的检测方法。

电离辐照等各种不同的物理和化学作用都可导致DNA断裂,含DNA的食品经过电离辐射后,大分子物质发生了改变,如单键或双键的断裂。DNA碎片会伸展开来或从细胞内转移出来,在正电极方向形成一个尾巴,使得被破坏细胞的外形看起来像彗星,这种断裂可以通过对单细胞和细胞核的微凝胶体电泳进行检测。这一检测DNA断裂程度的彗星法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一般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检测到DNA的单键和双键断裂,同时碱性易变的位置也可以被测量到;在中性条件下,仅能观察到DNA的双键断裂。但由于细胞核中DNA超螺旋结构的解螺旋,在中性条件下,DNA的单键断裂会对彗星的形状产生影响,被辐照的细胞会显示出从细胞核向正电极的延长现象,这样就比未经辐照的细胞有更长的彗尾(即更多的分裂)。而未经辐照的细胞接近圆形,或只有很轻微的彗尾。这种检测方法原则上讲可用于所有含DNA的辐照食品检测。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种食品,包括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但由于DNA片段可能是由其他方法得到,所以这只是一种筛选方法,其结果也须进一步验证。

(3)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LAL/GNB)法。

该方法也是一种通过微生物筛选辐照食品的方法,包括两个平行的步骤:检测样品中的革兰氏阴性菌含量和内毒素法检测样品中菌体毒素含量。GNB法可测出样品中的活菌量,而LAL法则可以测出包括失活的微生物组织在内的所有菌体毒素含量,并通过公式(lg EU/g-lg CFU GNB/g)计算两种方法的差异。该方法已成功通过实验室验证,通常适用于新鲜的整禽或胸脯、腿、翅膀等器官,去皮或未去皮的冷冻或冰冻畜体的鉴别。在进行辐照鉴定的同时,还可以提供辐照样品微生物学质量的情况。但样品中存在大量的失活的微生物组织,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所以该方法只能说明样品可能经过电离辐射。因此,和上述的两种生物学方法一样,有必要采用标准的参考方法 (EN 1784、EN 1785或EN 1786等)来证实食品是否经过辐照。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中对食品的日常检测试验。

2.3 物理分析检测法

(1)电子自旋共振光谱(ESR)检测法。

ESR光谱检测法是通过检测自由基来进行辐照食品鉴定的。强烈的外加磁场(如辐照)使正负电子旋转产生能级差,导致了在光谱中的微波束的共振吸收,并且获得的信号强度随顺磁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即吸收的信号强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一般来说,自由基的寿命很短,但如果食品中存在固态或干硬物成分(如骨头或碎骨、纤维素等),则自由基能为其所捕获而稳定,从而能被检测出来。含有骨或碎骨的禽畜肉和鱼肉辐照后,在ESR光谱中能观察到相似的信号;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如坚果、花生、胡桃辐照后,也可以测得ESR吸收光谱。由于顺磁中心(自由基)之间的比例是固定的,ESR信号对于鉴定已被辐照的样品可能还有助于计算辐射化学效应之G值(G值即吸收100eV能量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分子数)。

(2)热释光(TL)分析法。

食品中如果含有或沾染硅酸盐粒子 (如尘埃),在辐照过程中,硅酸盐粒子吸收能量,分离出的硅酸盐粒子在控制加热的条件下释放出其吸收的能量,从而放出光,这样可以测得TL发光曲线。由于食品中所含的硅酸盐种类不同,矿物质含量各异,因此在测得分离矿物质的发光后,需要将同样的样品经固定剂量辐照,再测定其发光,两者比较进而得出所需的结论。在原理上辐照样品的发光值应高于未辐照的样品。光形参数也为辐照食品的鉴别提供了另外的证据。这种热释光分析法只取决于从各种食品中分离出的硅酸盐矿物质,并不受食品种类的影响。实验室研究已经在香草、调味料及它们的混合物,小虾、对虾等甲壳类动物,新鲜的和脱水的蔬菜水果等样品上取得了成功,其他的研究也表明这一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食品检验。但是,其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检测限和稳定性取决于从个体样品中获得的矿物质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发光温度间隔的选择。热释光信号的稳定性受发光温度的影响较大,且温度越高影响越大。在200~250℃的温度范围内热释光信号则常年较为稳定。从未辐照样品中分离的矿物,在发光温度达到300℃以上时,显示出最强的地质学残留热释光信号,在可以影响检测限的200~300℃温度范围内,该信号强度表现为微量成分。在检测辐照和非辐照食品的混合物时,其分析结果取决于二者成分的相对灵敏度。

(3) 光致发光 (photostimulated luminescence,PSL)检测方法。

矿物碎片特别是硅酸盐或者生物无机物质,例如源于贝壳或外骨骼的方解石、来自骨头或牙齿的羟磷灰石,在大多数食品中都可以发现。当这些物质经电离辐射后,通过留在结构中、裂缝中和杂质中的载体就可以储蓄能量。激感光谱学表明,矿物质的光学刺激可以释放电荷载体。充分的证据表明,使用光刺激就可以从所有的香料、调味料和其他的食品中得到同样的光谱。利用光致发光检测不破坏样品,因此整个样品或样品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可以被反复测试。但如果同一种样品经反复测试,光致发光的信号就会减弱。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甲壳类动物、草药、香料和调味料的检测。但它也只能通过对光致发光的强度初步测量达到筛选的目的,低矿物质含量的甲壳类动物和香料需进行校正PSL检测以避免假阴性结果。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检测辐照食品实际使用的辐照剂量及其导致的微化学变化。如何检测辐照食品所使用的剂量并形成国际化标准,仍有待于辐照食品检测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创新。

3 中国应有的对策

基于辐照食品已在国内外被证明是安全卫生的事实,我国商业化辐照食品生产量已逐步扩大。应吸取国际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辐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中检测技术是瓶颈制约因素。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目前,辐照食品检测方法在国家级权威政府实验室都可以实现。

为应对辐照食品检测引起的技术壁垒,我国应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关于辐照食品检测的标准体系,建立我国的检测标准,在检验检疫口岸推广使用。现在CAC和日本的标准均以欧盟标准为基础,而且只有热释光法。欧盟10个辐照食品检测鉴定标准中,确证方法6项、筛选方法4项。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互相作为补充,10项标准加起来基本覆盖了全部辐照食品种类,基本上可以等效转换成我国国家标准并推广应用。结合我国国情,综合考虑方法的适用范围、仪器设备的要求以及方法操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上述10项检测鉴定标准方法应用性可分为适合推广、推荐使用和重点配备三类。

3.1 适合在口岸广泛推广应用的辐照食品检测鉴定方法

(1)EN 1788-2001 热释光法。

该方法只依赖于食品中的硅酸盐矿物质,而与食品种类无关。由于所有暴露于土壤或风沙中的食品都含有矿物残渣,理论上适用于几乎所有农产品,所以适用范围广。目前,中国检科院已在中草药类、香辛料类、水产品(甲壳类)、果蔬类和干制食用菌类食品的辐照检测中实验成功,这些食品占我国辐照食品种类60%以上。欧盟和日本都将该方法作为辐照食品检测的确证方法。

(2)EN 1784-2003气相色谱检测碳氢化合物法。

该方法检测不受样品存储时间影响。主要适用于含脂肪类食品如禽肉类(生鸡肉、猪肉和牛肉)、乳酪、部分水果和坚果(牛油果、番木瓜、芒果)等的辐照检测。欧盟将该方法作为辐照食品检测的确证方法。该方法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实验室常规的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即可。

(3)EN 1785-2003气质联用检测2-烷基环丁酮法。

该方法检测特异性强。检测限和稳定性受加热或存储条件变化的影响不大。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含脂肪类食品如禽肉类(生鸡肉、猪肉、鲜蛋)、水产品(三文鱼)、乳酪、部分水果和坚果(牛油果、番木瓜、芒果)等的辐照检测。欧盟将该方法作为辐照食品检测的确证方法。

3.2 推荐进出口辐照食品业务量大的口岸使用的检测鉴定方法

(1)EN 13751-2002 光致发光法。

大多数食品中都含有矿物残渣特别是硅酸盐或者生物无机物质。当这些物质经电离辐射后,留在结构中、裂缝中和杂质中的载体就可以储蓄能量,矿物质的光学刺激可以释放电荷载体。该方法适用于所有含矿物残渣的食品如中草药类、香辛料类、水产品(甲壳类)、果蔬类等食品的辐照检测。是一种快速筛选方法。对非混合食品筛查准确率大于95%,筛查误判主要集中在假阳性,假阴性概率极低(<1%)。混合食品或低敏感性样品需要使用热释光方法进一步确认。

(2)EN 13783-2001直接荧光过滤技术/平板计数法。

该方法通过结合DEFT和APC平行实验进行辐照检测,主要适用于中草药类、香辛料类、禽肉类、水产品等的辐照检测。是一种高通量筛选方法,对检出的阳性样品需要使用确证方法进一步确认。

(3)EN 13784-2001 DNA“彗星”法。

该方法原则上讲可用于所有含DNA的辐照食品检测,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种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如禽肉类(鸡肉、鸭肉、鹌鹑、猪肉、牛肉、羊肉、鹿肉)、水产品(鲑鱼,大马哈鱼)、干果类(杏仁、无花果、芝麻籽、向日葵籽)、豆类(扁豆、大豆)、果蔬类(草莓、葡萄柚、马铃薯、洋葱)和香辛料类等的辐照检测。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筛选方法,其结果必须经其他确证方法进一步验证。

(4)EN 14569-2004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法。

该方法适用于新鲜的整禽或胸脯、腿、翅膀等器官,去皮或未去皮的冷冻或冰冻畜体的鉴别。该方法用到的设备均为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设备。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筛选方法,其结果必须经其他确证方法进一步验证。

3.3 在有能力的个别实验室重点配备的辐照食品检测鉴定方法

①EN 1786-1997电子自旋共振法(含骨);

② EN 1787-2000电子自旋共振法 (含纤维素);

③EN 13708-2001电子自旋共振法 (含结晶糖)。

以上三种方法均是通过检测自由基来进行辐照食品的鉴定,作为确证方法,适用于含骨头或钙化组织的食品、含纤维素的干燥食品和香辛料调味品及含结晶糖的食品等的辐照检测。ESR方法准确、灵敏,并可用以估测受辐照食品的吸收剂量。

4 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明确对辐照食品进行管理的部门,检验检疫机构对我国进出口食品特别是茶叶、蔬菜、调味料、食用菌、水产品、禽肉等类食品的辐照情况不甚了解、信息掌握不全。虽然到岸辐照食品贸易纷争不断,但均未引起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对食品辐照问题的足够重视,对国外辐照食品相关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情报收集工作滞后,认识不足,致使我国出口辐照食品的监管工作存在严重漏洞。

随着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欧盟、日本等国对辐照食品的严格规定,辐照食品已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欧盟已经多次预警及信息通报我国出口的没有辐照标识的冷冻水产品和调味品等非法辐照食品,对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和我国食品安全形象造成严重影响。为确保辐照食品的安全,日本也已经开始对我国出口茶叶、蔬菜、调味料等食品进行辐照检测,并在2008年6月开始大大加强了对我国出口食品辐照监控检查的力度。

然而,全国只有个别研究机构开展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检验检疫系统辐照食品检测实验室、相关检测设备、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研究刚起步。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国际认可的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国家标准方法,丧失了在辐照食品贸易中的话语权,严重阻碍了我国辐照食品出口贸易的顺利发展,更严重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

为避免禁止辐照食品的进口国以没有标识为由设立技术壁垒和进行贸易制裁,迫切需要加强辐照食品检测实验室建设、在充分研究欧盟、CAC及日本标准检测方法并进行大量实验基础上抓紧制订出我国的检测国标方法并尽快开展辐照食品检验工作,提高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支撑能力和快速应对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出口前把关检测,确认食品及原料辐照与否,规范市场行为,改善我国出口辐照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服务。

[1]陈殿华.2006 年协会工作汇报[J].信息与交流,2007,(3):21-40.

[2]http://ec.europa.eu/food/food/rapidalert/index_en.htm.

[3]http://www.mhlw.go.jp/.

[4]Javier Raso,et al.Critial Review in Food[J].Science and Nutrition, 2003,43(3):265-285.

[5]王锋,哈益明,周洪杰等.我国辐照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建议[J].食品工业科技,2008,(9):289-291.

[6]http://jckspaqj.aqsiq.gov.cn/rdgz/200806/t20080610_77782.htm.

[7]冯敏,刘春泉,朱佳廷.辐照食品鉴定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07,(6):271-273.

[8]Codex Stan 231-2001,Rev.1 2003 General Codex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Irradiated Foods.

(责任编辑迟凤玲)

The Inspection for the Irradiation Food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hina——a New Issue in 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Chen Yanzhang,Tan Liw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F323.3

A

质检公益项目“辐照食品鉴定方法研究及风险评估(I期)”(200910142)资助。

2010-08-02

陈彦长(1965-),男,湖北汉川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食品样品检测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itanium-gallium-zinc oxide transparent semiconductor thin films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Gallium-incorporated zinc oxide films deposi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its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深空探测样品封装技术